這里是故宮博物院東南角的南三所。它曾經是紫禁城里皇子居住讀書的地方。故宮博物院的古器物部就在這里辦公。
這位叫耿寶昌的老人,已經84歲了。他已經在故宮工作了將近50年。在這50年里,他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研究瓷器、鑒定瓷器、撫摸這些瓷器。
瓷器,是我們這個善于創(chuàng)造,并深賦美感的民族曾經所獨有的。
它有火的剛烈、水的優(yōu)雅、土的敦厚。
中國人把那個看似普通的泥土,在水與火的靈動下,在中國人心靈與精神的升華中,成就出這種美麗的器皿。
它曾經是武則天供奉佛指舍利的至尊之器;
是宋徽宗宮廷院落中雅致的擺設;
是元世祖進行東西方貿易的貴重商品;
是永樂皇帝賜予外國使臣的珍貴禮物;
是雍正皇帝親自參與創(chuàng)作和設計的藝術品;
也是中國每一個老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東西;
更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宮殿中無處不見的珍寶。
它跨越千年的時空,成為今天紫禁城里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
如今在這座博物館里所收藏的150萬件文物中,約35萬件是瓷器。據(jù)耿寶昌先生自己介紹說,這些瓷器他都曾親自鑒定過。而在這其中,和他最有緣分的,是一對高不過兩寸的小瓷杯。它是明成化斗彩三秋杯,是故宮博物院里最珍貴的藏品之一。
70年前,當耿寶昌先生在琉璃廠的古玩店作學徒時,就曾和它有過一面之交.這對瓷杯最初的主人,是統(tǒng)治大明帝國的成化皇帝。
據(jù)傳說,明成化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481年。主持日常朝政的大臣們,已經很久沒有見到他們的皇帝了。此時的皇帝朱見深,經常和自己最寵愛的萬貴妃,在后宮里尋歡作樂。
為了討這個比自己大17歲的女人的歡心,成化皇帝命令景德鎮(zhèn)的工匠,特制出一種小巧玲瓏的酒杯給她把玩。這種繪有子母雞圖案的,叫成化斗彩雞缸杯,目前世界上僅存十幾只。
而繪有蝴蝶、蘭花和小草圖案的成化斗彩三秋杯則更為珍貴。世界上保存完好的僅有一對兒,現(xiàn)在珍藏在故宮博物院。這些小小的杯子一出世不久,就被當時的文人,稱贊為天下酒器中的極品,其鮮嫩而淡雅的風格曠絕古今。
時間已經過去了500多年,成化皇帝和萬貴妃曾經把玩過的這些瓷器,有的至今仍然收藏在這座宮殿里,有的已經散落在世界的不同角落,F(xiàn)在故宮博物院收藏的35萬件瓷器中,絕大多數(shù)都是這座宮殿曾經所獨有的,這些瓷器與生活在這座宮殿里不同時代的主人,發(fā)生過很多的故事。斗轉星移之間,它們大都成為了今天我們中國人,引以為豪的經典藝術品。
它是溫潤的玉,它是晶瑩的冰,它是山水之間的青翠。這是中國歷代文人雅士,對這種瓷器的贊美。它就是秘色瓷。這是今天故宮博物院收藏到的,最早為皇宮專用的瓷器。在將近數(shù)百年的時間里,關于這種瓷器,有很多神秘的傳說。關于它是否存在,關于它的來歷和名稱,曾經眾說紛紜無有定論。直到1987年,13件秘色瓷,在陜西法門寺地宮出土,這種爭論才結束。目前僅存于世的秘色瓷數(shù)量尚無考證,故宮博物院在新中國成立后,收購有3件藏品。這種神秘的瓷器,即便是明清兩代的皇帝,也難以見到它的真容。乾隆皇帝曾經做詩感嘆:李唐越器人間無,趙宋官窯辰星看。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最稀少和最美的東西,往往會被皇家壟斷。明洪武二年,御窯廠正式在景德鎮(zhèn)設置。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官窯。它由朝廷督辦,集中全國最好的工匠,用最好的瓷土,專門生產皇家使用的瓷器。這些瓷器禁止民間使用和買賣,燒制手段和配方對外嚴格保密。貧窮出身的朱元璋,也就是在設置官窯的這一年,出于節(jié)約的目的,規(guī)定將祭拜天地的禮器,改為瓷器。過去這些禮器,都是用金銀器和玉器制作的。后來明成祖朱棣,帶頭將吃飯使用的玉碗換成瓷碗,還將隨葬時的明器,對海外臣國的賞賜換成了瓷器。
這是收藏在故宮博物院的明永樂青花壓手杯。在它的內底,寫有"永樂年制"的字樣。這是中國官窯瓷器上,第一次出現(xiàn)皇帝的年款。從此以后,新皇帝登基,都會在他新燒的瓷器上,寫上自己的年號。這也成為中國官窯瓷器,最顯著的特征之一。在皇帝的提倡和帶動下,明朝瓷器的燒造水平又得以提高,并開始大規(guī)模生產。那個時候,景德鎮(zhèn)"工匠四方來
器成天下走",成為中國制瓷業(yè)的中心。一位到過景德鎮(zhèn)的法國傳教士,形容其制瓷的壯觀場面"白天濃煙遮蔽了云彩,晚上窯火映紅了夜空"。那些燒制好的瓷器,將被帶到世界上各個文明地帶。那些從揚州、廣州、泉州出發(fā)的,中國的、波斯的、葡萄牙的和以后英國的船隊,滿載著瓷器,駛向印度、阿拉伯半島、歐洲、甚至非洲。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在這里燒造的最精美、品質最高貴的瓷器,卻只會運往一個地方,這就是北京紫禁城。
這些瓷器,就是當年從景德鎮(zhèn)運到皇宮的,明代官窯瓷器,F(xiàn)在故宮博物院不僅收藏著專為皇家燒制的御用瓷。也收藏著,元明時期向海外輸出的貿易用瓷。這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青花瓷。這種白底藍彩的瓷器淡雅青翠,被后世稱為人間瑰寶。
公元2005年7月,在英國佳士德拍賣會上,一件元代青花瓷,拍到了2?3億元人民幣,這創(chuàng)造了亞洲藝術品拍賣的最高價格。
這是現(xiàn)在藏于故宮博物院的元青花大盤。這是元青花釉里紅鏤雕蓋罐。這種青花釉里紅,比單色青花還要名貴和稀少。中國青花瓷起源于唐,興盛于明。它的制造,到了明代,無論是數(shù)量還是品質,都達到了一個最高峰。這里最具代表性的,是故宮博物院藏的永樂宣德青花。永宣青花,采用鄭和從西洋帶回來的外來青料,俗稱蘇麻離青。用這種顏料能燒出濃艷的色彩,它在瓷器表面,燒成獨特的斑點。形成了類似中國水墨畫般的暈散效果。
就是這一時期的青花瓷器,與茶葉、絲綢一起,作為最受歡迎的中國商品,運往亞歐非三大洲。從元到明,大規(guī)模的海外運輸中,到底有多少艘運送中國瓷器的船只,被大西洋還有印度洋的波濤吞滅,已經無人所知。幽深的海底,沉睡著多少秘密,每次打撈,都有激動人心的發(fā)現(xiàn),讓人意外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