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掌管著格力的市場銷售,直接面對全國成百上千個銷售商,各種銷售政策的制訂和執(zhí)行,每年數(shù)十億元的貨款的往來都在她手中的一支筆上,只要她的天平稍稍傾斜一下,也許大把的好處就來了。但是在這一點上,她讓所有的經銷商失望了。剛開始時,格力的經銷商都想討好這位“財神”,或要點政策,或拖欠一下貨款,常常想方設法送錢送物給她,但她對此不是婉拒,就是當面叫財務人員把這些錢物拿走。事后,銷售政策該怎么執(zhí)行還怎么執(zhí)行。
1995年,董明珠剛當上部長不久,非格力會員的經銷商要想從格力拿到貨不大容易。一位經銷商找到董明珠的哥哥,希望他說服董明珠,并承諾只要他能幫助拿到貨,就給他2%的提成。這是一個很大的誘惑,因為這個經銷商一要貨就是3000萬。
董明珠面臨著考驗,她即使幫了哥哥這個忙,也并不違法。因為賣給誰都是賣,又是同等價格,只要不降價,她就沒有違反公司的制度,對她來說,這不過是個順水人情的事情?墒,大權在握的董明珠沒這么做。
董明珠不僅拒絕了哥哥的要求,還給這個經銷商打了電話,說:“從今天開始停止供你的貨。”結果兄妹10多年沒來往,以至于家里人也指責她六親不認。
1996年,董明珠又“主動”接手廣告業(yè)務。當時格力的廣告業(yè)務賬目不清,虛報多報,收受回扣的情況非常嚴重。眾所周知,由于廣告報價的水分相當大,這項業(yè)務被人們視為肥差,董明珠接手也自然少不了風言風語。但事實上,有了拒哥哥于千里之外的舉動之后,就已經沒有多少人再會去質疑董明珠要權的動機。
對于自己的職業(yè)發(fā)展之路,董明珠自己總結出了一句話:“只要沒有私心就能干好。”這句話真是樸素得不能再樸素,明白得不能再明白。而之所以許多高級經理人會倒在權力爭斗上,就是因為很多人在爭權奪利的時候首先從個人利益得失的角度出發(fā)。“我做決定的時候,永遠是從企業(yè)的利益出發(fā),只要是有利于企業(yè)運作的,就應該去爭取。”其實每一次改革,都會觸及到一些人的既得利益,這也是不可避免的。有些人就開始琢磨如何對付董明珠。對此,董明珠一概不理,只要用事實說話,她不會有任何把柄落在別人手里。
也正因為董明珠沒有私心,員工們相信董明珠爭權不是為了自己,自然就會非常配合,人氣很旺。她的職位自然會隨之水漲船高,道理就是這么簡單。
堅持原則的霸道
至今為止,企業(yè)間拖欠貨款的現(xiàn)象似乎愈演愈烈。但從1995年開始,董明珠始終保持著格力正向的現(xiàn)金流,這看上去似乎創(chuàng)造了一個“奇跡”。其實,當認真分析其中原因,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這種奇跡,真的是簡單得不能再簡單。只要能夠堅守原則,決不破例。
2004年2月,未經格力允許,成都國美便將格力空調進行了私自降價。得知消息后,董明珠斷然下令:停止向國美供貨。國美向來是只有“欺負”別人,沒想到這次碰到了一個不買賬的“刺頭”。于是2004年3月9日,國美北京總部也隨之向全國銷售分支發(fā)布了“把格力清場、清庫存”的決定。
董明珠之所以和國美決裂,在她看來,只有長期的、全局性的利益才能滿足持久、長遠的發(fā)展利益;只有滿足消費者根本利益才能在市場上立于不敗之地——以國美的地位,它的降價行為只會傷害到其他經銷商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