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那中小企業(yè)老板該怎么做才能贏得博弈呢?
曾偉:這是一個現(xiàn)實問題,就是面對這種博弈狀況,我們的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究竟應該怎么辦?是轟轟烈烈參與博弈還是超越博弈?
記者:假如參與博弈會怎樣?
曾偉:參與博弈應該說本身是一種進步,起碼他摸對了管理的門道,比我們把管理純粹理解成知識性的問題進了一步,因為它起碼證實了管理是博弈的現(xiàn)實。但是只是參與遠遠不夠,因為正視了博弈,參與了博弈,又往往會強化博弈,往往帶來管理上的災難,使企業(yè)處于一種戰(zhàn)爭狀態(tài)。
記者:那到底該怎么辦?
曾偉:因此,真正要做好管理,應該首先正視和面對博弈,但是必須要有更高的姿態(tài)來解決博弈。也就是說,對老板來說不應只是博弈的參與者,他也應該是博弈的終結者,這樣才能真正化解矛盾與沖突。怎樣才能終結博弈,你不看到它,它不會主動消失,終結博弈不是靠你回避,也不是靠強行中止,而是靠包容。
但包容不是容忍,否則它就與回避一樣。包容首先是一種姿態(tài),就是在你跟被管理者之間的一種姿態(tài),什么姿態(tài)呢?就是你能比他付出更大的代價,你能比他承受更多的損失,你能承擔整個博弈的責任。你不能把這個事情說成是因為他造成的,即老板一方要能單獨“買單”,事實上也是他一個人“買單”。
包容是一種姿態(tài),而且要讓對方意識到這一姿態(tài),就是我允許你博弈,我獨自承擔博弈后果;其次包容是一種方法,是對待博弈唯一的解決辦法。因為只有在包容中才能感化對方,才能讓對方放棄敵意,才能不戰(zhàn)而勝;第三包容來源于一種修煉。
記者:這有點神化?
曾偉:不是神化,因為只有當一個人的人生境界達到一定層面的時候(或比較高的人生追求時),他才會把這種個人成敗、得失、輸贏置于一邊,才能為了一種超脫個人利益于外的人生目標包容與他對抗、充滿敵意的人,最終達到感化效應。所以必須以你的損失、你的付出為代價,來讓與你博弈的對方看到你的忠誠,消除他的不安全感,使他放棄敵對狀態(tài)。也就是說,只有修煉才能超越博弈,管理的實質在于修煉。
回避妥協(xié)會被抓住辮子
王剛:管理是一種知識,是一種博弈,對此,很多老板都已意識到,然而現(xiàn)實中已意識到是博弈的多數(shù)老板都采取了一種回避或妥協(xié)。
記者:為何要回避妥協(xié)?
王剛:這與老板牢牢抓住既得利益、沒有遠大的事業(yè)目標、人生目標有關,最終只能選擇短期利益,因為他知道博弈的后果超出了他所能掌控、駕馭能力的范圍,若進行下去,他看到的后果就是要付出代價。像這種代價在企業(yè)管理變革中表現(xiàn)為人員的流失、產量的下降、交貨的延遲、訂單的減少等等。面對這樣一種代價,對于那些沒有遠大目標的老板而言只能保持這些眼前的東西,不愿去承受損失。
記者:這不就容易被人抓住辮子?
王剛:對了,恰恰這些被博弈對方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抓住了老板的這一軟弱點,有時甚至成為要挾老板的一種工具。你要變革,你要規(guī)范化管理,你要數(shù)據(jù)化等等,我就群起而攻擊,甚至帶領一批人員出走,動不動就揚言要帶人走。老板的弱點被博弈方抓住,這種情況在我們的接觸中比較普遍。
記者:這說明什么?
王剛:說明我們大家都不能承擔風險,要么就斗得你死我活,要么就放棄。
因此老板要有承擔這種風險的氣魄,真正看清博弈的實質,積極去面對。
既然意識到要承受一種代價,老板就需要修煉,就要為雙方找出一個(另辟一條)雙方都能夠友好相處的捷徑或使對方在放棄敵意前,能看到另有一種獲得利益、權力的方案,即通過規(guī)范化管理、強化管理,他還能得到這些利益和權力。
否則他會垂死掙扎,沒有別的路可走。因此,破與立,不能只破不立,F(xiàn)實中就有這樣的老板與被管理者通過包容與老板的修煉在這樣的博弈中被轉化了。我們在幾個月前的咨詢中就碰到過這樣的事情,老板把管理變革這個過程中所有真實的東西都放在面前,與員工溝通,結果問題解決了。這一案例說明管理者在博弈中發(fā)生了實質的轉變。若沒有這樣一種認識,很難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