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版 China ceramic
網(wǎng)興旗下網(wǎng)站: 中華陶瓷網(wǎng)  中國瓷都德化網(wǎng)  德化陶瓷商城  網(wǎng)興網(wǎng)絡
網(wǎng)絡興瓷,陶瓷行業(yè)第一門戶
資訊 企業(yè) 產(chǎn)品 供應 求購 搜索 文化 德化瓷
 首頁 展會 人才 商城 圖庫 電子雜志 陶瓷技術 行業(yè)百科 營銷管理 企業(yè)家俱樂部 論壇
頻道首頁  陶瓷歷史  陶瓷文化  陶瓷收藏  名家名作  陶瓷名城  古瓷初識
陶瓷藝術  陶瓷院校  古瓷欣賞  陶瓷拍賣  陶瓷古窯  陶瓷常識 產(chǎn)區(qū)特色: 德化  景德鎮(zhèn)  醴陵  潮州
信息內(nèi)容
   
 您的位置: 首頁>陶瓷文化>>陶瓷文化>>|
定窯白瓷銘文與南宋宮廷用瓷之我見

發(fā)布:2008-9-18 8:31:18  來源: 中國文物網(wǎng) [字體: ]

  “汝、官、哥、定、鈞”,定窯是宋代唯一燒制白瓷的窯場。定窯白瓷以其色白、質薄、釉潤、紋飾豐富而精美著稱于世,美譽“天下第一”。關于定窯的歷史及相關諸問題的研究,國內(nèi)外古陶瓷專家、學者已經(jīng)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但對定窯白瓷銘文的研究,由于缺少一定的實物資料,尚涉及甚少。多年來,筆者從古代臨安(杭州)收集的定窯白瓷銘文瓷片中,驚奇的發(fā)現(xiàn),定窯瓷器的銘文,特別是南宋時期后刻的銘文數(shù)量之多、內(nèi)容之豐富,在宋代瓷器上是極為罕見的。在中國古陶瓷史上可謂開一代先河而空前絕后。同時,銘文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折射出濃厚的南宋宮廷色彩。為此,筆者以收藏的實物,就定窯白瓷銘文與南宋宮廷用瓷的某些問題,作一個初步的探討與研究。由于筆者學識淺薄,純屬業(yè)余之作,難免會有不當之處,敬請中外專家、學者不吝指正。

一.定窯白瓷銘文的刻制方式和基本特征

  宋代在我國歷史上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時期。宋王朝自公元960年趙匡胤“陳橋兵變”,滅亡后周創(chuàng)建以來,歷經(jīng)九帝九傳168年,至靖康之變,徽、欽二帝被擄稱為北宋。1127年康王趙構即位,南遷定都臨安(杭州),歷經(jīng)九帝九傳152年,至1279年陸秀夫廣州負帝,宋衛(wèi)王投海宋亡,稱之南宋。特定的歷史鑄就了特定的文化,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瓷器,自然會有時代的烙印。

  綜觀筆者收藏的定窯白瓷銘文瓷片,雖然數(shù)量和品種較多,但其刻制的方式只有兩種。一種是在裝坯燒窯前刻制的,數(shù)量很少,是北宋初官府定燒和宮廷定制的御用品。如“官”、“尚藥局”、“喬位”、“子溫”等。對于這類銘文,筆者稱它為“北銘”。另一種是瓷器運到宮廷后,根據(jù)需要后刻上去的,銘文的多數(shù)屬于這一類,它們是南宋宮廷的專用器物。如“奉華”、“德壽”、“壽成殿”、“皇太后殿”、“內(nèi)苑”等。這一類后刻的銘文筆者又稱其為“南銘”。

  燒窯前刻制的“北銘”,由于刻制工序的不同,又有釉上和釉下之分。釉上刻制的銘文主要見于盤、碗、洗底部,銘文是在坯胎上釉陰干前,在釉上連同坯胎一起刻、劃而成,刻出的銘文字體露胎,見“喬位”、“官”等,這種銘文款式筆者稱之“釉上款”。當銘文刻在器身或盤、碗內(nèi)底時,為了考慮瓷器的美觀,銘文刻在半干的坯胎上,然后上釉燒制,使銘文完全被罩在釉下,如“尚藥局”。這種銘文款式筆者稱它為“釉下款”。燒窯前刻制的銘文,據(jù)筆者長期觀察它和定窯刻、劃花紋有十分相似之處,也有刻和劃之分?陶撸匾病6嘤媒饘俟ぞ,字體線條較寬,所刻部位較深,有明顯的刀鋒,刻出的銘文頗具書法效果,如“官”字銘文。劃者,輕也。多用竹制工具,字體線條較細,部位較淺,筆畫粗細基本相等,銘文有如圓珠筆書寫的效果,如“喬位”、“子溫”。

  宮廷玉工后刻的銘文,筆者從查閱有關古代玉器制作資料和長期實物觀察中,找到的答案是用一種叫砣子的圓形工具刻制而成的,工具的具體材料還無法考證。史書記載商代的玉器上有使用砣子的痕跡。唐宋時期是玉器發(fā)展的精制期,托子的工藝技術應該相當成熟了,這從筆者收藏的當時用砣子在龍泉窯瓷片上曾試刻的實物,可以得到證實。其堅硬鋒利的程度,并不遜色于今天的切割工具。用砣子刻制的銘文,字體工整,筆畫欠自然流暢,以直行為主,缺少自然轉彎和筆鋒。刻出的筆畫呈中間粗,兩頭尖之勢。這和砣子轉動時的落點和收點有關。為了顯目,銘文刻制后多數(shù)還填上朱砂一類的紅色顏料,見圖十六、十九、二十、三十六等都留有明顯的紅色痕跡。

二.定窯白瓷銘文的分類和考證

  定窯白瓷銘文內(nèi)容和宮廷相關的雖然較多,但經(jīng)整理、歸類大致可用二種類型來區(qū)別。一種是以瓷器的使用單位來表示,銘文多刻有宮廷建筑的名稱和為宮廷服務的某些官署機構的名稱。另一種則以瓷器使用的主人來表示,有后妃、宦官、皇親、外戚等,并以他們各自的職位、封號、姓名出現(xiàn)在銘文中,他們是宮廷生活中的主要成員,F(xiàn)分別擇要介紹如下:

  定窯白瓷銘文中刻有宮殿名稱的瓷片有:“殿”、“德壽”、“奉華”、“皇太后殿”、“壽成殿”、“坤”、“壽慈殿”、“東宮”、“承光”、“鍾秀”。

  銘文“殿”,均為盤底殘片,印花。“殿”字銘文近年發(fā)現(xiàn)較多,并見于高麗窯、官窯、越窯等窯口,器型以盤、碗為主。“殿,帝王所居及朝會之所或供奉神佛之所為殿”1。筆者分析字款和廟宇有關的可能性不大,而和南宋宮殿有關,理由有三:其一,“殿”字定窯白瓷制作規(guī)整,釉色牙黃且滋潤,紋飾精美,非民間用品。同時與“殿”字相關的銘文還有“殿庫”、“殿徐”、“殿辛”,都和宮殿有某種內(nèi)在的聯(lián)系。其二,南宋帝王崇道輕佛,如是施舍之物一般均會寫明施主姓名之類的文字和廟宇殿名。其三,“殿”字銘文除了定窯白瓷外,還見于官窯、高麗窯、越窯等窯口的瓷片,一般人是不能使用這些高檔瓷器的,同時“殿”字銘文發(fā)現(xiàn)地點以中河南端的望江門、通江橋、卷煙場附近居多,距離大內(nèi)不遠。但是有一點曾讓我們百思不解,為什么當時玉工不直接刻上宮殿的全稱,而只刻一個“殿”字?最后筆者在查閱大量有關南宋時期的史料中得到啟示,找到了答案。

  北宋之后,公元1127年,康王趙構即位南遷,改元建炎。三年閏八月升杭州為臨安府,為行在所,以州治為行宮。紹興元年(1131年)十一月詔守臣徐康國措置草創(chuàng)。對南宋行宮初創(chuàng)時的情況,當時著名史學家李心傳在《朝野雜記》甲集卷二中對紹興間行宮作了如實記述:“今大內(nèi),舊杭州州治也。紹興初,高宗自越州復還臨安,命有司截為行宮,百楹而已。時內(nèi)恃楊公弼董其事,欲以為三百楹,上不可而止。蓋上所御殿,茅屋才三楹。九年秦宰相用事,始作慈寧宮。十二年和議成,因作崇政殿。十八年仍名皇城南門曰麗正,北門曰和寧。于是禁中已復營祥曦,福寧等殿。苑中有澄碧觀堂,凌虛閣等。而上又自作復古殿,損齋,實所常御也。”

  俗話說:“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作為皇宮,厲朝都建有數(shù)以十計的宮殿,以備舉行各種國家大典時用。北宋汴京的皇宮亦有三十多處以適應各種隆重儀式所需。而剛剛草創(chuàng)的行宮是無法一一具備的,由此一殿多用途,一殿多名稱便應運而成。一殿多用和一殿多名是南宋初期宮殿的一大特點,在諸書中都有明確記載!秹袅轰洝肪戆恕洞髢(nèi)》云:“麗正門內(nèi)正衙,即大慶殿,遇明堂大禮,正朔大朝會,俱御之。如六參起居,百官聽麻,改殿牌為文德殿;圣節(jié)上壽,改名紫宸(chen2);進士唱名,易牌集英;明堙(yin1)為明堂殿。次日垂拱殿,常朝四參起居之地。”《咸淳臨安志》卷一《行在所云》:“文德殿,紹興十二年建,正衙,六參官起居。紫宸(上壽),大慶(朝賀),明堂(宗祀),集英(策士),以上四殿皆文德殿,隨事揭名。”《宋史》卷85《地理志&S226;行在所》曰:“宮室制度,皆從簡省,不尚華飾。垂拱、大慶、文德、紫宸、祥曦、集英六殿、隨事易名,實一殿。”以上所提到一殿多用,一殿多名的情況基本相同。稍有不同的是《夢梁錄》和《咸淳臨安志》二書所指的殿名不包括《宋史》記載的垂拱殿,應示為兩殿。王應麟《玉!分性疲“紹興十一年(1141年)十一月庚子十二日,命內(nèi)侍王晉錫作崇政,垂拱二殿(移諸司屋宇147間),時言者請復朔日視朝之禮,而行宮只一殿,故改作焉。崇政以故射殿為之,朔望則權置賬門以為文德,紫宸殿。按射殿則以為選德,策士以為集英。”明顯是把崇政與垂拱各作為一殿的。

  王應麟在度宗時曾任禮部尚書。《咸淳臨安志》的作者潛說友為中奉大夫,權戶部尚書,兼詳定敕令官,兼知臨安軍府事,兼點檢行在瞻軍激賞酒庫所。他們?yōu)橥粫r代人,所說大內(nèi)情況應有一定的可靠性。由此“殿”字銘文為大慶、文德、紫宸、祥曦、集英的殿名無疑。

  由于宮殿名稱隨事易名的不確定性,給宮廷玉工在刻宮殿名稱時帶來麻煩,最后只能以一個“殿”字統(tǒng)而代之。“殿”字銘文也為后人研究,了解南宋初期歷史和宮殿狀況留下了不可多得的實物見證。

  銘文“德壽”盤底殘片,印花。“壽慈殿”盤底殘片,印花。“德壽”指德壽宮,是宋高宗于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退位居住的宮殿。以后諸帝大都效學高宗退居此宮,它是由望仙橋東面的秦檜府的基礎上擴建而成的。德壽宮舊址的范圍,以現(xiàn)在的地名來定它的四至:“南至望仙橋直街,北至佑圣觀路,西臨鹽橋大河,東至城墻(即今吉祥巷、織造馬弄),范圍之大,是可以想見的”2。德壽宮規(guī)模之宏制,建筑之華麗,花園景色之奇秀與皇宮無異,故有“南內(nèi)”與“北內(nèi)”并稱。宋&S226;岳珂《□史&S226;行都南北內(nèi)》載“……檜薨(hong1)于位,僖猶戀戀,不能決去,請以其侄(zhi1)常州通判xuan為光祿丞,留蒞(li4)家廟,以為復居之萌芽。言者風聞,逐請罷煊,并遷廟主于建康,逐空其居。高宗將倦勤,詔即所筑新宮,賜名德壽居之,以膺(ying1)天下之養(yǎng)者。二十有七年,請陛躬朝,歲時燁(ye4)奕,重華繼御,更慈福,壽慈,凡四侈鴻名,宮室實皆無所更”!秹袅轰洝肪戆溯d:“德壽宮在望仙橋東,元系秦太師賜第,于紹興三十二年六月戊辰,高廟卷勤,不治國事,別創(chuàng)宮廷御之,逐命工建宮殿,匾德壽為名。后生金芝于左棟,改殿匾曰康壽。……后孝廟受禪,議德壽宮改匾曰重華御之,次憲明太皇后欲御,又改為慈福宮。壽成皇太后亦改宮匾曰壽慈御之。繼后宮室空閑,因而逐廢。”由上而知,德壽、重華、慈福、壽慈四個殿,各因主人的更換屢有更改名稱,但實為一處。淳熙十六年(1189年)孝宗禪位三子趙敦,移居此宮改德壽為重華宮。后來寧宗趙擴奉養(yǎng)他的祖母憲圣太后住在這里,又把重華宮改為慈福宮。后來奉養(yǎng)壽成太后住居這里,又將慈福宮改為壽慈宮。銘文“壽慈殿”就是壽成皇太后謝氏居住時的殿名,史書記載與其相符。馮先銘先生在《中國陶瓷史——定窯》一文中,講到的定窯白瓷銘文“慈福”,應該是憲圣皇太后吳氏居住時的殿名“慈福宮”。雖然至今未發(fā)現(xiàn)“重華”的銘文,四個殿名已有三個被發(fā)現(xiàn),剩下的一個它的存在是可能的。

  銘文“奉華”折腹盤殘底,內(nèi)外刻牡丹紋,北宋遺物。“奉華”指“奉華堂”而言。是德壽宮的一座配殿,為高宗寵妃劉婉容所居。劉氏臨安(今杭州)人。入宮為紅霞帔(pei4),遷才人,累遷婕妤(jie2 yu2),婉容,紹興二十四年進貴妃,頗恃寵驕侈,宮中號劉氏為大劉娘子。據(jù)傳她喜愛書畫,并刻有“奉華堂”印一枚,它曾在自己收藏的一幅名畫中鈐“奉華堂”印一方。“奉華”銘文除定窯白瓷外,還見有汝窯、高麗窯等窯口瓷片,器物均精美且多為北宋宮廷遺物。北京、臺灣故宮博物院均藏有“奉華”銘文的傳世瓷器,銘文均為后刻,字體工整,同出自宮廷玉工之手。一九七五年河南省文物工作者在發(fā)掘鈞臺窯址時,在窯址出土一件鈞窯出戟尊,底部刻有“奉華”銘文。值得注意的是該字銘是器物成型后在未入窯燒制時刻制的,這顯然是北宋的遺物。由此是否可以認為“奉華”的名稱在北宋時就已存在。南宋初期很多方面都沿用南渡前汴京舊制,是否在宮殿名稱上也有這種情況呢?事實是存在的,例如北宋皇宮有文德、紫宸、集英等殿名,而南宋也沿用了這些殿名。但“奉華堂”在“德壽宮”內(nèi),由劉婉容所居的事實,史書早有記載。如《武林舊事》卷七《乾淳奉親》云:“……太后邀太皇,官家同到劉婉容位奉華堂聽摘院奏曲罷,婉容進茶訖,逐奏太后云:“本位近教得二女童,名瓊華、綠華,并能琴阮、下棋、寫字、畫竹、背誦古文,欲得就納于官家則劇”。

  銘文“皇太后殿”折腰盤殘底,印花。銘文“坤”碗底殘片,印花。“皇太后殿”顧名思義指皇太后居住的宮殿!秹袅轰洝肪戆恕洞髢(nèi)》載:“皇太后殿名曰坤寧,皇后殿名曰和寧,兩殿各有大官及殿長,內(nèi)恃,及黃院子,幕士,殿屬,親從,輦官等人祗候”!秹袅轰洝肪砣对讏(zhí)親王南班百官入內(nèi)上壽賜宴》又云:“初八日,宰執(zhí)親王南班百官入內(nèi)起居,邀駕過皇太后殿上壽起居,舞蹈嵩呼,回詣(yi)紫宸殿”。

  由上可知“皇太后殿”又名坤寧殿,位置在皇宮大內(nèi),是皇太后居住的地方。銘文“坤”,據(jù)筆者考察應是坤寧殿的簡稱,當時宮殿名稱以簡稱的形式刻制并不少見,如“壽”、“華”分別是宮殿德壽和奉華的簡稱。同時古代有主陰陽,乾坤之說,認為乾道成男,坤道成女,而以坤極,坤元指女性中最高貴的皇后!端问&S226;后妃列傳&S226;真宗劉皇后》:“章獻明肅處坤元之尊,章懿感日符之貴,功德莫與為比”。“坤”字銘還見于官窯、龍泉窯瓷片。

  銘文“壽成殿”碗底殘片,印花。“壽成殿”史書未見記載,經(jīng)分析應該和壽成皇后有關。淳熙十六年(1189),肖宋禪位于第三子趙敦是為光宗。尊孝宗為“至尊壽皇圣帝”(簡稱壽圣),皇后謝氏為壽成皇后,皇太后吳氏為壽圣皇太后。此時孝宗已從大內(nèi)移居德壽宮,皇后謝氏應隨他同去,如果這種推測成立,那么壽成殿位置應在德壽宮內(nèi),時間約在紹熙年間。“壽成殿”銘文除定窯外還見于官窯、汝窯。筆者有一個汝窯銘文殘片,惜銘文殘缺不全,僅可見“成殿后閣”四字,若完整的銘文應為“壽成殿皇后閣”,銘文的內(nèi)容所指壽成皇后的住所更加明確。

  銘文“東宮”大盤殘底,印花。留有舊時曾用銀皮補過的痕跡。“東宮”指皇太子居住的宮殿,在大內(nèi)東部,其位置可能在今饅頭山東部。《宋史&S226;地理志》云:“在麗正門內(nèi),孝宗,莊文,景獻,光宗皆常居之”。據(jù)《行在所錄》又云:“孝宗初育宮中,只造書院于宮門,日內(nèi)資堂。迨為太子,越旬日即受禪;乾道七年,光宗升儲,始于麗正門內(nèi)之東,建太子宮門”。按此推算銘文“東宮”刻制的時間在乾道七年(1171)以后,器物的主人時為東宮太子的光宗可能性較大。

  另外刻有宮殿名稱的銘文還有“承光”、“鍾秀”。史書上均未見記載,也無從查考,留作以后考證。

  定窯白瓷銘文中刻制宮廷官署機構的銘文有“尚藥局”、“內(nèi)司”、“閣子庫”、“后苑”、“內(nèi)苑”、“德壽苑”、“苑”、“苑天”、“后苑三”。

  銘文“尚藥局”盒子殘片,口沿下由右向左釉下橫刻“尚藥局”三字,盒蓋殘片刻龍紋,北宋宮廷遺物。“尚藥局”為官署名,后齊置,屬門下省。設典御及丞各二人,總知御藥事。另設恃御師,尚藥監(jiān)各4人。隋煬帝時屬殿中省(因避楊忠諱),置奉御二人,直長四人,又恃御醫(yī),司醫(yī),醫(yī)佐等員。唐高祖武德六年(618)改殿中省,掌供奉皇帝飲食、醫(yī)藥、服御、幄□、輿(yu)輦(nian)、余次之政令。以殿中監(jiān)為長官,少監(jiān)為副長官?偣芰郑荷惺尘终粕判撸兴幘终坪蛣┰\候,尚乘局掌乘騎,尚衣局掌衣服冠冕,尚舍局掌次舍幄□,尚輦局掌輿輦,尚藥局為六局之一。宋代沿置,然無尚乘局,另設尚醞局。北宋時,尚藥局一度屬宣微院。《夢梁錄》卷九《內(nèi)諸司》中記載:“殿中。汉笤、御膳所、六尚局、翰林司、儀鸞司、八作司、修內(nèi)司……”。南宋時尚藥局仍屬殿中省管轄?逃“尚藥局”銘文的盒子應該是裝藥的,屬北宋宮廷御用品,有可能是高宗南逃時隨身醫(yī)官所帶之物,數(shù)量不會很多。

  銘文“內(nèi)司”碗底殘片,無紋飾,略粗。“‘內(nèi)司’即‘修內(nèi)司’,官署名。宋代屬將作監(jiān)。掌宮城,太廟繕修之事。以內(nèi)恃省使臣2人,入內(nèi)內(nèi)恃省使臣1人管理”3!端问&S226;官職志》載:將作監(jiān)“所隸官署十”首列“修內(nèi)司”,“掌宮城太廟繕修之事”。南宋初期,修內(nèi)司曾負責燒制官窯曰“修內(nèi)司官窯”!短过S筆衡》中云:“中興渡江,有邵成章提舉后苑,好邵局,襲故京遺制,置窯于修內(nèi)司,造青窯器,名曰內(nèi)窯,澄泥為范,極其精致,油色瑩徹,為世所珍。后郊壇下別立新窯,比舊窯大不牟矣”。由此得知,修內(nèi)司除營繕宮城太廟本職外,還兼燒官窯。南宋初創(chuàng)時,戰(zhàn)事不斷、百廢恃興,官署多有裁并是可以想象的的。另外銘文“內(nèi)司”發(fā)現(xiàn)地點在中河通江橋南端,離太廟舊址和修內(nèi)司營地不遠,和史書有關記載相符。

  銘文“閣子庫”洗子底殘片,內(nèi)刻荷花紋飾。“閣子庫”是機構名稱,屬皇家私庫!赌纤尉┏呛贾荨芬粫痘食菆D》中所標位置在大內(nèi)和寧門西北側,內(nèi)司機房旁邊。對于“閣子庫”的記載《武林舊事》卷七《乾淳奉親》中說:“……小劉婉容進自制《十色菊》,《千秋歲》曲破,內(nèi)人瓊瓊、柔柔對舞。上于閣子庫取賜五兩數(shù)珠子一號,細色白段各十匹,太后又賜七寶花十枝,珠翠芙蓉緣領一副,又移坐靈芝殿有木犀處進酒”。文章中上指太上皇高宗,他從閣子庫取珠寶賞賜小劉婉容等人。從以上情節(jié)看閣子庫應是帝王私庫。值得注意的是銘文“閣子庫”右側還刻有“婉儀位”三字,小劉婉容即劉婉儀。“宋高宗妃,初入宮,封宜春郡夫人。進美人,與劉婉容俱得寵,進婉儀”4。宮中稱劉貴妃和她為大小劉娘子,宮中帝王對妃子賞賜是常有的事,把定器作為賞賜物品賜給妃子也是可能的,對于是否是劉婉儀之物就難說了。

  銘文“后苑”碗底殘片,內(nèi)刻雙魚。“后苑”是皇宮的后花園,同時又是官署機構的名稱。《夢梁錄》卷九《內(nèi)諸司》中記載殿中省下屬各機構把后苑列為第一位,后苑多為宦官管理,但它不只是皇家后宮的一個管理機構,更重要的是作為皇宮的園圃,供帝王、后妃們游玩觀賞,消夏避暑的去處。“自延和殿循廡而西,進入后苑。這里“怪石夾列,獻瑰逞秀,三山五湖,洞穴深杳(yao)”。有“三堂三,臨池上,左右為明樓,有蟠桃亭,又西為流杯堂,跨水堂,梅崗亭,北為四并堂,皆咸淳五年(1269年)重建。其余四時花木,各題雅名……”5。后苑的位置應該在鳳凰山的西北部。

  銘文中和“后苑”相關的銘文還有“內(nèi)苑”、“德壽苑”、“苑天”、“后苑三”、“苑”等。銘文“內(nèi)苑”中內(nèi)指皇宮大內(nèi),“苑”指后花園,和“后苑”意思相近。“德壽苑”指德壽宮中的后花園。“后苑三”指后苑的某一處。“苑天”、“苑”所指更為廣泛,它即可指大內(nèi)和德壽宮的后花園,也可指如聚景園,玉津園等皇家花園,為此“苑”字銘文是銘文中最多的一個字款。

  定窯白瓷銘文中與宮廷后妃有關的銘文有“婉儀位”、“婉”、“才人位”、“貴戊”、“喬位”、“關位”、“陳位”、“嘉位”。

  要明白有關后妃銘文的含義,首先要對宋代后妃制度的基本情況作一大概的了解。《宋會要》后妃4之1稱:“宋朝承舊制,皇后之下有貴妃、淑妃、德妃、賢妃、昭儀、昭容、昭媛、修義、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婕妤、美人、才人”!端问贰肪163《職官志》亦云:“內(nèi)命婦之品五:日貴妃、淑妃、德妃、賢妃;曰大儀、貴儀、淑儀、淑容、順容、婉儀、婉容、昭儀、昭容、昭媛、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日婕妤,日美人,日才人,貴人”。盡管二者記載不盡相同,但由此可以看出宋代后宮尊卑有別,等級森嚴。史書記載宋朝后妃大體可以分為以下幾個等級:一,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二,貴妃、淑妃、德妃、賢妃、宸妃(明道三年特設),以上為正一品;三,大儀(景德二年增設),貴儀(仁宗乾興元年增設),涉儀、淑容、順儀、順容、婉儀、婉容(大中祥符六年增設),以上為從一品;四,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以上正二品;五,婕妤、正三品;六,美人,正四品;七,才人,正五品。通過以上的了解,我們就可對有關銘文進行分析了。

  銘文“婉儀位”盤底殘片,印花。“婉儀”是妃嬪中的一個職位,她在貴妃之下,從一品,是由帝王加封。高宗寵妃劉氏(小劉婉容)曾被封為婉儀。“位”的釋義有二。一指對自己職位的代稱,相當于做官的人對自己稱本官的官字。如《武林舊事》卷七《乾淳奉親》中高宗寵妃劉婉容逐奏太后曰:“本位近教得二女童,名瓊華、綠華,并能琴阮下棋……”。其中本位的位字就是對自己職位的稱呼。其二指某妃子的官邸宅所。宋《西湖老人繁勝錄》中云:“……諸殿屬,緝熙殿、垂拱殿、睿思殿、資政殿、觀文殿、皇后殿、貴妃位、淑妃位、美人位、才人位、后苑、閣下”。文章中按等級對皇后的住所稱殿,皇后以下貴妃至才人均稱位,此時“位”字又有官邸和宅所的意思了。由此銘文“婉儀位”是否可解釋為某位居“婉儀”職位妃子的官邸和宅所。

  銘文“才人位”,由于銘文殘缺,分別由盤底殘片銘文“才人”和碗底殘片銘文“人位”組成,瓷片均為印花。才人職位在美人之下,正五品。高宗寵妃婉容紹興十六年就當過才人,該瓷器應該是妃子中某才人使用過的器物。銘文“才人位”和銘文“婉儀位”是相似的,無非職位不同而已,可釋義為妃子中某才人的官邸和宅所?逃写祟愩懳牡倪見有汝窯“貴妃位”。

  銘文“婉”盤底殘片,刻荷葉紋。“婉”字據(jù)分析可為“婉容”和“婉儀”的簡稱,“婉容”定窯白瓷銘文至今未見,而“婉儀”所見較多。到底是婉容還是婉儀就很難說了,但“婉”字銘文瓷器屬宮廷某妃子之物是沒有問題的。

  銘文“貴戊”碗底殘片,內(nèi)刻荷葉紋。貴字從妃嬪的封號中查找為貴妃的簡稱可能性較大,“貴妃”銘文定窯白瓷中未見,而見于高麗窯、汝窯瓷片中。“戊”字應和刻制時間有關。

  銘文“喬位”,釉上款,洗(破修復),高2.4厘米、口徑11.4厘米、覆燒,口沿鑲銅扣。內(nèi)刻一條蟠卷的漓龍,矯健生動、線條流暢,呈牙黃色釉。從龍的紋飾、制作工藝看應該是北宋晚期宮廷定燒之物。銘文“喬位”指某姓喬妃子的官邸宅所。北宋晚期,后宮中姓喬的妃子會是誰呢?從北宋晚期皇帝哲宗趙煦、徽宗趙佶、欽宗趙桓的妃子中資料顯示,唯徽宗的妃子喬貴妃姓喬。“喬貴妃,宋徽宗妃。初與韋妃共恃鄭皇后,后為姊妹,約先貴者毋相忘。貴妃得幸徽宗,逐引韋妃,二人愈相得。徽宗、欽宗北遷,貴妃與韋妃俱從。韋妃將還,貴妃以金50兩贈金臣高居安,愿平安護送還江南。又舉酒酌韋妃,祝她為皇太后。因已無歸期,大哭以別”6。韋妃為高宗生母,紹興十二年和議成迎還,封皇太后。喬貴妃送別韋妃后終未回歸,死于五國城。她的遺物怎么會在杭州?是否當時臨別時贈送韋妃,還是她的親屬南遷時所帶,不得而知。

  銘文“陳位”盤底殘片,內(nèi)刻荷葉紋。“關位”盤底殘片,印花。“嘉位”碗底殘片,印花。銘文“陳位”、“關位”、“嘉位”指三位不同姓名的妃子,其含義是和“喬位”是相同的,所不同的“喬位”是北宋遺物,在燒窯前就刻制好了,而后者是南宋后刻的,是三位妃子曾使用過的遺物。

  帝王宗室、后妃外戚等,以其特殊的身份和享有的特權與宮廷關系密切。定窯白瓷銘文中與他們相關的有“榮國”、“高平郡”、“希哲”、“子溫”。

  銘文“榮國”碗底殘片,外刻多層蓮瓣紋,內(nèi)底刻雙魚,刀法流暢。該銘文是筆者在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楊貴妃三姊妹被唐玄宗封為“虢(guo)國”、“秦國”、“韓國”夫人的資料中受到感悟。銘文“榮國”可能與其類似為皇室某妃嬪的封號,查找的資料最后和光宗的李后有關。“李皇后(1145——1200年),宋光宗皇后。安陽人,字鳳娘。慶遠軍節(jié)度使李道的次女。道士皇甫坦善相人,以為鳳娘當母天下,言于高宗,逐聘為恭王妃,封榮國夫人,進定國夫人。乾道四年(1168年)生嘉王。七年,皇太子妃。太子即位,冊為皇后”7。由上可知,李后封“榮國”夫人時,宋光宗還未升儲太子,時為恭王,李后為恭王的妃子。銘文“榮國”據(jù)此推算刻制的時間為乾道四年前(1168年)至隆興年間。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共有  條網(wǎng)友評論 【發(fā)表評論
同樂
包郵特價:360
荷葉瓶
特價:499
輝煌騰達
特價:488
幽夢
包郵特價:1299
陸羽品茶
包郵特價:888
凌云騅
特價:488
自在春風
特價:599
歡天
特價:999
竹之語
包郵特價: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郵特價:699
煙雨江南
包郵特價:2999
上善若水
包郵特價:2660
 ·本類最新 更多...
陶瓷名城
·潮州——中國瓷都
·宜興
·德化——中國瓷都·德化
·醴陵——三大古瓷都之一
·淄博
·唐山——北方瓷都
·景德鎮(zhèn)——千年瓷都
·佛山——南國陶都
陶瓷名人
陶瓷文化
關于我們  產(chǎn)品服務  幫助中心  法律聲明  誠聘英才  網(wǎng)站導航  友情鏈接  RSS定閱  新聞調用  聯(lián)系我們  訪客留言
運營商:網(wǎng)興網(wǎng)絡科技 版權所有 (C) 2007-2008 中華陶瓷網(wǎng) Ctaoci.com Cceram.com
電子郵件:service#ctaoci.com 聯(lián)系地址:福建德化陶瓷科技園科技大樓二樓 郵政編號:362500 閩ICP備05012475號
電話:0595-23555005 傳真:0595-23593359 廣告熱線:13600777720 
客服QQ: 116225240 合作: 11622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