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太平洋”后,掌控著豐富的市場資源,已成了中國百貨業(yè)內的“金字招牌”的“百貨奇才”王德明反倒成了許多人爭搶的“香餑餑”。最終,他最終選擇了與大連萬達老板王健林攜手。
在他眼中,軍人出身的王健林血氣方剛,性格非常相投;同時,作為國內房地產企業(yè)的龍頭老大,萬達集團年營業(yè)額上百億元的雄厚實力,將為“流行百貨連鎖帝國”插上騰飛的翅膀。
2002年5月25日,正是王德明離開太平洋百貨的6天之后,注冊資金2億元的大洋百貨集團有限公司在上海正式成立。萬達老板王健林任董事長,和部分高管持期權股20%的王德明則擔任總裁,全權負責“大洋”的經營管理。
“大洋百貨要在3年內建立30家大型百貨分店,涵蓋國內主要的城市,總營業(yè)面積達到130萬平方米,年營業(yè)額達到100億元人民幣。”很多人并不知道,在王德明心中要做的是“亞洲最大的百貨連鎖店”!
“大洋”就是要“大過太平洋”,王德明對外界豪言:“3年之內一定要把太平洋百貨甩到后面!”頗有意味的是,他把大洋百貨的旗艦店選在了南昌,而且恰恰是接過了原南昌太平洋百貨店。
隨后的半年多時間里,王德明指揮著“將購物、娛樂、休閑熔鑄一爐,營造一種現(xiàn)代和時尚的購物環(huán)境”的大洋百貨攻城拔寨,先后又在泉州、蘇州、南京等地落下棋子。2004年初,在大洋百貨踏進以“中華第一商圈”的南京新街口前,王德明甚至放出這樣的豪言:“首日營業(yè)額不達2000萬元,我是笨蛋!”(實際首日銷售額為2099萬元)
然而,“大國的太平洋”最終成為一場清夢——最讓王德明底氣十足的投資者兜頭給了他一盆冷水:合作剛一年,萬達集團賣掉大洋百貨股份撤離零售市場。
隨著20%的期權股份淪為“皇帝的新衣”,不得不黯然告別的王德明內心卻波瀾漸生:還有多少可以在頻繁的跳槽中耗費的時間呢?是該結束“忘情裸奔”的職業(yè)經理人生涯呢,還是該為夢想換一種生活方式呢?
王之初體驗
2003年秋,一塊“上海王德明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的牌子在上海徐家匯悄然掛了起來。很少有人知道,這個注冊資金3000萬元的公司,就是“裸奔”了30年的王德明決定“完全當家作主”的第一步。
王德明卻很清楚,不管是“太平洋”的10年,還是“大洋”的20%期權股份,自己始終沒有擺脫職業(yè)經理人的尷尬——沒有真正的話語權,最終無法把握企業(yè)發(fā)展和自己的命運。
從自己的公司成立開始,“把握命運”的王德明也開始了徹底的轉變角色。
2003年的最后一個下午,淡出人們視線的王德明終于出現(xiàn)了,而且這次是以成商集團人民百貨公司總裁的身份出現(xiàn):“由王德明投資公司和成商集團共同出資1億元組建的人民百貨公司正式成立!”面對臺下“咔咔”閃成一片的鎂光燈,王德明一如既往地爽朗自信:合資成立的人民百貨,我的王德明投資公司出資2500萬元,持股25%。
“如果3年能做到20億,扣除房租等運行費用,毛利將是4個億,1年利潤起碼1億。”一位同行為王德明算了筆帳:按25%的股權計算,他1年至少能得到2000萬元的回報,這與王德明過去當職業(yè)經理人純粹拿點高薪相比不可同日而語。
然而,當上“老板”的王德明才剛剛把“人民百貨”“迪康百貨”的宏圖展開,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卻給他的“王之初體驗”畫上了句號。
2005年6月10日,成商集團控股股東四川迪康集團與深圳茂業(yè)簽下一紙《股份轉讓協(xié)議》,將其持有的成商65.75%的股份全部轉讓——消息傳來,王德明頓然失語,“要在成商集團干到退休”豪言立時輕飄飄起來。
猶如一位滿懷豪情站在拳擊臺上血拼的拳手,正漸入狀態(tài)時卻突然被宣布取消資格——王德明無疑就是這樣一個悲情的拳手。這種悲情,不僅僅是王德明一個人的悲情,其實也是人才資本的力量屈從于金融資本力量的悲情,也是話語權缺失導致的職業(yè)經理人的悲情……
一個月后,記者在上海見到了已恢復許多的王德明。說起第三個“15年”,自信又在這位“百貨奇才”的臉上跳躍:目前已經有多家大型百貨公司和我洽談合作計劃;準備要搞個國內最成功的商業(yè)咨詢公司;過兩年也打算寫寫書,寫失敗,也寫成功的經驗……
這依然是那個話語中沒有第一人稱,“我”幾乎都代以“王德明”或“他”的王德明。在他眼中,“王德明”似乎已經是一種標志,一種難以逾越的高度或者一件打造已久的作品。
——這件“作品”,沒有理由不讓人繼續(xù)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