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理財周刊》主辦的第二屆理財博覽會,陳玲成為了《理財周刊》的名人。在博覽會期間,擔任其中部分論壇網絡路演的陳玲,其“話畢指停”的功夫很快就在人們的口中傳播開來。“一分鐘可以速錄280個字!”在十指的跳躍舞動中,創(chuàng)業(yè)的過程就如同她從事的行業(yè)般“快速”而“經濟”。“全上海這樣的人才不超過五個!”不約而同地,很多人向記者講起這位厲害的速錄員。“神!”這是眾人對她的一致評價。
冰天雪地。在陳玲位于楊浦的新居中,記者見到了這位傳說中的無鋪創(chuàng)業(yè)者。
意外加盟速錄公司
對于很多人而言,速錄機和速記都是新鮮的玩意,陳玲習慣地拿出她的速錄機,介紹起它的原理:“其實說穿了就如同老頑童一手畫圓,一手畫方,速錄機就是在完全對稱的24個鍵盤上,通過左右手同時輸入不同的字來達到速記的目的。”
可即便是簡單的左手畫圓、右手畫方,沒有經過練習的常人也難以完成,更何況是難上數倍的中文錄入。而陳玲學上這個偏門的行當也屬偶然。
2003年夏天,一期《風流人物》的電視節(jié)目引起了陳玲的興趣。那期節(jié)目介紹的人物也是一位學速記的北京女生,在那里速錄正被作為新興的行業(yè)而被追捧。節(jié)目終了,對速記始終半知半解的陳玲開始在網上搜索相關資料。令人興奮的是,在搜索過程中她得知了北京一家知名的速錄公司近期要在上海發(fā)展業(yè)務的消息。
當對方在面試時告知陳玲學習會花很長時間的時候,她并沒有輕言放棄,反而對速錄公司增加了信心:“當時公司在招速錄員的時候,并沒有張貼任何廣告。在選用人手過程中沒有來者不拒,而是通過面試進行篩眩錄用之后的學習也是按照公司內部培訓的形式進行,這樣的做法都證明這不是一家騙人學費的培訓公司。”
購置了一臺3000元的亞偉中文速錄機和上繳半年8000元的培訓費用之后,面試通過的陳玲開始了中文速錄的學習。那時,從未接觸過速記的陳玲自信滿滿:“開始的時候想法很簡單,以為速記就跟學習五筆輸入法一樣,花上一兩個月時間就可以掌握,花錢學習一下就當多拿一本證書,為就業(yè)增加砝碼。到真正開始學習之后,才明白速記遠沒有自己想象中那么輕易。”
成才率極低的速記員
平時習慣于按照書本練習的學員,在考試時面對一張陌生的報紙時,輸入速度會從每分鐘200字降到每分鐘10字,甚至不如其他中文輸入法。在面臨意向不到的困難時,有的同學干脆打起了退堂鼓,有的也在是否要繼續(xù)學的選擇前躊躇徘徊。與他人相比,對速錄稍感適應的陳玲則決定走下去。在公司內部舉行的重點培養(yǎng)對象選拔中,陳玲毫無意外地拔得頭籌。
陳玲解釋說:“所謂的重點培養(yǎng)其實就是與老師同吃同祝畢竟人都是有惰性的,有一個人時時監(jiān)督著加緊練習,效果肯定會與單獨練習有所差異。另外就是多了不少可以上會的實習機會。在速記這一行業(yè),要想達到可以上會的水平光靠自己蒙頭苦練是沒有用的,因為很多只用在實戰(zhàn)中遇到的問題想是想不出來的。就在可以上會實習的一個多月里,我的速錄速度從每分鐘190字迅速達到可以單獨上會的每分鐘220字的水平。”
然而,速記并不是一味強調快速,準確率是另一必須合格的標準。在陳玲的同學中,有一位的速錄速度已經可以每分鐘完成260字,最后因為錯誤率太高而不得不面對被淘汰的命運。到最后,10名參加培訓的學員達到上會標準的只有陳玲一人。
而拿到上會資格之后要面臨的又將是另一種難度的考驗。“速錄涉及部分專業(yè)行業(yè)和領域,這就要求速錄員必須是高素質、高學歷的人才,這樣才能在專業(yè)的領域中聽懂并準確錄下發(fā)言人所說的內容。我剛剛為《有話大家說》做現場字幕的時候,經常會聽到‘競合’二字,如果之前我不掌握這方面知識,就不會知道‘競合’就是‘競爭與合作’,現場就會犯錯誤了。”陳玲說道。
創(chuàng)業(yè)謀求更大個人空間
常人一般需要兩年時間才能熟練掌握的課程內容,陳玲從學習到實踐再到上會,總共只用了一年時間。她也在不斷的上會實習中,積累經驗,在邊聽邊記之外,還可以幫助說話人整理語言的邏輯和語序,并糾正語玻奔波于城市間的陳玲,在能夠獨立上會之后,公司給予了她一定的工資,底薪每月1000元,其余按每小時10元提成。在滿負荷的運轉中,陳玲最多的一次上會83小時,最后總到手不過2000元。再加上公司對員工管理制度上的不合理,陳玲決定自己創(chuàng)業(yè),尋找在更自由條件下的發(fā)展空間。
表演類每分鐘510個字,說話類每分鐘230個字,錯誤率低于2%。這就是陳玲上會的速錄水平。正如傳聞中所言,這樣水平的速錄員在全上海只有三四個。“你只要往馬路上一站,所有的速錄公司都會爭著來搶你。”這是陳玲在離開公司時,老板對她說的一句話。
“離開公司的時候,我很迷茫,不知道是否還會像從前那般有盈門的顧客。很幸運的是,跟我相處熟捻的顧客更喜歡和我聯系業(yè)務,即使是在我離開公司之后。我的擔心成為多余。為了推廣業(yè)務,我不甘于等著天上掉餡餅,于是便主動聯系一些市場調查公司,開始兩條腿走路。”陳玲創(chuàng)業(yè)的過程相較學習過程而言,似乎輕松了很多。
現在陳玲的業(yè)務量每月有80場到100場,每小時的收入是150~200元,這樣的收入水平,回想起在公司時的收入差距,離開公司時的決定不能不說是明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