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仿品在工藝上不合常規(guī)。如明代和清初罈罐等小口深腹瓷器都用盤泥條法制作,內(nèi)壁留有盤條壓合的凸痕。但仿品有的無此凸痕,有的凸痕形式不對,欲購者應(yīng)該留心。對大口花瓶等較大瓷器,頸下部內(nèi)接中可用手觸摸鑒別,真品較粗糙,仿品一般接口較好。
四、不少新的粉彩仿品,由于造假者為降低成本,打底的玻璃白很薄,并且加上的彩色調(diào)和油也少,因此色彩從濃到淡到白的逐漸過渡區(qū)域很少,甚至沒有,粉彩凸起的立體感也很小,與真品一比較即可鑒別。
五、清初一些紫砂器外表加涂琺瑯彩。一些仿者可能不知什么叫琺瑯彩,仿的紫砂器外加的是顏色相似的五彩。只要加以區(qū)別,真贗自明。
六、一些仿明代回青帶鐵銹斑的青花瓷器鑒別的辦法是,真品的鐵銹斑在青花料厚積的地方,而仿品鐵銹斑出現(xiàn)不太規(guī)律,青花色淡的地方也出現(xiàn)鐵銹斑,而濃的地方又不一定出現(xiàn)。這是因?yàn)榉缕非嗷现兴拥暮F成分是人為的,難以準(zhǔn)確控制比例。
七、從一些仿品的器形、紋飾與款識標(biāo)記等綜合來鑒別,識出其器形、紋飾、胎釉、款識、標(biāo)記的互相矛盾處。如有的仿品造型與紋飾皆是清初器,紋飾青花中卻做上明代器上才有的鐵銹斑:有的仿品仿的是清代的造型與紋飾,卻在底款上用明代變體篆文印章款,或明代窗格式款,有的仿品仿的是清初器,底款印上嘉慶民窯印章款;也有的在仿明代瓷器底部用上嘉慶民窯印章款或雙圈款;甚至有的在明代印章款或清嘉慶民窯印章款上同時再加上雙圈。這些雙圈款大多雙圈之間靠得很緊,有相交的,有的雙圈還帶有鐵銹,無奇不有。
八、從刻字上鑒別。在過去,有幾個兒子媳婦的大家庭多見,所以在各自使用的碗碟等器物上刻字以區(qū)別。聚餐后放亂的碗碟憑刻字加以區(qū)分。或者,一個村同姓的祠堂每年祭祀后聚餐,餐后碗碟等也以刻字分歸各家,一般都不刻姓氏,只刻名字,或只刻名字中的一個字,以示區(qū)別。仿古瓷亂刻,如一只痰盂底下刻了姓名,這在過去是不可能的,痰盂不會有共用搞錯的時候。有的刻上“X”等符號,這在舊中國也是不可能的。有的仿清初瓷器,刻的字卻是用民國時的細(xì)金剛鉆加工的,刻的點(diǎn)很細(xì)。除了餐桌上日用瓷器,古代一般不會對其他瓷器刻字的。但有些古代祠堂用瓷,如無祠堂名號也會加刻的,以防止有人拿回家私用。
九、豆青地青花花瓶仿品也常見,紋飾從花石到人物都有。仿品大多都有大的紋片,大概是未掌握豆青釉膨脹系數(shù)的關(guān)系。而且仿品的紋片是干凈的,因?yàn)闀r間新,還未滲進(jìn)灰塵、污水。
十、有的稱不上古瓷仿品,而是偽古瓷,生造紋飾和器形等。如魂瓶(皈依瓶),其上塑有清代造型的浮雕龍,并施以各種色彩交混的高溫花釉,居然五彩繽紛。也有號稱明代龍紋瓷盤,龍紋竟畫的是類似馬王堆出土蟠螭鏡圖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