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年收入近10萬元、并擁有兩套房產的、曾被眾人羨慕的家庭,因妻子患病住院而幾乎耗掉家中全部財產。如今,妻子病逝,房屋一套變賣、一套出租,丈夫心灰意冷辭去社會上各種兼職一人借宿于其姐姐家中。一個中等收入家庭因病返貧跌入社會底層,不僅折射出中國中產階層的脆弱,也意味著中國目前尚缺乏中產階層發(fā)展壯大的政策土壤。
因病返貧,從“中層”重回“底層”
成都市錦江區(qū)洞青樹社區(qū)的老李,今年48歲,目前在成都市一家自行車修配儀廠工作,月薪僅400余元。
熱點推薦:
創(chuàng)業(yè)防騙訓練營 那些在中國消失的職業(yè) 美女老板的賺錢心經
2006春季求職攻略大全 我要做老板之開家便利店 古代商人最智慧的經商十訣
據老李介紹,1975年從部隊退伍之后,他就在該廠上班。為了改變命運,1984年,他曾經停薪留職從該廠出來單干。剛開始是做點小百貨生意,后來就和老婆一起在社會上四處兼職。
老李告訴記者,1998年至2001年是他們創(chuàng)業(yè)的黃金時期,平均每個月收入8000元左右,不僅置辦了兩套房產,還有近30萬元的銀行存款。由于老李妻子身體不好,兩人一直沒有要孩子,家庭經濟壓力不大,因此夫妻倆當時的想法是再辛苦幾年,就可以辭去各種兼職,在家做點小生意,再買輛車頤養(yǎng)天年。
然而老李這個美夢沒有實現。2001年,老李妻子被檢查出身患癌癥,之后老李夫妻多年來辛苦掙來的財富如流水一樣迅速流走。
老李說,從2001年妻子被檢查確診到2003年去世,共花了40多萬元,不僅用光了所有積蓄,還被迫賣了一套房產。
如今,老李的年齡大了,無力也無心再像當年那樣去拼命賺錢,于是回到原先那個自行車修配儀廠繼續(xù)當個小工賺點小錢,為補貼家用他不得不將另一套房屋出租,而借宿于姐姐家中。
當初離開工廠玩命賺錢為的就是發(fā)家致富,而現在,老李卻還是戲劇性地回到了起點。
人數少、抗風險能力低,中產階層還很脆弱 在中國,中等收入群體常常被簡稱為中產階層。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員胡光偉評價說,20多年的改革開放和經濟增長,已經在中國培育出一個“在社會事務中,經濟和身份上都屬于中等階層的社會群體”即中產階層,這一階層的壯大和穩(wěn)定是現代社會結構形成的一個標志,但老李家庭因病返貧現象正說明中國的中產階層還相當脆弱。
據四川省城市社會經濟調查總隊關于中產階層的專項調查和推算,2005年,四川省中產階層家庭比例不到12%。若僅以成都、重慶和西安三個城市化率最高的西部城市核心區(qū)調查數據來看,中產階層不超過30%,這與中產階層占據大多數的現代社會結構還相差甚遠。
中產階層比例較小,遠遠沒有形成一個穩(wěn)定而龐大的社會群體。與此同時,由于教育、醫(yī)療、住房等剛性支出較快增長,部分中產階層抗御風險能力變弱,出現不同程度向下流動苗頭。特別是醫(yī)療、教育和住房三大改革又將成本大量轉嫁至每一個社會成員身上,出現低收入群體無力承擔、中等收入群體難以承擔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