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攻其后方,圍魏救趙
“圍魏救趙”之計是拆臺不可多得的巧妙手段。圍魏救趙,是(三十六計)當中的第二計。
孫腹不愧為兵圣孫武之后,善出奇計。這圍魏救趙之計就源于他策劃的齊魏桂陵之戰(zhàn)。
魏國攻打趙國,包圍了趙都邯鄲,趙國深覺危急,向齊國求救。公元前353年,齊國派田忌為將,孫腹為軍師,率兵8萬,援救趙國。一開始,田忌想直接去與魏軍決戰(zhàn)。孫腹卻另有高見:要想解開一個繩結(jié),不能強拉硬扯;要把打架的分開,不能自己也參加進去打。派兵解圍,得避開實力,打其虛處,攻其必救,F(xiàn)在魏國的精銳部隊在打趙國,國內(nèi)空虛,我們應(yīng)攻打魏國都城大梁。這樣,魏軍定會回師自救。
田忌采納了孫膜的謀略。魏軍聽到了齊國攻打都城的消息,急忙回救。齊軍在桂陵一帶埋伏好,打了遠道退來的魏軍一個措手不及,救了趙國。
我有一同學,姓姚,深通圍魏救趙之計。他老婆被一姓蔡的小經(jīng)理追得挺緊,老婆在巧妙周旋著,還沒投降。他怕夫人萬一頂不住了,防線一破,問題就大了。怎么辦呢?不能拿著刀子去和蔡拼命吧。他想到了蔡的老婆。他與她本來就認識,現(xiàn)在就變著法子與她增加聯(lián)系。她在一家琴行工作,會調(diào)琴。他家有架鋼琴,就請她來調(diào)。這調(diào)琴可是個功夫活,一時半會調(diào)不完,調(diào)著調(diào)著到了吃飯的時候,他早已把飯準備好,陪她小酌幾杯。她微帶酒意,臉紅紅的,拿著他送的小禮品回家了。自此,往來增多,友誼加深。姚知道,蔡愛自己的老婆和家庭,追他的妻子,是搞“第二職業(yè)”,想發(fā)展個小情婦。于是,姚在與蔡夫人交往中,并不告訴她丈夫在追自己的妻子,他不想破壞蔡家的和睦。
蔡發(fā)現(xiàn)了姚與自己老婆的友好往來,他怕姚來個“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忙退兵自衛(wèi)。禁心想:不能光想種別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
這一問題,沒用武力,通過外交途徑和平解決了。這得益于圍魏救趙的智謀。
寫到這里,我又想起了一個笑話(竅門):
“你是用什么辦法把丈夫整夜不歸的習慣改過來的?”
“有一天晚上,他很晚才回來。于是我大聲喊道,‘是約翰嗎?’——而我的丈夫,你是知道的,他叫杰克。”
有家室的男人在外拈花惹草,通常是自忖“后方筑固”,才會有“錦上添花”的雅興。你讓他后院起火,來個“圍魏救趙”,正是拆掉了他的臺子。拆臺用于自保非此計莫屬。下面再舉一個絕妙之例。
西漢初年,漢高祖劉邦率領(lǐng)大軍與匈奴交戰(zhàn)。劉邦求勝心切,帶領(lǐng)騎兵追擊敵軍,把大隊人馬丟在后面,不料剛剛追到平城,便中了匈奴的埋伏,劉邦被迫困守白登山,然而,后續(xù)部隊已經(jīng)被匈奴軍隊分頭阻擋在各要路口,無法前來解圍,形勢十分危急。
到了第四天,被圍困的漢軍糧草越來越少。傷亡的將士不斷增加,劉邦君臣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坐立不安。
跟隨劉邦的謀士陳平無時不在苦思冥想著突圍之計。這天,他正在山上觀察敵營的動靜,看見山下敵軍中有一男一女指揮著匈奴兵。一打聽才知道,這一男一女是匈奴王冒頓單于和他的夫人鬧氏。
他靈機一動,從閱氏身上想出一條計策,回去和劉邦一說,馬上得到了允許。
陳平派一名使者,帶著金銀珠寶和一幅圖畫秘密地會見問氏。使者送上厚禮又獻上一到圖畫,上面畫的是一位嬌美無比的美女。使者聲稱是獻給匈奴王的中原美女。闊氏于是規(guī)勸匈奴王說,即使奪得漢地也不宜久居,再說兩個君主也不能互相敵對。
匈奴王經(jīng)過反復考慮,終于同意了夫人的意見。后來,雙方的代表經(jīng)過多次談判,達成了停戰(zhàn)協(xié)議。
女人的威力往往在出其不意的地方顯示出來。大將軍在人前八面威風,可是回到家里還是要聽老婆的。男人之所以要聽老婆的話,并沒有什么原則可言,只是怕她吃醋,怕她嘮叨,怕她撒潑,一句話,怕她讓自己在人前人后丟面子。于是,拿男人的老婆“開刀”,叫他“后院起火”,是一種很陰損很惡毒,也很高明的。
利用女人,“扯其后腿,拆其后臺”這一術(shù)的妙用,在于聽之無聲,視之無形,無窮如天地,難知如陰陽。施用暗往明來,陰差陽錯的手段,使對方墮于其中而不覺。
3、凍結(jié)他生產(chǎn)傲氣的資本
人際交往中,我們常會遇到很多傲氣十足的人,他們往往有這樣那樣的資本可以依賴。如果你能針對他產(chǎn)生傲氣的資本給予打擊,便無異于釜底抽薪,拆掉了他的臺子。
下面與你分享四種“凍結(jié)資本”的:
①出一個他回答不了的難題。
一些人自恃知識豐富,閱歷廣泛,因而壓根兒就瞧不起別人,表現(xiàn)出一股不可一世的傲氣。對付這種傲氣者只要巧妙地設(shè)置一個難題,就可抑制其傲氣。這是因為不管其知識多么豐富,閱歷多么廣泛,然而在這個大千世界里畢竟是有限的,而其一旦發(fā)現(xiàn)自己也存在著知識缺陷,其傲氣自然就會煙飛灰散了。在一次國際會議期間,一位西方外交官非常傲慢地對我國一位代表提出了一個問題:“閣下在西方逗留了一段時間,不知是否對西方有了一點開明的認識。”顯然,這位外交官是以傲慢的態(tài)度嘲笑我國代表的無知。我國代表淡然一笑回答道:“我是在西方接受教育的,40年前我在巴黎受過高等教育,我對西方的了解可能比你少不了多少,F(xiàn)在訪問你對東方了解多少?”而對我國代表的提問,那位外交官茫然不知所措,滿臉窘態(tài),其傲氣蕩然無存了。
無疑,巧設(shè)難題抑制傲氣者,所設(shè)置的難題一定要是對方無法回答的問題,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暴露對方的無知或者缺陷,從而挫其傲氣。如果設(shè)置的問題對方能夠回答,這樣不但不會挫其傲氣,相反地更會助長其傲氣而使自己更處于難堪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