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文化在上海”活動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當中,不少人通過一系列歌舞劇、畫展、音樂會,對浪漫精致的法蘭西文化生出由衷的向往之情。其實,想和法國文化親密接觸,最直接有效的途徑就是進入法資企業(yè)工作。據中國法國工商會介紹,目前在上海設立的法資企業(yè)和代表機構已達1000多家,其中不乏世界聞名的大公司,如家樂福、空中客車、歐萊雅等。隨著中國對外開放力度的加大,將會有更多法資企業(yè)進入上海。你知道什么樣的人才能跨進這些公司嗎?請看——
法資企業(yè)的共性要求
眾所周知,法資企業(yè)有個突出特點,就是氛圍輕松,管理人性化,但這并不意味著對人員的要求也會放松。歐萊雅公司在用人上有一句名言叫“集詩人和農民于一體”,即像詩人一樣富有激情和創(chuàng)造力,像農民一樣勤勤懇懇、腳踏實地。可以看出,激情和勤奮,是法資企業(yè)強調的兩個重點。
概括起來,法資企業(yè)的共性要求有以下4點:
1.個性奔放,有創(chuàng)造力
法國人大多性格外向,喜歡直截了當地表達看法。中國人的委婉含蓄不被欣賞,奔放的個性才契合他們的企業(yè)文化。
法國著名酒店管理公司———雅高集團原中國區(qū)營運總經理Zimmer先生告訴記者,法國人崇尚精英主義,希望應聘者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強項,成為優(yōu)秀的團隊領導。
蘇州馬培德有限公司是一家專門從事辦公用品設計與生產的企業(yè),人力資源經理梅英女士表示:“公司不歡迎沒有個性的‘標準件’,我們需要員工富有創(chuàng)造精神。”
作為時尚工業(yè)的先鋒,歐萊雅對“個性”的重視程度遠超上述企業(yè)。歐萊雅中國公司人力資源部職業(yè)發(fā)展經理程蕾說,歐萊雅倡導自由的文化,任何東西都沒有標準,包括擇才。公司唯一看重的就是“個性”。“技術可以通過有針對性的培訓獲得,但個性很難通過培訓塑造,”她說,如果有較強的領導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或者對工作有極大的熱情,就可能脫穎而出。
2.熟悉法國文化,懂法語
法資企業(yè)的本土化進程很快,這為更多的中國求職者提供了機會,但另一方面,異國文化之間的碰撞將更加頻繁地發(fā)生。因此,法資企業(yè)要求員工對法國文化有基本的了解,而文化溝通的橋梁———法語,自然也是要掌握的內容之一。
羅蓋特中國有限公司的人事總監(jiān)Irene Thalamy女士在提及用人標準時特別強調:“公司進入中國的時間不長,一切都在磨合、摸索之中,如果員工不能適應法國文化,將會給工作來意想不到的困難。”
圣戈班的人力資源總監(jiān)生阿蘭先生則頗看重法語的重要性:“光會英語是不行的,因為和法國總部交流需要全部使用法語,能用法語溝通的人更容易晉升。”
3.追求效率,有責任心
法國人善于享受生活是出了名的。他們把工作和生活分得很開,從不加班加點,如果你就此以為法資企業(yè)好混日子,就大錯特錯了。法國人生活上不拘小節(jié),對工作卻有高度的責任心,從不發(fā)牢騷,只是一刻不停地埋頭做事。如果事情做得好,遲到、請假都可商量;如果做不好,立馬走人也實屬正常。據說,法國人單位時間的工作效率在全球都名列前茅,和他們共事的感覺就是兩個字:緊張。
4.注意外表,強調著裝
法國人以時尚著稱,在法企工作,服飾、禮儀絲毫不能含糊。法企老板自己衣著考究,也希望員工能注意儀表,這與愛好藝術、重視形象的法國文化不無關系。應聘法企,除了做好材料和心理的準備外,還要精心挑選合適的服裝。Irene Thalamy女士就直言不諱地說,她非常注重應聘者的外表,包括談吐和舉止。
法資企業(yè)的個性要求
每個企業(yè)的人才標準都不相同,要搜羅法資企業(yè)在擇才上的個性化標準,無異于大海撈針。這里我們僅選取幾家有代表性的企業(yè),從他們的招聘要求中,略窺不同行業(yè)的法企在用人上的不同偏好。
1. 制造業(yè)
●羅蓋特公司:專業(yè)第一
法國羅蓋特公司在淀粉及其深加工行業(yè)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經營范圍涉及精細化工、化工機械等,希望員工所學專業(yè)或工作經驗和產品密切相關。員工進入公司后,如果公司發(fā)現他的專業(yè)和崗位不對口,會根據其個人特長進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