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蘇清河,中國工藝美術大師。1941年出生于德化后井窯陶瓷世家,師從瓷塑名家蘇勤明與雕刻師許光益。于1986年創(chuàng)辦福建省首家民營陶瓷科研所和高新科技企業(yè)德化瑩玉藝術陶瓷研究所,并任藝術總監(jiān)。
最近,文化部公布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我縣瑩玉藝術陶瓷研究所的蘇清河成為德化瓷燒制技藝傳承人。
這是今年他繼在第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選活動中被評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泰國佛》被國家博物館收藏、從藝五十周年個性化郵票在中國瓷都德化發(fā)行的又一件大喜事。
瑤臺瓷花飄四海。歷史上,瑤臺(即現在的寶美村)一直是我縣陶瓷生產的專業(yè)村。出生在這里的蘇清河,與他的祖祖輩輩一樣,對德化陶瓷雕塑傳統(tǒng)題材——佛教人物造像情有獨鐘。然而周歲時父親的早逝,使他過早便倍償生活的艱辛。1956年5月,16歲的蘇清河成為德化瓷廠的一名學徒。
當時,西洋工藝陶瓷在德化已開始進入了社會化的大生產階段,然而蘇清河卻認為,傳統(tǒng)的德化“中國白”瓷雕經歷千百年來無數代瓷雕藝術家的錘煉,已形成具有濃厚民族特色的獨特風格,漫長的歷史已經證明其生命力,更將再穿越幾百年、幾千年、幾萬年。1986年,他創(chuàng)辦了全省首個民營科技研究所——“瑩玉藝術陶瓷研究所”,潛心于陶瓷原料配方、造型設計、燒成技術、加工生產與新材料開發(fā)、新產品試制等全套制瓷技術的研究。
蘇清河說,不學習,是無法取得進步的。年輕時,他在永安、建陽、古田等地雕塑泥菩薩,使他有機會揣摩當地名剎里的泥塑木雕風格技法,這為以后他的創(chuàng)作增添了不少出彩之處;《中國陶瓷工藝學》、《中國古陶瓷全集》、《中國工藝美術全集》等等以及木刻、石雕、書法、繪畫等大量參考資料,使得他目光不僅僅在德化本地,他關注的是整個業(yè)界的動態(tài)和聲音。為了能夠更深入地塑造人物神韻,他博覽群書,內容涉及繪畫美學、哲學、中國歷史文化以及各類名人傳記,他如癡如醉、廢寢忘食地汲取著一切與陶瓷雕塑有關的知識。他還跑遍周邊各地區(qū)的名剎古寺,研究古今泥塑木雕風格各種技法。50余載的實踐,他全面掌握了陶瓷雕塑的技術技能,以雕塑為主,通曉瓷泥配方,釉水研制,稀土、化工原料在陶瓷工藝上的應用等,并將人物、花卉、鳥獸動物的雕塑,各種花瓶、花插、香爐等陳設玩賞品的制作以及藝術化日用器皿等的設計融合貫通,吸收并借鑒中外雕塑藝術的精華以更好地表現作品的主題,同時融會了文化、藝術、科技在他的陶瓷雕塑中,形成了形神兼?zhèn)�、精雕細刻、�?yōu)美傳神,既回顧歷史又反映現實,具有明顯何朝宗流派的藝術風格。其作品多次在國內外各種專業(yè)評比中獲大獎,他本人也屢獲科技創(chuàng)新獎項。他創(chuàng)作的《泰國佛》,別樹一幟又具有泰國藝術風味,國家博物館給予評價是:“神形兼?zhèn)�,表現刻畫出佛祖仁慈寬厚、寧靜、灑脫、飄逸和充滿智慧的神態(tài),集中地寄托了人們的美好希望和期望。人物造型端莊肅穆,線條簡潔明快流暢。服飾具有早期宗教藝術風格,凝練概括,古樸大方,以瑩玉紅瓷質映襯,人物形象更加光彩照人,使佛祖在人們眼中,不但堅毅威嚴持重,而且溫和親近慈祥,高出人間而又接近人間的典型物征。”
瓷都市民休閑廣場將于近期完工,這幾天,他正在高近10米的工作室,為瓷都市民休閑廣場創(chuàng)作高達6米的瓷雕。作為德化瓷燒制技藝傳承人,現在,已步入花甲之年的蘇清河仍日日與兒女、徒弟們在一起孜孜以求,并帶出了一批省級的工藝美術師、名人、名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