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北地窯火的熾熱與南國瓷土的溫潤相遇,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從古到今一代代工匠接力傳承和創(chuàng)新的智慧結晶,又是何等的驚艷?1月12日,“一色萬象——白瓷藝術展”在河北博物院北區(qū)一樓1、2號展廳揭幕,303件(套)白瓷珍品齊齊登場,薈聚古今,聯通南北,為您講述中國白瓷的前世今生。
用手機拍攝精美作品。
三百余件(套)珍品
見證中國白瓷藝術的傳承和發(fā)揚
“白立而五色成”,是中華民族對于天地之化育的詩意表述。白色作為中國傳統(tǒng)五正色之一,在中華文化中具有獨特的哲學意蘊和審美價值。在陶瓷藝術的發(fā)展歷程中,白瓷的誕生為彩瓷的發(fā)展奠定了技術基礎。白瓷也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講述著中華民族的智慧與匠心。
“一色萬象——白瓷藝術展”由中國國家博物館、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廳、河北省文物局主辦,河北博物院承辦。展覽以時間為軸、空間為緯,遴選河北邢窯、定窯、磁州窯、井陘窯“四大名窯”與福建德化窯代表性白瓷文物,以及當代河北與福建德化白瓷藝術家優(yōu)秀作品,共303件/套,梳理古代白瓷技藝的發(fā)展成就,展示當代白瓷藝術的創(chuàng)新風貌。
展覽包括古、今兩個單元。其中“瓷風古韻”單元,分為“白通天下——邢窯”“白瓷之冠——定窯”“民窯之光——磁州窯”“太行遺粹——井陘窯”“‘中國白’——德化窯”五組。展出來自中國國家博物館、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北博物院、定州博物館、曲陽縣文物保管所、張家口市崇禮區(qū)文物保護管理所、邢臺博物館、臨城縣文物保管所、內丘縣文物保管所、邢臺市邢瓷燒制技藝研究院、磁州窯博物館、峰峰磁州窯歷史博物館、磁州窯藝術館、井陘縣文物保護管理所、井陘窯文化博物館等15家單位的107件(套)精品白瓷文物,闡釋河北四大名窯與德化窯的發(fā)展歷程、制作技藝與藝術特點;第二單元“美美與共”包括“賡和新章”“鑒古通今”兩組。通過140位當代河北與德化非遺傳承人、工藝美術大師等的196件(套)優(yōu)秀白瓷藝術作品,展現當代南北兩地白瓷藝術傳承創(chuàng)新的特色與成就。
本次展覽是中國國家博物館與河北博物院的又一次深度合作。策展人、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館員王月前表示,作為中國白瓷專題展覽,本次展覽參展名品很多:“觀眾可以從中感受到白瓷的發(fā)展、傳承,了解中國白瓷的發(fā)展歷程,以及不同地域白瓷之間的風格、特色。”策展人、河北博物院陳列展覽部負責人王文麗介紹說,該展覽是在國博的“中國白——德化白瓷展”基礎上,融入河北四大窯口的白瓷作品,在河北落地的一個全新大展,“期待通過這一展覽,讓觀眾大致了解中國白瓷藝術各個高峰期的發(fā)展狀況,并看到河北白瓷和德化白瓷在藝術上相互借鑒,在發(fā)展脈絡上相互傳承的一個歷史線索。”
觀眾在參觀展覽。
展覽中珍貴文物達八成以上
皎潔、溫潤、純粹、深邃……當您與一件件白瓷珍品邂逅,腦海里一定會涌現這些詞匯。殊不知追求陶瓷之白,也曾歷久而不可得。
六世紀以前,中國的瓷器基本是青瓷,直到北朝末期以后才出現了最早的白瓷。從類銀似雪的邢窯白瓷,到溫潤典雅的定窯珍瓷,從博采眾長的井陘窯,到自由奔放的磁州窯……這些河北名窯名瓷,書寫了半部中國陶瓷史。德化地區(qū)的陶瓷制作源遠流長,明清時期德化窯將中國白瓷又推向一個新的高峰,素有“中國白”的贊譽。歷朝歷代的工匠,為了那一抹澄凈無暇一直孜孜以求,并不斷發(fā)揚光大。本次展覽中的107件(套)精品白瓷文物,就是古代工匠們的心血結晶。
唐代邢窯白釉蹲獅、北宋定窯白釉龍首凈瓶、元代磁州窯白地黑花“柳毅傳書”長方形枕、金代井陘窯白釉戳印填彩刻花如意形枕、清代德化窯雙龍耳三足爐……策展助理、河博陳列展覽部文博館員焦鵬航介紹說,此次展出的珍貴文物占八成以上。他示意大家留意一件隋代邢窯透影白瓷杯和四塊邢窯透明白瓷的瓷片,“隋代透影白瓷是中國陶瓷發(fā)展史上的一個奇跡。這個白瓷杯雖然不太完整,但釉面潔白細膩,薄而透明,胎質最薄處僅0.7毫米,透影性極強。”北宋定窯白釉龍首凈瓶是本次展覽的明星文物,還上了大展海報。還有件北宋定窯白釉童子騎鵝壺,外形是一個天真可愛的男童頑皮地騎跨在胖鵝身上,臉上露出得意的笑容。它不但造型生動還很實用。男童后腦左側開有入水孔,鵝嘴部為壺流,男孩叉在腰間的左臂恰似壺柄,人鵝合一的壺體,堪稱天衣無縫。
明代德化窯“何朝宗印”款觀音不容錯過。熟悉德化白瓷的人,必定會知道聞名世界的一代瓷塑藝術大師何朝宗。他洗練細膩、流暢自如的瓷雕技藝堪稱鬼斧神工,被后世尊稱為“瓷圣”。何朝宗傳世作品極少,經他本人認定的蓋有“何朝宗印”的得意之作更是罕見。
用手機拍攝精美作品。
“遠看是紗近看為瓷”的爆款白瓷作品來了
薄如蟬翼的質地、細節(jié)逼真的褶皺、溫潤如玉的外觀……去年,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的“中國白——德化白瓷展”堪稱現象級展覽。前后近一年的展覽累計吸引近三百萬觀眾,不少網友感嘆“遠看是紗近看為瓷”。如今該展覽的諸多人氣作品來到石家莊,亮相“一色萬象——白瓷藝術展”。
不知何處清風徐來,幾百張“紙”在密閉展柜內半卷半舒。這是中國陶瓷藝術大師蘇獻忠創(chuàng)作的瓷塑《紙》;頭挽高髻、蓮眼低垂,雙手藏于袖中,足下踏浪,似在大海波濤中乘浪而行。這是被國際友人譽為“東方維納斯”的《渡海觀音》,由福建德化陶瓷藝術家鄭建冰創(chuàng)作。2023年5月,該作品由中國登山愛好者攜帶,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
“這衣服是紗還是綢。”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連德理的白瓷雕塑《神話》,吸引了諸多石家莊觀眾駐足端詳。只見一位古裝女子亭亭玉立,薄至0.2毫米的紗衣輕盈飄逸,與根根分明的發(fā)絲交相輝映,盡顯當代德化白瓷的細膩唯美,令大家嘆為觀止。“這件作品采用的高韌薄胎瓷衣及其制備工藝,已獲國家發(fā)明專利。從正前方看衣袖中的手指都若隱若現。”焦鵬航介紹說,此次連德理還有《巾幗英雄——穆桂英》素像和彩像等作品參展。
薄如紗的白瓷工藝吸引了觀眾的眼球。
從古樸到璀璨,從千年走向現代。德化陶瓷技藝在代際傳承間不斷取得新進展,承載千年輝煌的河北陶瓷也在煥發(fā)出新時代的璀璨榮光。陳文增的定窯刻花有節(jié)瓶、張志忠的邢窯盛世弦音罐、龐永輝的定窯花開世界長頸瓶、安際衡的磁州窯花開富貴紋瓶等齊齊登場,古典中蘊藏新意,藝術與生活相結合,展現了當代河北名窯的蓬勃生機。
河博邀請少兒朋友體驗白瓷技藝
招募少兒朋友講解白瓷故事、體驗白瓷制作技藝……本次展覽展期3個月,其間河北博物院將推出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社教活動。
“今年寒假期間我們將招募少兒朋友講解白瓷故事。”河博社會教育部文博研究館員姚穎介紹說,“深入挖掘邢窯、定窯和德化窯等白瓷技藝背后的故事,讓小朋友們走進展廳進行生動活潑地講解。”同時,該院快樂手工坊還將邀請孩子們來體驗白瓷制作技藝,“包括邢窯大罐拉坯成型,定窯的印花工藝,德化窯的白瓷捏塑技藝等,均由專業(yè)的手工老師進行指導,歡迎家長和少兒朋友積極預約和參與。”
文/ 燕趙晚報記者 黃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