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碗
瓷燭臺
瓷壺
胡人文官陶俑
書法唐詩、寫意彩釉、詩文警句、花鳥山水……一件件充滿詩情畫意的長沙窯,為中國彩瓷時代掀開新篇章,揮灑出絢麗多彩的大唐氣象。來自長沙博物館的273件(套)長沙窯瓷器,今日起,這個題為《面向海洋——長沙窯瓷器精品展》特展將在西漢南越王博物館免費開展,集中呈現長沙窯的文化內涵及其在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地位。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黃丹彤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王維宣
時隔13年長沙窯瓷器再現羊城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館長吳凌云介紹,本次展覽是自2006年之后,時隔13年長沙窯瓷器精品再度來到廣州,將為觀眾提供了解古代國際貿易和海絲文化的新角度,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提供了重要的文化支撐。
本次展覽由西漢南越王博物館和長沙博物館聯合主辦。開展當天,西漢南越王博物館將對公眾免費開放。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昨日探營看到,以海上瓷路、詩意大唐和胡風禪韻為主題《面向海洋——長沙窯瓷器精品展》充滿異域風情,中西合璧集中呈現長沙窯的文化內涵及其在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地位。展覽將持續(xù)到11月18日。
寫意彩釉 詩意大唐
記者了解到,長沙窯創(chuàng)燒于唐代,衰落于五代。它繼承岳州窯的特點,吸收北方工藝,在中國陶瓷史上獨樹一幟。長沙窯位于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qū)湘江東岸銅官鎮(zhèn)至石渚湖一帶,又名銅官窯,長沙窯興盛于唐朝中晚期,是唐代最重要的外銷瓷窯場。
長沙窯的橫空出世打破了唐代“南青北白”的瓷器生產格局,較之盛產青瓷的越窯和盛產白瓷的邢窯,長沙窯積極融合南北陶瓷燒造技術,將唐三彩等北方彩釉工藝嫁接于岳州窯類型的青釉瓷器之上,不但一窯焙燒出多種色釉瓷,而且同一器物上使用多種釉彩,實現了從低溫彩陶到高溫彩瓷的轉變,開啟了中國的彩瓷時代。
引人注目的是,釉下彩繪是長沙窯最具特色的工藝,其裝飾多用毛筆在器表上繪畫,主題包括彩帶、書法、花鳥、山水和人物等。
長沙窯瓷器上常裝飾一種呈抽象彩帶或粗細線條的帶狀圖形,藝術效果類似于國畫中的潑墨,頗具寫意之美,毛筆的筆觸在瓷器表面隨性揮灑,形成了一系列多變、灑脫的紋飾,呈現出一種極富詩意的大唐之美。
將書法和詩歌呈現于瓷器上是長沙窯的首創(chuàng),靈動飄逸的書法和朗朗上口的唐詩藝術化地呈現出奔放豪邁的大唐氣象,這些以詩歌為銘的瓷器為今人保留了珍貴的唐詩資料,也留下了研究書法藝術的絕佳材料。
將山水花鳥入畫也是長沙窯瓷器的特色之一,其山水場景源于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畫面筆觸流暢、富有詩意,而花鳥畫則生動傳神,不僅真實反映了湘江邊飛鳥走獸的自然生活場景,還彌補了唐代花鳥畫失傳的缺憾。
異域風情 中西合璧
唐代開放的氛圍和海上絲綢之路的興起,吸引了大量的外國商人前來中國從事海外貿易活動,為了迎合外國消費者的心理,長沙窯瓷器在器形、紋飾和色彩上體現出了別樣的異域風情。
記者見到,展廳的長沙窯瓷器精品,有包括連珠紋、椰棗紋、獅子紋以及抽象幾何紋,體現著濃郁的異域色彩。連珠紋是薩珊波斯王朝的主要裝飾手法,多見于波斯錦、金銀器以及伊斯蘭釉陶器上,隨著伊斯蘭文化東傳,長沙窯創(chuàng)造性地將連珠紋從單彩變?yōu)槎嗖,并以褐彩連珠線條以及綠彩連珠線條相間組成圖案,使瓷器的美感得到進一步強化。
模印貼花是長沙窯瓷器上最具辨識性的特色裝飾,源于仿金屬錘揲工藝,常見的模印貼花圖案有椰棗樹、胡人、立獅、葡萄等,不少具有外來文化元素,如椰棗樹就是西亞地區(qū)常見的樹種。
唐代中晚期是中國古代對外貿易的轉折時期,由漢代以來以西北陸路為主,轉為以東南海路為主,長沙窯瓷器由此成為外銷的重要產品。其產品通過長江水道運往揚州,或湘桂水路經廣西轉運廣州,經揚州、寧波、廣州等港口出海,沿著“海上絲綢之路”行銷至東亞、東南亞、南亞及西亞、東北非等地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