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女”是人物類陶瓷作品常見的題材之一,“仕女”本意是指官宦家的女子,而在工藝美術中是泛指所有古裝青年女子。還有別稱為“美女”或“古美”,即古代美人。
“仕女”這一名稱包括了我國神話傳說、歷史傳記和小說戲曲中的古裝女子形象,比如“嫦娥”、“西施”、“楊貴妃”、“王昭君”以及《紅樓夢》中眾多的女子等等,都是膾炙人口的、為大眾所喜聞樂見的仕女題材。
我國以仕女為題材的藝術創(chuàng)作歷史悠久,具有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創(chuàng)作方法與傳統,而在陶瓷雕塑上的應用,據文獻記載顯示,鼎盛時期應該是出現在唐代。唐代經濟的發(fā)展影響著藝術的發(fā)展,而唐代仕女俑尤為出色。
唐代是開放的社會,婦女教育、生活在更輕松的氛圍環(huán)境中,女性敢于突破傳統觀念的束縛,在兼容并蓄的審美文化下,唐代婦女熱愛美,在外形上敢于做不同的嘗試挑戰(zhàn)社會。
女子天性愛美,追求外貌的姣好成為女子生活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對唐代仕女來說變得尤為重要。
文化上的兼容并蓄,人類審美意識轉變,因此陶俑題材豐富,塑造細膩達到歷史的最高水平。唐代女子豐滿、聰慧的形象與氣質成為唐俑的特點。
陶俑的造型由古拙向精細轉變,仕女俑從纖瘦到豐腴,呈現盛唐的社會氛圍。仕女俑神情滿足,對面部的刻畫越來越精細,體現人物造型的神韻,做到了形神兼?zhèn)洹?/p>
在唐代陶俑中,塑造的仕女俑的形象充滿活力,無疑是最成功的。
古人喜歡繪仕女圖,尤其是宋代以后更甚,至明清時瓷瓶、瓷畫上出現了更多的仕女。這些美麗聰慧的女子雖然生活在的瓷器之上,帶給我們的美感卻不曾少過,瓷塑讓仕女形象變得更加立體。
在德化,明中期以后的仕女瓷塑對后來的發(fā)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晚清時期陶瓷仕女大量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現狀。及至民國時期乃至現當代,仕女題材的陶瓷作品更是層出不窮,舉目皆是。
到當代, 陶瓷畫家們所作的仕女畫, 也隨著時代的不同審美意識發(fā)生著變化。陶瓷工藝美術師在仕女繪畫中,就創(chuàng)作了不少善良、溫文、美麗的婦女形象, 隨著時代的變遷, 人們的審美意識也在相應地變化。
仕女不單是一個題材的區(qū)別,它綜合反映了一個時代的審美風貌。不同的歷史時期反映著不同的藝術審美意識, 陶瓷仕女也是由人類的審美需要決定的。
作為陶瓷仕女作品,人是陶瓷作品的第一要義,所有的形式手段都應圍繞人這一主題來展開,陶瓷藝術家以塑造人物形象來表達仕女成為德化陶瓷創(chuàng)作中長盛不衰的一個重要題材。
溫馨提示:如對文中陶瓷作品感興趣,可添加微信:13600777720了解具體詳情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