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仁海,享譽世界的陶瓷藝術大師,2017年,他的作品被選為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國禮用瓷和國宴用瓷。說到金磚國禮,陳仁海激動之情溢于言表,他說:“這不是我一個人的成功,是德化白瓷的成功,是德化瓷藝家集體的成功。”
陳仁海享有的殊榮不勝枚舉。他的作品《人和壽長》《今天是個好日子》《富貴臨門》《千手觀音》在新中國六十華誕之際,作為國賓禮品贈與薩馬蘭奇、金正日、柬埔寨國王以及俄羅斯總統(tǒng);2008年《夢回大唐》系列榮獲奧林匹克美術大會全球唯一最佳創(chuàng)意作品獎;2009年《元首杯》作為國禮贈送173個國家元首、并被選為人民大會堂政務活動用瓷;2010年《世博和鼎》被確定為上海世博會5.6億元鎮(zhèn)館之寶,《和澤四!返缺贿x為聯(lián)合國館、中國館、福建館貴賓廳養(yǎng)生瓷。以上三項記錄被陶瓷界譽為“08•09•10”工程,極大地拓展了中國瓷器的國際影響力。
記者走近這位陶瓷藝術大師時,被他的謙遜和藹所打動,“本來我以為能入選一件(國禮)就不錯了,沒想到入選了這么多”,陳仁海風趣地說。
國禮大師陳仁海在雕刻作品
“中國白”是無價之寶
德化白瓷早在宋元時期就通過泉州港輸出海外,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商品,因潔白如玉、溫潤如脂而被稱為“中國白”。從此,“中國白”瓷器作為中國文化的代表名揚天下。
陳仁海是土生土長的福建德化人,從小就熱愛當?shù)貧v史悠久的陶瓷文化,他經(jīng)常到古瓷窯址游玩,喜歡聽燒制工匠們講述德化瓷的故事。
而陳仁海真正與白瓷結合在一起,則緣起于著名書畫家啟功的提點,啟老對他說:“德化有那么優(yōu)秀的中國白瓷雕,你為什么不介入呢?”陳仁海這才突然意識到,憑著德化陶瓷文化多年的熏陶和他在書畫領域的積淀,一定能夠創(chuàng)作出富有特色的作品。
此后,陳仁海便開始了長達二十余年的嘗試和摸索。“‘中國白’是泥與火的藝術,制作工藝相當復雜,從配方、和泥、捏胎、造型、制坯、修坯到煅燒的過程中,不能有任何的疏忽,要求創(chuàng)作者具備追求完美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陳仁海介紹說。
經(jīng)過潛心研究和大膽探索,陳仁海的“中國白”燒制技藝已經(jīng)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由他制作的“中國白”,可以說件件都是價值不菲的藝術精品。尤其是《世博和鼎》創(chuàng)作成功后,一些境外的投資家、收藏家向陳仁海表達了購買這件藝術品的意向,最高開價達8000萬元人民幣,但陳仁海堅決回絕道:“這件作品是德化窯從古至今體量最大、做工最精的千年一寶,它只能屬于國家。”
陳仁海向記者展示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國宴用瓷底部的二維碼
苦心鉆研 以“中國白”記錄時代
陳仁海為自己的工作室命名為“辛默樓”,寓意辛辛苦苦,默默奉獻。在他的創(chuàng)作室里,擺放著用來警示自己的陶瓷碎片。陳仁海告訴記者:“其實陶瓷藝人最不愿意做的就是親手摔碎自己的作品,摔的那一剎那,感覺心也一起碎了。但是,我們一定要留下最最完美的藝術品,稍微有瑕疵、有缺憾的,堅決毀掉”。功夫不負有心人,陳仁海終于成為“中國白”燒制工藝的大師。
此外,陳仁海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始終秉持著一個原則,那就是緊跟時代步伐,從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靈感。在談到《世博和鼎》的構思時,陳仁海表示,歷史上中國盛大的節(jié)日都要鑄鼎,以前用的是銅、鐵等金屬,而他想用瓷器做一個鼎來慶祝上海世博會,而中國文化符號的核心就是“和”,所以取名“和鼎”,整個鼎也體現(xiàn)了萬物相融、眾生和諧的“太和”境界。
每一件“國禮”的誕生無不久經(jīng)淬煉,陳仁海回憶起自己參與“金磚”廈門峰會國禮征集的過程,他說:“首先要提交設計圖紙,會務組篩選掉一批,入圍的參與者對設計稿‘提升’,也就是修改、重做,再請專家組提出意見,然后對設計稿進行第二次‘提升’,經(jīng)過第二輪篩選,開始進入制造過程。畢竟陶瓷是火的藝術,圖紙再好,最終還是要看成品,按照圖紙樣式制作出樣品后,再經(jīng)過第三輪篩選,之后上報到省級、國家級別?梢哉f,這個過程確實不容易。”
結合時代、與時俱進是陳仁海作品最大的特點。陳仁海拿起一個金磚國宴瓷盤向記者展示說:“你看我的每個作品上都有二維碼,用手機掃一下,就能看到這個作品的詳細介紹,我覺得二維碼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特有的產(chǎn)物,可別小看這個二維碼,它等于為這個瓷器注明了生產(chǎn)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