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紀末,由烏爾比諾的潘塔納茲工坊所作的人像水罐。
陶瓷的發(fā)明是人類文明進程的重要標志。在世界范圍內(nèi),不同文化背景下陶瓷的發(fā)展各具特色。中國以精美的瓷器聞名于世,其他國家的陶瓷藝術又是什么樣呢?日前,“千年馬約里卡:意大利法恩扎國際陶瓷博物館典藏”在深圳博物館展出,近150件意大利陶瓷珍藏首次跨越重洋來到了瓷器的故鄉(xiāng)——中國。該展覽由深圳博物院、意大利法恩扎國際陶瓷博物館共同舉辦,優(yōu)想藝眾(北京)協(xié)辦,持續(xù)至3月25日。
繪制神話故事人物故事是其特色
13世紀末,意大利成為歐洲文藝復興的發(fā)源地,至今擁有眾多享譽世界的文化遺產(chǎn)。馬約里卡陶瓷(即錫釉陶)便是意大利帶給世界陶瓷藝術的重要貢獻。深圳博物館館長葉楊介紹,意大利法恩扎國際博物館作為世界上享有盛名的博物館,收藏了世界各地的精美陶瓷。此次展出的只是館藏的一個專題,即馬約里卡陶瓷。
馬約里卡是對意大利錫釉陶的泛稱。馬約里卡陶瓷造型獨特,裝飾圖案精美,文化內(nèi)涵豐富,意大利法恩扎國際陶瓷博物館館長克勞迪婭·卡薩利告訴記者,公元13世紀,當被泛稱馬約里卡的錫釉陶經(jīng)西班牙傳入意大利時,恰逢文藝復興運動蓬勃興起,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神話、宗教故事及油畫遂成為這種陶藝的主要素材和表現(xiàn)形式。
記者在現(xiàn)場仔細比照,發(fā)現(xiàn),馬約里卡陶瓷與中國陶瓷最大的不同是,其繪制的多是人物故事題材。比如繪有“伊阿宋和美狄亞”的盤,它由16世紀極重要的藝術家弗朗切斯科·夏恩托·阿韋里所作,作品取材希臘神話故事“伊阿宋和美狄亞”,色彩艷麗如畫。
還有一些作品直接被塑為人形,比如16世紀末,由烏爾比諾的潘塔納茲工坊所作的人像水罐,表現(xiàn)的是傳說中半人半神的奧菲歐彈奏豎琴迷惑動物,他坐在一個圓桶上,液體從桶下方的小孔流入池中。據(jù)克勞迪婭·卡薩利介紹,這件產(chǎn)品專為私人居所而設計,可能在豪奢的宴會上用作烈酒容器。
畢加索也是陶瓷界核心人物
提到馬約里卡就不得不提法恩扎,法恩扎是意大利北部一個具有豐富歷史文化遺存的小城,早在中世紀時期就開始了陶器制作。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淀為馬約里卡陶藝發(fā)展提供了重要創(chuàng)作源泉,以法恩扎為中心的陶藝工坊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特別是近代以來知名藝術家相繼參與,最終成就了這種“土與火”的藝術地位和輝煌,使其薪火相傳,享譽世界陶瓷行業(yè),被譽為歐洲的“景德鎮(zhèn)”。
本次展覽分為馬約里卡的誕生和傳播、文藝復興時期馬約里卡的繁榮、東風西漸中馬約里卡的融合與創(chuàng)新、馬約里卡與藝術潮流的探索等四部分,不僅集中講述了意大利陶瓷的發(fā)生、傳承、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也展示了馬約里卡豐富的架構和多樣的藝術傾向。
細心的觀眾會發(fā)現(xiàn),除了古代的陶瓷藝術品,現(xiàn)場展出的還有現(xiàn)代派繪畫大師畢加索的陶瓷作品。原來,畢加索是二戰(zhàn)后意大利陶瓷藝術領域的核心人物,1947年夏天起畢加索開始探索陶藝,他把不同的形狀和紋飾交替整合,并在繪畫中融入黏土雕塑手法,創(chuàng)作出近乎幻覺的效果。這次深圳觀眾看到的《苦惱的農(nóng)牧神的臉》就是畢加索1956年的作品。
馬約里卡也有“青花瓷”
記者在展覽現(xiàn)場意外地發(fā)現(xiàn),有不少意大利陶瓷像極了中國的三彩、青花、廣彩。原來,作為奢侈品的中國瓷器自中晚唐以來便開始銷往地中海地區(qū),并刺激了當?shù)毓そ车膰L試仿燒,馬約里卡產(chǎn)品逐漸帶有濃郁的東方韻味。
克勞迪婭·卡薩利介紹,15世紀前半葉至16世紀,馬約里卡在造型和裝飾方面都模仿中國明代青花瓷器,形成所謂的“瓷器風格”裝飾紋樣。但是,因為并不了解青花真正的燒造工藝,所以馬約里卡“青花”只是一種單純的在樣式和裝飾上的模仿。
其實早在14世紀末至15世紀的意大利釉陶中,就有一種三彩裝飾,其最初技術源頭來自中國唐三彩。唐三彩從兩河流域傳入意大利,最終成為意大利釉陶中頗具中世紀古風的裝飾。
到了18世紀晚期,意大利陶器匠師們在繁縟多變的東方紋樣基礎上,將羅馬式香熏紋樣、橡實、垂花飾、葡萄藤蔓等繪畫作品上的裝飾元素,應用到瓷器裝飾中,形成了一系列嶄新的歐式紋樣,獨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