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出爐的福建特色小鎮(zhèn)名單中,德化三班鎮(zhèn)憑借“瓷都茶具”為特色入選。三班鎮(zhèn)素來是德化陶瓷生產重鎮(zhèn),生產陶瓷歷史悠久,陶瓷對三班鎮(zhèn)而言,是昔日輝煌的歷史,是如今賴以生存的支柱產業(yè),三班人經過千百年的薪火相傳,在新時代的洗禮中,讓它成為了一座建在陶瓷上的小鎮(zhèn)。
瓷都茶具小鎮(zhèn)——三班鎮(zhèn)
古窯:數百年薪火相傳
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屈斗宮德化窯遺址的窯爐中,位于泗濱村連片的梅嶺窯遺址最具代表性。這里共發(fā)現宋元時期古窯4處、明清8處、民國至今的2處,涵蓋階級窯、龍窯等多種窯爐形態(tài)。此外,全鎮(zhèn)還有已查明的古窯址25處,其中洞口月記窯、洞嶺窯、內坂窯被列為省級保護文物。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屈斗宮德化窯的梅嶺窯遺址
已經棄用的窯爐,完整地保留了整體結構
到了明清時期,刺桐港興起,三班鎮(zhèn)擁有了便利的交通,加上有優(yōu)質豐富的瓷土資源,三班一躍成為古瓷都德化最重要的陶瓷產區(qū)。三班鎮(zhèn)內保留下來的包括月記窯在內的許多古窯,大多在這一時期燒制了不計其數的瓷器,流通海內外。
月記窯前的祭窯神儀式。古窯每次燒制前,當地窯工都要祭祀窯神,祈求燒制順利
洞上陶藝村里,月記窯和記號窯等傳統窯爐每月都會迎來數次柴燒。柴燒是數百年傳承的陶瓷燒制技藝,它讓落灰自然依附在陶瓷坯體表面,形成溫澤光潤、層次豐富的自然灰釉,爐火的痕跡為瓷器增添了最古樸的修飾。另一方面,柴燒大多不上釉水,大大降低了瓷器中鉛等微量元素的含量。
洞上陶藝村里,鑲嵌在墻體里的陶瓷,映射著這里根深蒂固的陶瓷文化
等待裝窯的瓷器
窯工準備裝窯
裝窯完成后,窯工開始為窯爐添柴
柴燒瓷器一般需要1~2天時間,隨后就是讓人翹首以盼的出窯。柴燒瓷器價格不菲,這與它的出品率息息相關。燒制過程中常會出現粘連等情況,出窯的瓷器只有一半能二次加工或復燒。復燒后再淘汰一批瑕疵品,最終留下的少之又少。
窯工端著燒制完成的陶瓷走出窯爐
來自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學生來到陶藝村觀看出窯
燒制完成的陶瓷
瓷業(yè):大珠小珠落玉盤
“一門里,有人當面子,就得有人當里子。”電影《一代宗師》里的武行如此,三班鎮(zhèn)陶瓷行業(yè)亦是如此。在三班鎮(zhèn),各種規(guī)模的企業(yè)遍地開花,有足夠強大、享譽國內外的龍頭企業(yè),它們是當仁不讓的“面子”;也有家庭作坊、文創(chuàng)工作室這類小企業(yè),它們數量多,分布廣,它們是三班陶瓷業(yè)不可或缺的中流砥柱。
三班鎮(zhèn)最常見的家庭式陶瓷作坊
“土族部落”陶藝坊,洞上陶藝村內有許多這樣的小型陶瓷工作室
洞上陶藝村曉德陶藝坊的主人是“80后”陶藝師李德鵬,17歲初中畢業(yè)后,他進入朋友的陶瓷廠當雕塑學徒。之后為了謀生,他轉行做起了鏟車司機,中斷了與陶瓷的緣分。直到三年前,看著三班鎮(zhèn)陶瓷行業(yè)發(fā)展迅速,他毅然決定回到家鄉(xiāng)與妻子開辦了這間陶藝坊,重拾自己最擅長的手拉坯雕刻。經營陶藝坊一年多以來,李德鵬不僅提高了收入,也激發(fā)了創(chuàng)作靈感。
李德鵬手握刻刀正在修坯
曉德陶藝坊內琳瑯滿目的陶瓷茶具
三班鎮(zhèn)還有不少“會念經的外來和尚”。古越坊陶瓷的負責人席建輝來自湖南婁底,2013年他看中了三班鎮(zhèn)陶瓷行業(yè)的廣闊前景,從廈門來到這里辦廠。這里有很多他的同鄉(xiāng)與同學,席建輝得到了他們的幫助,陶瓷生意逐漸步入正軌。
古越坊陶瓷的柜臺里擺放著精美的套裝茶具
有人慕名而來,也有人放眼海外。清朝時期,大興堡是德化潯中、三班一帶陶瓷產區(qū)對外通商、貿易的主要集散地。如今,大興堡的修建者——鄭展樞的后人鄭氏家族創(chuàng)辦的順美集團,成為了享譽海內外的國際品牌,重現了當年陶瓷海外貿易的輝煌。
順美陶瓷文化生活館內擺放的創(chuàng)意茶具
游客在動漫主題展區(qū)內參觀陶瓷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