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八世紀,唐代經歷過開元天寶盛世之后,“春夜喜雨”進入“落花時節(jié)”:安史之亂轟然火起。
此時,長沙銅官,在一片丘陵起伏的古城村,遠近燃起沖天大火。窯工們依山挖出龍形的窯場,用山柴燒制瓷器。這一燒,成就了永不磨滅的長沙窯,長沙窯又成為世界釉下彩的創(chuàng)燒地,開創(chuàng)著陶瓷業(yè)一個偉大的時代。
長沙窯,又稱銅官窯。遺址位于長沙市望城區(qū)銅官鎮(zhèn)至石諸湖一帶,南距長沙城27公里,北與聞名遐邇的銅官陶城相接,東依連綿的山丘,面臨湘江。
長沙銅官窯是中國唐朝彩瓷的發(fā)源地。遺址面積30萬平方米,從銅官鎮(zhèn)至石諸湖,沿湘江東岸十里河濱,已發(fā)現唐代燒窯遺址19處,面積最小的約300多平方米,最大的過萬余平方米,堆積厚度最薄為0.4米,最厚約4米。1972年9月1日和1983年10月10日兩次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1月14日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唐代長沙窯燒制的瓷器不但遠銷全國各地,還大量出口世界各地成為當時重要的外銷瓷。
“黑石號”沉船唐代長沙窯瓷器
“黑石號”沉船唐代長沙窯瓷器
“黑石號”沉船唐代長沙窯瓷器
“黑石號”沉船唐代長沙窯瓷器
“黑石號”沉船唐代長沙窯瓷器
唐代長沙窯瓷器,早期胎色為褐紅色,胎質較粗糙,釉色有灰黃色及灰青色,釉色黃中帶青,有些瓷器釉與胎成分元素相差較大,燒制后結合不好,常常會有剝釉現象。后期長沙窯瓷器胎色為灰青色,胎質較細,釉色有黃色和青色,有的通體施乳白釉,白中閃青,有的通體施藍釉或綠釉,還有極少數施紅釉。此類瓷器因胎和釉成分元素配比合理,所以結合嚴密。
唐長沙窯白釉褐綠彩碟
唐代長沙窯瓷器創(chuàng)燒了釉下彩與釉中彩瓷器。在瓷胎上用鐵、銅作呈色劑,用毛筆將紋飾圖案描繪與素胎上,然后用一層釉覆蓋。有的直接描繪于未燒紙的釉上,再入窯長時間高溫燒制,使美麗的色彩從釉里呈現出來。釉下彩繪內容豐富,既有人物、動物、花鳥、山水、象形圖案,更有詩詞文字書法等。藝術造詣達到空前的高度。唐代流傳至今紙絹書畫真跡寥若星辰,而唐代長沙窯瓷器上卻有許多繪畫書法填補了唐代美術史上的空白。
青釉褐彩“蓬生麻中”題記壺
青釉褐彩“去歲無田種”詩文壺
青釉褐彩“仁義禮智信”題記壺
青釉褐彩“春水春池滿”詩文壺
青釉褐彩“君生我未生”詩文壺
青釉褐彩“古今車馬不謝”題記壺
青釉褐彩“一別行千里”詩文壺(殘)
唐代長沙窯瓷器注重模印貼花工藝,光用印模壓出一個完整的圖案,將它貼在未上釉的胎體上,再在器物整體與模印處各施不同的釉色入窯高溫燒制。這種貼花的部位多見于壺流、壺系的下方及洗的腹部表面。常見的紋飾圖案有武士、雙鳥、雙魚、游龍、蝴蝶、王獅、荷花、葵花、葡萄等。其上都施一層褐色釉斑塊。
唐長沙窯模印貼花執(zhí)壺
唐長沙窯褐斑貼花舞蹈人物瓷壺
青釉模印貼花“張”字紋壺
唐代長沙窯采用雕刻工藝制作各類俑及玩具等瓷器,常在瓶、壺上采用刻劃工藝表現蓮花、蓮藕、飛鳥等紋飾,還在燭臺上、熏爐和器蓋、器底等部位采用鏤空作裝飾。
青釉褐綠彩雙獅鎮(zhèn)紙
長沙窯令人目不暇接的精湛藝術品盡展盛唐氣象,今天的人們一邊鑒賞它們,一邊追慕唐人的優(yōu)雅歷史文化,著實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