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jié),除了緬懷逝去的祖先和親人,我們不應忘了在1937年那場戰(zhàn)爭中遇難的30萬同胞。4月3日上午10時,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雕塑廣場上,陳列著80雙象征著被殺戮同胞的陶瓷鞋,用這種特殊的方式悼念在80年前那場慘案中遇難的同胞。
陶瓷鞋承載哀思
昨天上午9點,紀念館門口的安檢處早已排起長龍,隊伍還拐了好幾道彎。雖然來此悼念的參觀者非常多,但是手持菊花的游客們井然有序地從陶瓷鞋展示柜兩邊肅穆地走過。
雕塑廣場前的陶瓷鞋展示柜,寬1.2米,長13米,這寓意著1937年12月13日發(fā)生在這片土地上的那場人類浩劫。柜底存放約40厘米厚的沙土,陶瓷鞋以放置在土上、半埋和全埋等形式,意象化再現1937年身處南京的同胞,所經歷的支離破碎、生靈涂炭的苦痛與壓抑。而展示柜里的80雙陶瓷鞋,代表南京大屠殺慘案發(fā)生80周年。
“我曾在波蘭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博物館中看到那些戰(zhàn)爭受害者的鞋子,深受震動,回國后就萌發(fā)了創(chuàng)作象征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的陶瓷鞋的想法,并組織孩子們一起付諸實施。”陶藝鞋的制作者王成說,他是南京曉莊學院附屬小學的美術老師。被屠殺同胞中的多數人,沒有機會被歷史所記錄,他們甚至沒有留下一段影像一張照片一行文字。于是,王成老師就在紀念館和檔案局的幫助下,按照19世紀30年代南京居民的鞋履樣式制作了這80雙代表不同人群、不同身份、不同階層的陶瓷鞋。
“鞋子能夠透露人們的年齡、身份、家庭貧富狀況,所制作的每一雙鞋都代表了一類人群、一個階層,幼兒、青少年、成年男女、老人,甚至還有懷抱中的嬰兒!其中有一組是一家七口人的鞋,象征著無數被殺戮的家庭和被殘酷屠殺的同胞。”王成老師表示,他希望在這個清明節(jié)通過這種形式再現歷史,祭奠遇難同胞,也讓學生們銘記歷史。“我們陶藝社團的孩子們,通過和我一起制作這些鞋子加深了對那段歷史的了解。”
志愿者采集沙土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幸存者等代表將從17個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叢葬地取出的泥土,撒在這些色彩、形態(tài)、大小不一的陶瓷鞋上。這些沙土是3月28日由一群來自東南大學成賢學院的志愿者,從曾經浸染著遇難者鮮血的苦難之地采集,承載著后人對遇難同胞深沉的悼念與哀思。
“如今我們的國家強大了,我們不再是那個任人宰割的舊中國!只有銘記歷史的民族,才有光明美好的未來。”說這話的是個10歲的小學生,他叫王顥辰,他的祖奶奶就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幸存者石秀英老人。戰(zhàn)爭的幸存者、見證者石秀英老人也參加了昨天的開展儀式,她告訴記者:“雖然我不識字,不能把那段歷史寫下來,但我活在世上一天就要向世人控訴那段歷史,我就是證據,誰也別想抵賴。”
據悉,作為“清明祭”系列活動之一,陶藝鞋展將從4月3日到4月9日一直留在雕塑廣場供游客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