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作為人類文化傳承的一個重要載體,其旺盛的生命力和市場價值主要體現在它的唯一性和不可復制性。在過去的5~10年中,藝術品的表現都超過了金融資產、股票和房地產。藝術品的年平均回報率達到了16.6%。而古瓷器反映廣泛的社會生活、大自然、文化、習俗、哲學、觀念等,成為中國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成為收藏界最為火爆的藝術品。

而隨著古陶瓷收藏市場的火熱,也出現了諸多由于瓷器作假而上當受騙的事件。而且作假者甚至開始運用高科技作偽,讓藝術品投資者防不勝防。面對贗品橫行,在此提示廣大古玩愛好者、收藏家等要保持清醒認識,多看真品,多了解、學習瓷器鑒定方法。接下來具體介紹下古陶瓷的鑒定方法。
古陶瓷的鑒定方法有許多,但綜合來說可分為兩大類:傳統眼學經驗和現代科學儀器鑒定。傳統眼學經驗鑒定,是指鑒定者在長期的古玩鑒定實踐中,依據個人所積累的經驗,通過眼看、手摸、耳聽、鼻聞等感覺器官,對器物進行鑒別的行為過程,包括“六看”,即看胎、看釉、看色料、看器形、看紋飾、看款識,進而達到鑒定瓷器的目的。

近些年來,收藏行業(yè)發(fā)生過多起瓷器鑒定爭議事件,引發(fā)社會各方面爭論探討。這種情況也是由傳統眼學經驗本身具有較強主觀性所決定的,而且當前相關組織、國家都積極推動藝術品鑒證質量溯源,因此科學儀器鑒定成為古陶瓷鑒定發(fā)展趨勢,“眼學目鑒”結合“科鑒”成為古陶瓷鑒定唯一出路。
這里重點介紹下一種廣受認可的“科鑒”方法——古陶瓷自然老化痕跡鑒定。古陶瓷自然老化痕跡是文物在時間梯度、空間梯度等自然環(huán)境的共同作用下產生的;是人為無法仿制的形態(tài)特征。而隨著光電技術發(fā)展,尤其是便攜式顯微鏡的出現,使這項利用科學證據鑒定古陶瓷的技術和方法應運而生。不僅解決了以“人證”為中心的證明方法不適應當代實踐發(fā)展需要的難題,而且把高科技的成果應用到古陶瓷文物鑒定提供了新的技術和手段。

古瓷老化微觀痕跡鑒別實物效果
古陶瓷自然老化痕跡鑒定方法是如何實現的呢?因為古舊陶瓷釉面上的自然老化痕跡都是微觀的,必須借助高倍便攜式數碼顯微技術,尋找、發(fā)現、采集古陶瓷釉面自然老化痕跡。[艾尼提:Anyty]便攜式數碼顯微技術將“顯微放大”與當前“移動互聯網技術”有效結合,通過個人移動設備如手機、平板等即可清晰顯示古陶瓷老化痕跡微觀結果,而且可實時拍照取證,為文物物證鑒定提供了技術支撐。
古陶瓷自然老化痕跡鑒定包括古陶瓷線狀痕跡、不規(guī)則圓形痕跡、坑點痕跡、斑塊痕跡、脫落痕跡、變色氣泡痕跡、破口泡痕跡、網紋狀痕跡等各種痕跡,并建立了通過這些痕跡及組合判讀古陶瓷器自然老化的方法,而且由于便攜式數碼顯微技術的便攜性、可移動性,而且極具性價比,成為收藏界普及和認可的鑒定新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