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窯青釉刻花蓮紋五瓣花口碗口徑14厘米 觀復(fù)博物館藏
青瓷是中國陶瓷家族中最大的一支,中國陶瓷最早就是從青瓷開始的,早在商代就有了原始的青瓷。
早期人們對瓷器色彩的追求是被動的,還不能主動地對燒造色彩進(jìn)行掌控,所以只在偶然的情況下瓷器才呈現(xiàn)出青色。不過這種青色與后世青瓷的青色有天壤之別,有的時候呈現(xiàn)黃色,有時候呈現(xiàn)褐色,有的時候只是閃著一點兒青。
經(jīng)過漫長的歷史演變,到了唐宋時期,中國人燒造的青瓷就非常完美了。越窯是青瓷中最重要的一支,出現(xiàn)得最早,歷史悠久。越窯是唐代最著名的窯場,位于長江以南,南青北“白”形成了青白對峙的局面。唐代的青瓷顏色偏黃,到了唐代后期、五代乃至北宋初期,開始出現(xiàn)湖綠色的越窯,非常漂亮。
越窯青釉刻花蓮紋碗呈五瓣形。在五代,碗形大多呈五瓣狀態(tài),到了北宋一般呈六瓣。它的紋樣很接近北宋的特征,所以這只碗很可能是五代末年至北宋初年的。
碗底有支燒痕跡,足是裹足,清晰可見,表面有細(xì)碎的紋飾,叫作“篦紋”,是用竹子做的帶齒的工具刻出清晰的紋理。以顏色論,越窯的巔峰狀態(tài)出現(xiàn)在五代到北宋初年這一時期,顏色非常漂亮。
越窯的溫碗,碗里原來有一把壺,壺里裝著酒,壺已遺失。這只溫碗呈八瓣形,碗身上有極細(xì)的紋飾都是花卉。此外,碗的圈足外撇。
這只碗的造型非常像金屬器,比如銅的、銀的,甚至像金的。用陶瓷仿金屬器是唐代瓷器的特征,尤其是名貴瓷器。這種仿金屬器的紋飾在唐代非常流行,后來影響到遼代。而與遼代早期同時代的五代,其青瓷尤其是越窯,也會呈現(xiàn)金屬器的某些特征,比如它的花口有金屬折翻的效果,瓷器一般不做這種效果,因為很難做。
盛唐的越窯與唐代晚期到五代時期的越窯比起來,顏色更加青翠漂亮。這件青瓷溫碗與法門寺出土的秘色瓷的顏色非常接近。和法門寺的寶藏一樣,大量出土之物讓我們后人重新看到了他們真實的面目,有幸目睹先人創(chuàng)造的燦爛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