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東正2016重要中國陶瓷及工藝品專場(二)拍賣會為您甄選一系列清代官窯精品,均以無底價上拍,以饕眾藏家。
清嘉慶 窯變釉杏圓貫耳瓶 H 30 cm
款識:大清嘉慶年製 無底價
口部倭角外撇,頸部兩側(cè)飾貫耳,腹部下垂,兩面分飾桃形凸起,下承方足,整器造型端莊挺拔、胎體厚重。通體施窯變釉,釉質(zhì)瑩潤,釉色以高溫銅紅釉為主色調(diào),紅藍(lán)兩色,交織相融,燦若晚霞。橢圓形圈足,底部刷醬色涂料,刻“大清嘉慶年製”篆書款。
窯變釉貫耳瓶為清代官窯傳統(tǒng)樣式,通體光素僅以釉色豐富的變化為飾,為清宮一道釉瓷器之經(jīng)典器形。
窯變釉是一種以銅紅釉為主,并添加多種金屬元素?zé)贫傻母邷赜,為雍正后期唐英督窯時所創(chuàng),自乾隆至清代晚期均有燒造。本品通體施窯變釉,釉色明潤,燦如云霞。扁方形瓶體,四角倭收,直口,長頸溜肩,頸部兩側(cè)各飾有一方形管狀貫耳,下腹略鼓,腹部前后有突起桃形紋樣,《江西通志》載同治三年大運傳辦瓷器清單中,有“均釉四方杏元雙管瓶”一種,即此品種的正式名稱和燒造時間,原為清早期即有的官窯式樣,清代后期仍延續(xù)燒造。
清康熙 白釉大罐 H 30.5 cm
無底價
罐唇口短頸、豐肩垂腹、弧壁下斂、平底臥足,敦實渾厚。通體施白釉,釉色白潤,施釉頗厚,質(zhì)感厚重。底部無釉,足露澀胎,胎質(zhì)堅致精良。清代對前朝名品的摹制竭力鉆研,對于永宣成三窯佳器至為推崇,不獨青花一項,白釉燒造亦是成就斐然。本品便屬清代早期較為難得的此中佳例,為摹制永樂甜白瓷之典型器。
清道光 斗彩云龍紋罐 H 20.5 cm
款識:大清道光年製 無底價
罐斂口、豐肩碩腹,至底內(nèi)收,圈足,底書“大清道光年製”六字篆體印章款。通體紋飾均以釉下青花線勾勒輪廓,并以釉上綠彩填繪。自上而下分為三層,肩部繪八吉祥及如意云頭紋,腹部繪雙云龍趕珠紋,行龍五爪伸展、姿態(tài)雄渾,穿行于云間,近底部繪變形蓮瓣紋,色澤明快,清新雅致。此類龍紋八寶罐,最早見于康熙一朝,其后各朝多有制作,直至道光二十九年停燒。但大多龍紋以填綠彩為主,如本品繪飾斗彩者少見,為道光一朝斗彩之精品。相類藏品于2005年10月香港蘇富比亦有出售,可茲比較。
清光緒 粉彩云蝠紋荸薺瓶 H 33 cm
款識:大清光緒年製 無底價
瓶直口,長頸,扁圓形腹,下承圈足微外撇,形制規(guī)范,因腹部狀如荸薺而得名,時稱“荸薺凳”或“荸薺扁”,為清代流行的瓶式之一。
其腹部主題紋飾為云蝠紋,數(shù)只蝙蝠飛翔于祥云之間,紅蝠展翅,千云迤邐,寓意“洪福齊天”。此器胎體厚重,釉面光亮,為光緒官窯的經(jīng)典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