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范羅崗“天光墟”出售“南海一號”宋瓷 實質(zhì)是將瓷器放水池浸泡炮制出來的假貨
每逢周日凌晨至中午,江門范羅崗古董市場許多來自各地的小販帶著各式各樣的假古董在這里兜售,以假亂真,令不少市民上當受騙。
真貨:“南海一號”打撈的青白釉喇叭瓶,釉色青白色,沒有斑跡。
假貨:瓶子上的斑繡痕跡是造假者用氟哌酸抹上去,其功能是去掉瓷器的光澤,讓瓷器看上去陳舊,使人誤解為舊貨。
真貨:在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展示的“南海一號”打撈上來的青白釉刻劃嬰戲紋碗。
假貨:這件是假的青白釉刻劃嬰戲紋碗。專家指出,在假貨圖案里,造假者所畫的筆畫不工整,線條不勻稱,第一眼就看出來是造假的。
近日,一些小販在江門范羅崗“天光墟”市場等地兜售一些號稱來自“南海一號”上的宋代海撈瓷,而且將瓷器如何打撈的故事講得繪聲繪色。
記者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范羅崗市場上出售的“古董”,玉器、瓷器、古舊家具等,應有盡有,時間跨度從唐代至民國。盡管這些假宋瓷表面上足以以假亂真,但是最終逃不過專家的金睛火眼!專家們指出,這些所謂的來自“南海一號”的宋瓷,實質(zhì)上是通過層層造假工藝,炮制出來的假貨。
文、圖/廣州日報記者黃文生
賣家“故事”:打撈“南海一號”時漁民私藏
老陳是新會一家房地產(chǎn)公司的主管,他平日最大的愛好就是到“天光墟”淘寶,家里擺放著近百件“老古董”。老陳告訴記者,他每逢周日都來這里淘寶,幾年下來,買了大批“元青花”、“清三代青花”、“民國粉彩”等瓷器,還有一批從海上打撈出來的宋代“斗笠碗”、“茶盞”等,每買一件,他都仔細查閱了書本,所買品種都有書本所講的特征,自信滿滿的老陳對這些瓷器深信不疑。
在這些藏品中,老陳最驕傲的是據(jù)稱來自“南海一號”的宋瓷。然而前幾天老陳被狠狠“打擊”了。
老陳向記者講述購買這些宋瓷的經(jīng)過。今年年初,老陳在“天光墟”認識一名賣瓷器的年輕人,這名年輕人告訴老陳,他的老鄉(xiāng)有“南海一號”的瓷器,并帶老陳來到了附近一家賓館,自稱是年輕人老鄉(xiāng)的德仔告訴老陳,他共有10多件“南海一號”的瓷器,是早年從陽江漁民家里收回來的。
德仔對老陳說,在上世紀90年代初,第一次打撈“南海一號”時,打撈出幾千件宋代的瓷器,這些瓷器全部都是由漁船運上岸的,有些漁民把其中一部分瓷器扔下水里,事后再撈回,并收藏在家里。
老陳回家后,立即上網(wǎng)對照,發(fā)現(xiàn)這些斗笠碗從形狀、特征、顏色等,與宋代斗笠碗一模一樣,價格卻十分便宜,老陳趕緊買了下來。
上周,老陳邀請了一名古董專家到他家“鑒寶”,這名專家一看老陳買入的古董,連連搖頭地對老陳說:“這些所謂的古董從外形、工藝都與真品不同,每件均有做舊的痕跡等,不用放大鏡觀察,一看就是十足的假貨。”
記者觀察:地攤上到處有“國寶”
記者到范羅崗“天光墟”市場調(diào)查,該市場分上下兩層,面積有數(shù)千平方米,擺滿了各類賣“古董”檔攤,由于小販眾多,這些檔攤連市場通道、地下天井以及市場外面的通道都被占滿了。
記者發(fā)現(xiàn),范羅崗“天光墟”市場共有100多個檔攤在擺賣,而擺賣的大多以瓷器、玉器為主,每個檔攤鋪在地上的貨品平均300件以上,整個范羅崗共有數(shù)萬件“古董”在銷售。
令記者驚奇的是,許多在博物館才能看到的寶物,在地攤上竟然比比皆是。記者發(fā)現(xiàn),在地攤上,除了“元青花”、清三代“梅瓶”以及大批民國粉彩外,還有一些宋代“均窯”、“哥窯”出品。據(jù)知情者介紹,這些所謂的“古董”,基本都是“流嘢”!
記者在其中一檔駐足,拿起了其中一只宋代“斗笠碗”,問小販:“這只碗是否真品?”自稱姓黃的小販滔滔不絕說起,這只“斗笠碗”的來歷、特征以及收購的過程等。
據(jù)黃某介紹,他這里所賣的瓷器,大部分都是海撈瓷,是漁民從海上打撈起來的。這些海撈瓷跨越了宋代至明代,有宋代的盤、碟、盂、粉盒,還有明代的出口精美青花瓷等,品種眾多。
記者向黃某咨詢這只“斗笠碗”價格。
“現(xiàn)在所有古董都進入低迷期,便宜點也賣給你,去年還賣1500元,現(xiàn)在500元給你算了!”當記者再次詢問小販這只“斗笠碗”來歷時,小販說:“這些‘寶貝’是專門從海南文昌縣對開海面上打撈上來的,我們從漁民手里收購的。”
“為何宋代的瓷器這么便宜呢?”記者表示有所疑問。“其實,這些瓷器不單是‘南海一號’有,南海共有幾千條沉船,漁民會經(jīng)常撈到各種瓷器,這些瓷器到處都有,數(shù)量很大,所以十分便宜。”黃某說。
見證人辟謠:“南海一號”瓷器沒有外流
昨天,記者專門采訪了當年打撈“南海一號”的一些見證人。據(jù)介紹,“南海一號”從發(fā)現(xiàn)到整體打撈,到進入“水晶宮”里,保護措施十分嚴格,不大可能有船上的瓷器外流。
1987年,廣州救撈局等發(fā)現(xiàn)深埋在27米之下的古代沉船,后來把這條沉船命名為“南海一號”;2004年5月,“南海一號”整體打撈方案確定,2007年12月 “南海一號”古沉船起吊,至12月28日“南海一號”完成整體打撈,正式進入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水晶宮”里。整個過程均進行嚴格保護。
據(jù)介紹,“南海一號”從被發(fā)現(xiàn)至進入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水晶宮”的20年里,廣東陽江邊防武警官兵每天至少往返40海里,守衛(wèi)著沉船附近的海域,僅從2005年至2007年兩年時間里,邊防武警官兵監(jiān)視進入沉船海域附近的可疑船只就達近百艘。
“南海一號”進入“水晶宮”后,陽江邊防武警官兵每天值班,守衛(wèi)著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而“南海一號”進入“水晶宮”后,由專家進行保護式挖掘,全部有錄像監(jiān)控,而挖掘現(xiàn)場是封閉的,過程又向觀眾開放。據(jù)介紹,在船上出土的每件文物都有詳細的登記,有編號,有名稱,根本不可能外流。
專家剖析:假海瓷實為水池泡出來
那么,這些假宋瓷是如何制作的,如何分別真假宋瓷?記者昨天采訪了江門市蓬江區(qū)民俗傳承館館長雷偉亮。
雷偉亮是宋瓷專家,多年來一直研究宋瓷。昨天,他向記者介紹,假冒宋代的海撈瓷經(jīng)常在“天光墟”上出現(xiàn),而這些“海撈瓷”做假十分普遍。他拿起了一只假的青白釉刻劃嬰戲紋碗,對記者說,假宋瓷上所畫的圖案筆畫不工整,線條不勻稱,這是分辯假貨第一標志;另外,宋瓷是采用當時特有的麻倉土制作的,因此宋瓷胎底有特有的顏色,而現(xiàn)在麻倉土已經(jīng)很少了,造假者不可能再找到麻倉土制作假宋瓷,真假宋瓷胎底完全不同。
雷偉亮介紹,宋瓷造假有兩種,分別是出土宋瓷造假及海撈宋瓷造假。出土宋瓷造假,造假者用膠水把泥土等粘在假瓷器上,然后埋在泥土里,幾天后再挖出來,這樣,在瓷面上就會沾滿了黃泥,使人產(chǎn)生這件瓷器是從地下出土的錯覺。
海撈瓷造假比較普遍的方法是,造假者把假瓷器放到水池里,在水池里再放上一些貝類動物,讓其在水池里繁殖。幾年后,貝類動物就會在瓷器上繁殖,貝類動物死后粘在假瓷器表面上,造假者再把它打撈上來當真品出售。
專家建議:最好到現(xiàn)場了解宋代瓷器
雷偉亮提醒收藏者千萬不要相信這些小販所講的“故事”。目前,宋瓷的數(shù)量并不是小販所說的數(shù)量巨大。他介紹,宋代是我國陶瓷發(fā)展史上一個非常繁榮昌盛的時期。宋代陶瓷窯為6個瓷窯系,宋瓷在中國陶瓷工藝史上,以單色釉的高度發(fā)展著稱,色調(diào)優(yōu)雅。定窯、汝窯、官窯、哥窯、均窯為北宋時“五大官窯”。宋代陶瓷不管是在種類、樣式還是燒造工藝等方面,均處于巔峰地位。因此,宋瓷價格比較高,并不是小販所說的一只“斗笠碗”只賣500元。
雷偉亮向記者說,收藏者最好親身到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觀看該館展示的展品,通過實物觀察與研究,更深入地了解宋瓷的歷史、特征等,這樣才能提高對假貨的識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