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在香港蘇富比春拍會上,“明成化斗彩雞缸杯”被上海藏家劉益謙以2.8億港元的天價拍得,雞缸杯由此成為迄今為止最貴的瓷器,就連清康熙、乾隆、嘉慶、道光各朝的仿制品如今都價值不菲。
雞缸杯三個字,足以讓絕大多數(shù)瓷器收藏愛好者心向往之。而這種讓全世界瓷器收藏家趨之若鶩的傳奇瓷器,近日在崇明縣博物館亮相。
日前,“古陶珍瓷--陳干青故居陶瓷收藏展”在崇明縣博物館展出,已故航海家陳干青及其兒子陳曉鐘收藏的60件各時代陶瓷器首次出現(xiàn)在大眾視野中。
傳奇瓷器亮相崇明縣博物館
在展出的60件陶瓷器中,知名度最高的當屬明代成化斗彩雞缸杯。在這件小小的瓷器身上流傳著太多的傳奇故事,不少去崇明縣博物館的參觀者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一睹雞缸杯的“芳容”。為什么這只口徑不過8.5厘米的杯子能有如此大的魅力?
據(jù)介紹,雞缸杯是明成化斗彩杯之一,飲酒用具,造型為敞口,淺腹,臥足。因杯身以斗彩描繪線雞哺雛,姿態(tài)栩栩如生,輔以牡丹、蘭花、柱石紋。成化一朝所作瓷器精益求精,質佳量少,因此讓不少瓷器收藏家夢寐以求。至于杯子上為什么畫的是雞,說法不一。有史書稱,成化皇帝熱衷書畫,有一次他欣賞宋代人畫的《子母雞圖》,看到母雞帶著幾只小雞覓食的溫馨場景,非常有感觸,就在這幅畫上題了一首七言詩,表達了母雞對小雞的呵護之情。也有說法是成化皇帝為了討好萬貴妃,特地描繪了一幅子孫滿堂的景象在酒杯上。另有學者分析說,畫雞的目的有兩個:一是成化元年是雞年;再一個就是“雞”和“吉祥”的“吉”諧音。
明成化斗彩雞缸杯存世量極少,且大部分都為世界頂級博物館收藏,加上豐富的傳奇故事,使其身價倍增。2014年,在香港蘇富比春拍會上,“明成化斗彩雞缸杯”被上海藏家劉益謙以2.8億港元的天價拍得,雞缸杯由此成為迄今為止最貴的瓷器,就連清康熙、乾隆、嘉慶、道光各朝的仿制品如今都價值不菲。
此次在崇明縣博物館同斗彩雞缸杯一同展出的還有一只青花雞缸杯,以及故宮博物院研究院、文物鑒定專家耿寶昌為雞缸杯出具的鑒定證書。
“傳奇式”崇明人鐘愛瓷器
展出的雞缸杯的主人是誰?這是一位“傳奇式”的崇明人。
陳干青(1891—1953),上海市崇明縣人氏,早年畢業(yè)于吳淞商船?茖W校,是第一位出任外洋輪船長的中國人。他曾任肇興輪船公司總船長,擔任過中國商船駕駛員聯(lián)合會會長、總會會長,上海港船舶碰撞處理委員會委員,崇明輪船公司董事兼協(xié)理,中國引水管理委員會委員,并創(chuàng)辦惠崇輪船公司。他還籌創(chuàng)了肇泰水火保險公司,首創(chuàng)中國海上意外保險公司并出任董事兼總經理。
1934年,陳干青當選中國引水管理委員會委員。1935年,他擔任上海引水員資格審查委員會委員,錄用中國人為引水員,打破了洋人對港口引水員一職的壟斷?箲(zhàn)期間,陳干青堅持民族氣節(jié),毅然辭職,并拒絕汪偽交通部以厚酬邀他出任航政司長的聘請。新中國成立后,陳干青任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總公司海損顧問、上海港務管理局船舶碰撞委員會委員。
這樣一位愛國航海家也是一個書畫和瓷器收藏愛好者。上世紀30年代,陳干青結識了一大批著名的文物鑒賞家和古董商。陳干青的兒子陳曉鐘深受父親影響,不僅同樣熱愛航海,也長期涉足古玩收藏界。父子兩人收藏的瓷器,上至新石器時代的陶器,下至明清官窯,幾乎是一部濃縮的中國陶瓷器發(fā)展史。
不過,陳曉鐘最為看重的藏品倒不是久負盛名的雞缸杯,而是五代十國時期的一件柴窯瓷器。陳曉鐘說:“柴窯創(chuàng)燒了中國最早的一元配方純白色瓷器,極為珍貴,國內外業(yè)界皆認為早已失傳,其名僅有傳聞。而現(xiàn)有實物,可供研究參考。”
留住名人故居的“青春”
除了讓市民游客能夠一睹眾多瓷器珍品的風采以外,主辦方也希望通過展覽能讓更多人了解航海家陳干青的其人其事,并關注名人故居保護的現(xiàn)狀。
崇明縣博物館相關負責人介紹,這些瓷器此前陳列于陳干青故居思蓼山莊之中。陳干青故居位于港西鎮(zhèn)團結村,坐東朝西,南北寬55米,東西長70米,占地3850平方米,現(xiàn)存房屋8間,2006年7月被公布為縣文物保護單位。值得一提的是,思蓼山莊的建筑樣式呈“工”字形,有別于崇明傳統(tǒng)民居“四廳頭宅溝”的形制,顯得頗為另類。有人認為,這與主人離開家鄉(xiāng)多年、久居島外而觀念變化有關。
思蓼山莊已有70多年的歷史,它曾一度像一位風蝕殘年的老人盡顯老態(tài)。陳曉鐘老年后從澳門回崇明定居,經過前后兩次修葺,思蓼山莊終又重新煥發(fā)生機。
相關人士表示,名人故居不僅是極其珍貴的歷史文化資源,也是一筆極其難得的精神財富。在崇明,像思蓼山莊一樣的名人故居還有多處,如城橋鎮(zhèn)有李鳳苞、曹炳麟住宅,堡鎮(zhèn)有杜少如、倪葆生住宅。目前,這些名人故居都得到了妥善的保護。但在全國范圍內,文物保護與城市建設始終是一對矛盾,而名人故居的保護問題是這一矛盾的集中體現(xiàn)。
記者了解到,《上海名人故(舊)居保護、管理和利用對策研究課題報告》曾針對如何保護名人故居提出了多條建議,其中包括要處理好城市建設、舊城改造與名人故(舊)居保護的關系;對名人和名人故(舊)居作出明確界定,防止把握標準上的混亂和隨意;健全相關法規(guī)制度等。“我們希望相關部門對名人故居的保護、管理和利用、開發(fā)能更加規(guī)范,讓陳干青和思蓼山莊這樣的傳奇人物與故事不至于湮沒在歷史的長河里。”展覽主辦方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