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窯是中國宋代主要瓷窯之一
后世譽(yù)為宋代五大名窯之首。窯址在今河北省曲陽縣澗磁村及東西燕山村。
6月6日,中國舍得拍賣國際(澳門)有限公司主辦的首屆藝術(shù)品專場拍賣會贏得開門紅,一件宋代定窯美人枕以3.5億港元的高價落槌,加上13%傭金,最終成交價高達(dá)3.9555億港元(約合人民幣3.1644億元)。不僅成為當(dāng)場最高成交拍品,更創(chuàng)下今年春拍迄今為止最高的成交價格。文化部中國藝術(shù)品市場管理委員會會長李彥君接受采訪時說,這個價格,刷新了定窯瓷的世界拍賣紀(jì)錄,也是澳門自有拍賣以來成交價最高的拍品。
這件北宋定窯美人枕是本場拍賣的封面拍品,以1000萬的價格起拍,買家紛紛應(yīng)價,價格很快就突破了億元大關(guān),此后場內(nèi)形勢更加焦灼,最后只剩下場內(nèi)前排先生與后排女士一起競價。當(dāng)價格飆到3億港元時,前排先生在出價時開始略有遲疑,而女士的價格卻始終緊追不舍,最終這件美人枕經(jīng)過60余口叫價,女士以3.955億港元的天價競得拍品。
定窯產(chǎn)品:
多為生活日用的飲食具、酒具、茶具、寢具,還有佛前供器,以民間用瓷為大宗,北宋后期亦燒制宮廷或官府使用的精致器物。瓷器的品種以白瓷為主,兼燒青釉和少量的黑釉、彩釉及綠釉瓷。器類有碗、盤、杯、碟、盞、盞托、渣斗、盆、洗、瓶、壺、罐、薰?fàn)t、枕等。
宋周密《志雅堂雜鈔》曾說:“金花定碗,用大蒜汁調(diào)金描畫,然后再入窯燒,永不復(fù)脫。”
定窯瓷器鑒定方法一、要有玉質(zhì)感。宋代制瓷追求玉質(zhì)效應(yīng),以有玉質(zhì)感的為上品,特別是作為宮廷燒造的瓷品,更是必須要燒出玉質(zhì)感來的。因此,一件定瓷器物上手(無論是白定,還是色釉定都是如此),首先要看有無玉質(zhì)感?真品應(yīng)是釉水瑩潤,富有靈動之氣,就如白玉一般的。仿品因胎釉原料和燒造溫度等不易掌握,很難燒出玉質(zhì)感來。一般都是氣韻呆滯、釉色蒼白,無玉質(zhì)感可言。個別能燒出玉質(zhì)感來,但常見色彩顯新,有火爆之感。
二、釉色如象牙之白。五代之后,定窯器施釉前已不施化妝土了。所施白釉的釉水為白中閃黃,所以釉面之色呈所謂的“象牙白”色。少數(shù)質(zhì)差的釉為白中微閃灰黃。白定釉面呈半透明狀,因為施釉較薄,所以薄處能隱約看到胎色。在器物的折腰處可見積釉呈淺淺的黃綠色。積釉處氣泡稀疏通透,大小不一。這也是一個鑒識時要注意的要點。仿品因掌握不了定窯特定的燒成氣氛,故難以燒出“象牙白”的釉色來。釉色常不是偏白就是偏黃,在器物折腰處也難見淺黃綠色。
三、要見“竹絲刷痕”。定窯的制胎工藝中,在胎半干之時,有用竹絲刷子旋修這一道工藝,因此在胎面上就留有一些“竹絲刷痕”。定窯因為施釉較薄,燒成后,在釉薄處透過釉面就隱約可見竹絲修胎所留下的刷痕。這是定窯瓷的一個基本特征之一,在鑒識時必須特別留意。仿品中常不見這種“竹絲刷痕”。有的做了,但做得生硬拙劣,不夠自然,據(jù)此可以鑒別。
四、釉面常見“蠟淚痕”。這種“淚痕”是由于上釉不均勻,入燒時釉水垂流所致。垂流釉的下部似蠟淚狀凸起,球面下部呈淺水綠色。這種“淚痕”只出現(xiàn)在盤碗的外部。有否“淚痕”也成為鑒識是否北定的一個基本特征。當(dāng)然,不是每一個定窯瓷都有“淚痕”,但有“淚痕”比沒有“淚痕”的要容易確認(rèn)。一般的仿品是較難做出這種“淚痕”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