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微博]珍藏——慈禧瓷器展”目前正在北京首都博物館[微博]舉行。展出的百件套瓷器是故宮所藏清同治、光緒年間最具代表性的官窯精品。展覽以慈禧個人用瓷為主,有杯、碗、碟、果盤、花盆、魚缸、捧盒、痰盂等精美瓷器,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慈禧當時精致的生活狀態(tài)。
有人說,慈禧的瓷器,是這座沒落帝國最后的顏面,它們深居皇宮,看盡繁花散落,裝著滿腹不能言說的故事,它們有著共同的主人——慈禧。慈禧的瓷器,是晚清制瓷業(yè)的一道獨特風景,但在這道風景背后,卻有著一個女人從青蔥歲月逐漸步入遲暮之年說不盡的情感經(jīng)歷,也映射出那個沒落帝國的余暉。它們都被燒入這些瓷器中世代流傳……
同治大婚用瓷——
宛若30歲慈禧的心境
同治皇帝該大婚了。作為母親,兒子的婚姻大事是斷不能馬虎的,更何況他是家中的獨子,又是大清帝國的皇上。于是,同治六年(1867年)宮里便開始了大婚典禮的準備。
同治六年三月,宮廷造辦處交下預備將來新皇后所用的瓷器畫樣,發(fā)至剛剛從太平天國戰(zhàn)火中恢復過來的景德鎮(zhèn)御窯廠,下令加緊燒造。然而,由于處在戰(zhàn)后恢復期,御窯廠工藝失傳、工匠流失,即使督陶官景福也要用兩年時間才能全部燒齊,瓷器還得不到清宮內(nèi)廷的首肯。
同治八年(1869年)清廷傳旨,認為完成的一萬零七十二件皇帝大婚瓷器“燒造粗糙,不堪應用”;实鄣哪赣H慈禧太后葉赫那拉氏(1835—1908年)很不滿意,下令補燒。
同治九年(1870年),清宮傳旨江西九江關(guān),給督燒御窯瓷器的負責人景福,所造“各項瓷器要端正,毋得歪斜,其里外花釉及顏色均燒造一律精細鮮明,勿使稍有草率”。同時,為了年輕皇帝大婚急需,還要求燒成后“迅即解京”,不得延誤。為了完成帝國的頭等大事,滿足慈禧的心愿,趕燒這批大婚用瓷,景德鎮(zhèn)御窯廠甚至停燒了當年宮廷每年所需的常備大運瓷器。同治大婚的瓷器,宛若此時慈禧的心境——三十五歲左右的母親,為獨子的大婚而裝扮,所燒瓷器華麗、熱烈、富貴、喜慶。
同治十一年(1872年)九月,同治皇帝終于大婚了。為了籌備兒子的婚禮,母親特地從國庫中撥出白銀1100萬兩,造辦一切大婚用品。所造大婚瓷器底部,除了特意為大婚頒發(fā)的“同治年制”四字紅色喜慶楷書款外,有的還特意用吉祥的語句書寫,如:“吉祥如意”、“燕喜同和”、“長春同慶”等紅彩款識,代表著一位母親對自己孩子的祝福。
然而,遺憾的是,大婚后沒有幾年,同治就駕崩了。失去獨子的母親,雖然精心挑選了妹妹的兒子來繼承帝國大統(tǒng),但是心境卻再也無法恢復……
光緒十一年(1881年),清廷按照慈禧太后旨意,開始準備光緒皇帝未來大婚典禮的用瓷。但是,這一批瓷器卻不再像之前同治皇帝大婚用瓷那樣,有著自身鮮明的特點。不僅沒用為皇后專門燒造的妝奩用瓷,也沒用專門燒造宴飲用瓷。也許,這是在特意避免觸及母親心中的那份痛……
大雅齋瓷器——
40歲的慈禧“致青春”
皇室的女子,講求閨秀文風。作為一國太后,更應成為舉國的表率。四十歲的慈禧,或許是為了自己特別的壽辰,而訂制了署有自己畫室名字的瓷器——大雅齋瓷器。
大雅齋,是圓明園“天地一家春”景區(qū)內(nèi)一處建筑的名稱。咸豐五年(1855年),咸豐皇帝曾寫掛“平安室”、“天地一家春”的兩面“大雅齋”匾,賜予圓明園中年輕的慈禧。就是在圓明園中,慈禧生下了同治皇帝。
1860年,圓明園毀于英法聯(lián)軍的大火,大雅齋也付之一炬。同治十二年(1873年),同治皇帝曾想重建圓明園大雅齋,而最終因皇帝駕崩等原因而作罷。然而,紫禁城內(nèi),卻仍舊保留“大雅齋”匾額于長春宮中,作為供慈禧皇太后繪畫習字的畫室。
光緒時期的“大雅齋”款瓷器,或許正是為這兩處建筑特別燒造的慈禧皇太后專用瓷。因為是為自己訂制,所以“大雅齋”款瓷器帶有鮮明的女性色彩——諸器色調(diào)光鮮、色彩明麗、器形多樣、繪畫精美。與同時期其他官、民窯器物相比,無論在質(zhì)地和工藝上都最為考究,體現(xiàn)了光緒朝御窯瓷器的最高水平。
同治十三年(1874年)三月三十日,太監(jiān)劉得印將畫好的大雅齋瓷器畫樣“魚缸、花盆、花瓶紙樣等十五件,合牌花盆、水仙盆樣等十八件”,交予造辦處并傳景德鎮(zhèn)御器廠燒造。同年,同治皇帝駕崩。獨子的去世,加之燒造時間緊促,使得這批大雅齋瓷器于光緒元年和二年,方始燒成。
以“大雅齋”為自己書齋畫室的名字,慈禧懷念著當年在圓明園中年輕的時光。為了致青春,在同治時期,年輕的皇太后還曾在景德鎮(zhèn)御窯廠燒造專門繪有蘭草的花神杯。就是在那曾經(jīng)的咸豐二年(1852年)五月,17歲的葉赫那拉氏進入了咸豐皇帝的視線,初封蘭貴人。于是蘭草,成為她的最愛。在此后的生活中,在精美的瓷器上,在華美的服飾上,蘭草一再出現(xiàn)。
萬壽節(jié)用瓷——
50歲的慈禧盡顯統(tǒng)治者權(quán)勢
萬壽節(jié),是宮中最為重要的節(jié)日,尤其是大壽的時候。作為一個日漸年老的女人,皇太后對自己生辰慶典活動極為重視,并熱衷于此。喜愛熱鬧,對于一個曾經(jīng)喪子的老年女子來說,想來也不是什么錯事。但她,因是帝國最高統(tǒng)治者,于是,一切皆有了國家的意義。慈禧的壽辰,除了改建紫禁城宮殿、修建頤和園外,還欽命景德鎮(zhèn)御窯廠燒制大批萬壽用瓷進呈。所制官窯瓷器于光緒一朝規(guī)模最大、數(shù)量最多,造型式樣幾乎囊括了傳統(tǒng)的各類器形。
此外,光緒十年(1884年),為慶祝慈禧皇太后50歲壽辰,在慈禧紫禁城舊居儲秀宮內(nèi),改建“體和殿”,并沿用當年四十壽辰燒造“大雅齋”款瓷器舊例,于光緒十二年(1882年)燒造“體和殿”款瓷器——由景德鎮(zhèn)御窯廠專門燒造的供該殿陳設(shè)和慈禧皇太后用膳的御用瓷器。
在這以后,光緒二十年(1894年)與光緒三十年(1904年),御窯廠為慈禧太后60歲、70歲生日大壽慶典,而燒造萬壽節(jié)用瓷。此時的太后,年紀已老了。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欲,彰顯自己的權(quán)勢,慈禧每次都耗費大量的銀兩,燒造御用萬壽節(jié)用瓷,以致入不敷出。最終,在主管銀財?shù)膽舨糠磳β曋,慈禧于光緒三十年不得不下懿旨“所有傳辦瓷器,著即停止”。其時所制,器物色彩、圖案鮮艷奪目,寓意吉祥,反映著一位老年女性的色彩。
自慈禧太后垂簾聽政,開始成為帝國的統(tǒng)治者以后,御窯廠為她的萬壽慶典共大規(guī)模燒造過四次瓷器,分別為慈禧太后四十萬壽慶典的大雅齋瓷器、五十萬壽慶典的體和殿瓷器,以及后期六十、七十萬壽慶典用瓷。這四次萬壽慶典用瓷及之前的同治大婚瓷器,映照著一個女人年華的衰老,以及一個帝國的余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