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琺瑯彩美人教子筆筒
清代(乾隆)
高17.2cm 口徑21.5cm 底徑20.6cm
腹身圓柱形,內壁陡直,施豆青釉,外壁繪美人帶子圖案,側面繪蕉葉紋,余地填六角蒲紋,底部玉璧形底足,內有礬紅款六字無框篆書款。
清代瓷質筆筒簡介:
瓷制筆筒自明代起便開始燒制,但工藝相對簡單,到了清代,隨著制瓷業(yè)的高度繁榮,清代瓷器筆筒也發(fā)展到了鼎盛時期,工藝水平之高、品種涉獵之廣,前所未見,具有極高的觀賞和收藏價值。
根據(jù)目前已有的研究表明,清代瓷器筆筒品種繁多,青花、釉里紅、墨彩、五彩、粉彩、斗彩等工藝異彩紛呈,百花奇放,體現(xiàn)出瓷器燒制的極高水平。
解析:
青花筆筒:由于當時的青花工藝發(fā)展到了很高的水平,不僅發(fā)色純正、顏色亮麗,而且分水法的出現(xiàn)也使得其具有很高的藝術水平。因此清代瓷器筆筒中以青花繪制的筆筒數(shù)量很多,而且其上的裝飾題材也極為豐富,包含繪畫或詩詞歌賦,觀賞性極強。
釉里紅筆筒:雖然釉里紅最早出現(xiàn)在元代,但當時的藝術水平并不高,到了清代,釉里紅才得到了極大的發(fā)展,成為清代瓷器筆筒中頗具特色的一個代表,而且還涌現(xiàn)出許多新品種,如青花釉里紅、釉里紅加彩等。故宮所藏釉里紅筆筒,主要是一些題寫辭賦,或書寫百壽字之器。
墨彩筆筒:該種品類在清代瓷器筆筒中獨樹一幟,墨彩工藝以鐵和錳等礦物質為主要呈色劑,在燒好的素胎上繪畫紋飾,再經(jīng)低溫烘燒而成。它的藝術表現(xiàn)力非常強,特別是在白釉色地的襯托下,圖案更顯得黑白分明,濃郁晶亮,此品種一直延續(xù)燒至清末和民國時期,但后世墨彩均為輕描淡寫,遠不及康熙時漆黑厚重。此類筆筒的裝飾效果非常突出,一些器物往往一面以墨彩加繪五彩繪畫紋飾,一面以墨彩題寫詩文,或整篇以墨彩題寫詩文。
五彩筆筒:五彩是釉上彩繪的一種工藝,“五”是言其色彩豐富。清代瓷器筆筒中的五彩筆筒以其淡雅的色調、精湛的繪畫,在陶瓷史上獨領風騷。在清宮舊藏康熙五彩筆筒中,以白地五彩為主,紋飾多為山水人物、花鳥蟲魚。
釉彩筆筒:在清代瓷器筆筒中,釉彩筆筒占據(jù)了相當大的比例,此類中包括青釉、紅釉等單色釉裝飾而成的筆筒,此種作品青者蔥翠鮮亮,紅者明艷絢目,具有極高的觀賞性。而灑藍釉、琺花釉等更是將筆筒的裝飾效果推進到一個更高的層次,展現(xiàn)出當時高超的制瓷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