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 和
左起:漢代女俑、隋代長治批帛女俑、元黑陶侍女俑一對、明代彩繪高發(fā)髻女俑。
古俑是中國古代器物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最早是專指古代墓中隨葬用的偶人,后來外延有所擴大,有生命的家禽牲畜以及想象中的神靈的摹擬品也被納入其中。因為俑的使用是為了使死者能在冥世繼續(xù)如生前一樣生活,所以俑真實負載了古代社會的各種信息,對研究古代的輿服制度、軍陣排布、生活方式乃至中西文化交流皆有重要的意義。古人認為,人死后靈魂不滅,因而對待死人要像對待活人一樣,凡是死者生前使用過的東西都要埋葬到墳?zāi)怪泄┧碛,國家愈大、家庭愈富,墳(zāi)怪新裨岬奈锲肪驮截S富、精美。
“女神”是現(xiàn)代社會的一個熱詞,我們不妨通過我國各時期出土的女俑來看看古代中國各朝代女子的神采風姿。
漢代女俑
漢代時期的女俑主要是陶俑。從衣著來看,那一時期中國女性的穿著寬衣博帶、深具古風,衣著質(zhì)樸簡單,顏色以素白為主。面貌多披發(fā)后笈,額頭寬廣,眉眼細長,神態(tài)安詳且謙謙有禮。
南北朝女俑
南北朝時期是漢民族與各少數(shù)民族交融的時代,這時的女俑仍以陶俑為主,不過做工精細,身材修長勻稱,衣著鮮艷,多以紅色為主,長袖長裙,多飄帶。神情恬淡、姿態(tài)俊秀高雅。發(fā)型多為高髻和分髻,從神情與形態(tài)上看,高髻多為貴婦,分髻多為仆婦。
隋代女俑
隋代是一個存在很短暫的朝代,這個時期的女俑有陶俑也有瓷俑,在造型與神態(tài)上承接了南北朝時瘦骨清相的風格,身材修長而俊美。不過這時的女俑衣色多質(zhì)樸,以黃、白為主。且因為隋是代北周而立,風格上仍有漢民族與胡人相融合的特點,主要表現(xiàn)在頭飾上千姿百態(tài),很有特色。
唐代女俑
唐代一個富強而張揚的時代,女俑多以陶俑和三彩俑為主,個個都是濃妝艷抹、衣著華麗。那是個以豐滿為美的年代,女俑也大多是身材豐腴,神態(tài)富貴而悠閑。而且有的女俑抱狗玩鳥,可見當時人們生活之富裕與安定,心態(tài)之平和與寬厚。唐以后,宋代多薄葬,少見女俑。
金代女俑
金代女俑多以紅綠彩瓷俑為主。色彩艷麗,可能與金代為少數(shù)民族建立有關(guān),不過這一時期的女俑在衣著色彩上分別很大,有的女俑衣著簡單淡雅,神態(tài)清閑。有的女俑衣著富貴華美,神態(tài)雍容。有考證認為這可能與當時的階級地位有關(guān),也有些收藏者認為衣著華美艷麗,富貴雍容的多為仙神,衣著素雅者多為百姓。
元代女俑
元代女俑出土不多,多以黑陶俑為主。元代女俑從衣著打扮上看多帶有蒙古民族的特點。不過因為這一時期的女俑多為黑陶燒造,色彩上不明顯,所以只能憑感覺認為是以素淡為主了。
明代女俑
明代女俑少見,多以山西地區(qū)出土的明三彩或山西地區(qū)的法華彩女俑為主。這一時期的女俑生活氣息濃厚,表現(xiàn)現(xiàn)實生活特征明顯。少見貴婦俑,女俑多以仆婦或媒人形象出現(xiàn),神態(tài)上嬉笑怒罵皆有,比較寫實。色彩上多以綠白釉或藍紫的法華釉為主,時代特征非常明顯。清代幾乎沒有女俑出現(xiàn)。(摘自《寧夏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