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女》
惠安女穿著的具有古老傳統(tǒng)的服飾主要是:頭披鮮艷的小朵花巾,捂住雙頰下頜,上身穿斜襟衫,又短又狹,露出肚皮,下穿黑褲,又寬又大。這種服飾在全國獨具一格,尤引人注目。具有很強的色彩感染力,被視為“中國服飾精華的一部分”。解放初留傳至今的一首打油詩形象地勾畫出了惠東女傳統(tǒng)服裝的特征:“封建頭,民主肚,節(jié)約衣,浪費褲。”惠安女的頭部被頭笠和頭巾包裹得僅露出一張臉——“封建”;而腰、腹部卻暴露無遺——“民主”。大筒褲的褲腳寬達0.4米——“浪費”;上衣卻短得連肚臍也遮不住——“節(jié)約”。于是,所謂“封建”與“民主”,“節(jié)約”與“浪費”,在惠東女的身上有機地結(jié)合在一起,表達了一種內(nèi)涵豐富、既矛盾又統(tǒng)一和諧的審美觀。不過,自改革開放以來,越來越多的年輕惠東女穿著慢慢地時尚化了,35歲以下的惠安女已經(jīng)幾乎不穿傳統(tǒng)服飾。
《惠海風(fēng)情》
惠安女上身穿“節(jié)約衫”,比過去的“接袖衫”和“綴做衫”更富有裝飾性。即減去過去繁雜的拼接工藝,胸圍、袖管收縮緊貼著胸部和手臂,充分襯托出婦女身上的曲線;衣袖長僅至小臂的一半,袖口滾接二環(huán)節(jié),一環(huán)為黃或金黃色,一環(huán)花布;衣長僅至臍位,衣沿是大幅度的橢圓形,向外彎展至袖攏,使腰間五彩塑料絲褲帶和銀褲鏈顯耀示人,又可避免勞動時弄臟衣沿衣袖。布色在冬春季多藍、黑色,夏季多蘋果綠、白地柳條線或兩色套裝。婦女婚裝則用全套黑色絲綢衣服!
惠安女下身穿的褲子,凡四、五十歲以上婦女多穿漢裝“曠(寬)褲”,年輕婦女多穿褲管寬大的西裝褲,用黑色線布或尼龍布制成。腰部扎有紅、藍色塑料褲帶,已婚者常加上銀褲鏈,寬度由一股至八股不等,以多股為佳。褲式腰圍小、臀圍大,褲筒僅為三十厘米,既美觀又便于勞動!
惠東老年婦女一般在腦后梳一發(fā)髻,近似長方形,然后套上發(fā)網(wǎng),壓平,左右各插一個別子,上方和中部各插一支梅花,再圍上一條黑巾,用飾有珠花的別針別上。 此外,年長的惠安女還有在門牙兩側(cè)各鑲一顆金牙做裝飾的習(xí)俗,現(xiàn)已不再盛行!
另外惠安女為何偏偏要露出肚皮來呢?這里有個傳說:有一次皇帝南巡要路過此地,地方官吏為顯其所轄庶民十分富足,于是下令打制銀腰帶系于女人褲腰上,同時弄短上衣以便讓銀腰帶顯露出來。此后,佩帶銀腰帶作為一種財富的象征一直流傳下來!
《惠女姐妹》
類型
惠安女特殊服飾,可分為崇武城外、山霞和小岞、凈峰兩個類型,她們都頭戴黃斗笠,笠內(nèi)也綴上各種絨花和塑料花。不同的是,前者斗笠較大、厚、重,邊沿稍有彎曲;后者斗笠較細(xì)、薄、輕、小。后者也蒙上頭巾,但頭巾上綴有紅色小花蕾,中青年婦女多把雙辮子折在頭頂?shù)膬蓚?cè),包上頭巾似有梭角的感覺。手上也提有黃色竹籃。在頭頂前方還別著一至三把塑料梳子,未婚青年婦女頭發(fā)還留有劉海;莅才^戴的斗笠涂上黃漆,具有防日曬雨淋作用;^巾為四方形,一般是白底上綴綠或藍色小花,或是綠或藍底上綴小白花,折成三角形包系頭上,有擋風(fēng)防沙、御寒保暖和保護發(fā)型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