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菩薩可以顯化為多種寶相,《楞嚴經(jīng)》也有明確記載:“故我能現(xiàn)眾多妙容,能說無邊秘密神咒,其中或現(xiàn)一首、三首、五首、七首、九首、十一首,如是乃至一百八首、千首、萬首、八萬四千爍迦羅首;二臂、四臂、六臂、八臂、十臂、十二臂、十四、十六、十八、二十,至二十四,如是乃至一百八臂、千臂、萬臂、八萬四千母陀羅臂;二目、三目、四目、九目,如是乃至一百八目、千目、萬目、八萬四千清凈寶目;或慈,或威、或定、或慧,救護眾生,得大自在。”依據(jù)觀音菩薩隨意顯化這一特點,觀音菩薩傳入中國后,在中國各佛教宗派和中國民間又各各供奉著各種觀音,如密宗所傳為六觀音,天臺宗所傳也為六觀音,中國民間則盛傳三十三觀音。
密宗六觀音為千手千眼觀音、圣觀音、馬頭觀音、十一面觀音、準胝觀音和如意輪觀音。分別簡述如下:
千手千眼觀音:又稱“千眼千臂觀音”,簡稱“千手觀音”、“大悲觀音”。據(jù)密宗經(jīng)典《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jīng)》所記,觀音菩薩在“無量億劫”前聽千光王靜住如來說法,就發(fā)誓要“利益安樂一切眾生”,于是身上長出了千手千眼。千眼表示遍觀世間,千手表示遍護眾生。其形象分兩種。一是實有千手千眼。其典型造像為首戴寶冠,冠有化佛。面有三眼,臂有千首,千手掌上又各有一眼。千手為法身八手,手最大,其中二手作合掌狀,其他六手各執(zhí)法器。報身四十手,稍細小,其中二手合掌,其他三十八首各執(zhí)法器;砭虐傥迨,皆于手中各執(zhí)兵器。二是簡化了的千手千眼觀音,實為四十手眼觀音。典型造像多是兩眼兩手下,左右各有二十手,手中各有一眼,共四十手四十眼。四十手眼各配上二十五有(欲界十四有、色界七有、無色界四有),也成千手千眼。
圣觀音:亦稱“正觀音”、“圣觀自在”,是觀音各種寶相的總代表,一般所說的觀音即正觀音。一面兩臂的圣觀音可說是觀音菩薩的標準像。形象是頭戴寶冠或作寶髻,寶冠中有化身阿彌陀佛形象,結(jié)跏趺坐于蓮花座上,也有站于蓮花座上的。手中或持蓮花或結(jié)印相,妙相莊嚴。
馬頭觀音:亦稱“馬頭觀世音菩薩”、“馬頭菩薩”、“馬頭大士”、“馬頭明王”等。形象是以馬置于頭,和一般溫柔慈悲的觀音像截然不同,此觀音面呈忿怒相。頭發(fā)倒豎,雙目圓睜上吊,獠牙顯露凸出,恐怖威嚴,勇武神氣,一般右手捻蓮花,左手持長柄大斧,或坐或立。此觀音以照破眾生瞑暗、擊毀惡趣苦惱、摧伏妖魔和各種魔障為本愿。
十一面觀音:此觀音以具有十一個顏面而得名。十一張顏面面貌不一,重疊而上排列,有如寶塔。描述此觀音像的佛典有北周耶舍崛多譯《十一面觀世音神咒經(jīng)》;唐玄奘譯《十一面神咒心經(jīng)》;唐不空譯《十一面觀自在菩薩心密言念誦儀規(guī)經(jīng)》。其形象為,正面三面為菩薩善面慈悲相;左側(cè)三面為瞋怒相,右側(cè)三面為獠牙上出相;中間后一面作暴露大笑相;頂上一面作佛面。十一面上各戴寶冠,寶冠中有阿彌陀佛像。十一面觀音前后左右十面代表大乘修行的十個階位,即十地,修習內(nèi)容為施、戒、忍、精進、靜慮、般若(智慧)、方便善巧、愿、力、智等十項。上面的佛面則代表十一地——佛果。
如意輪觀音:因手持如意寶珠和輪寶,故名。據(jù)《觀自在如意輪菩薩瑜伽》記,形象為“手持如意輪,六臂身金色”。多為坐像,其姿態(tài)為豎右膝,右臂一只手支面頤,左膝盤坐,是為“思維相”。此觀音所持如意寶珠和輪寶分別表示滿足眾生祈禱和法輪常轉(zhuǎn)。六手也各有寓意:右方第一手意為誓愿救拔地獄道;第二手托如意寶珠于胸前,意為誓愿實現(xiàn)一切愿望,救拔餓鬼道;第三手持數(shù)珠倚膝,意為誓愿救拔畜生道。左方第一手置于蓮花瓣上,或按在山形物即“光明山”上,意為誓愿救拔阿修羅道;第二手持蓮花,意為誓愿救拔人間界;第三手捧于眉前,意為誓愿救拔天界。如意輪觀音救助六道眾生之宏愿于六手中得到全面顯示。
準胝(zhi)觀音:亦名“準提觀音”、“準提佛母”、“尊提觀音”等。“準胝”意譯為“七億佛母”、“三世諸佛之母”,六道中導(dǎo)化餓鬼道。其形象為二臂、四臂至八十四臂,坐于出水蓮花上,下有二龍王支撐。
天臺宗崇奉六觀音為大悲觀音、大慈觀音、師子無畏觀音、大光普照觀音、天人丈夫觀音、大梵深遠觀音。《摩訶止觀》對天臺宗六觀音作了簡要說明:“大悲觀世音破地獄道三障,此道苦最重,宜用‘大悲’;大慈觀世音破餓鬼道三障,此道饑渴,宜用‘大慈’;師子無畏觀世音破畜生道三障,獸王威猛,宜用‘無畏’;大光普照觀世音破阿修羅三障,其道猜忌嫉疑,宜用‘普照’;天人丈夫觀世音破人道三障,人道有事理,事伏憍慢稱‘天人’,理則見佛性,稱‘丈夫’;大梵深遠觀世音破天道三障,‘梵’是天王,標王得臣。”
中國民間流傳的三十三觀音:(1)楊枝觀音:造型為立像,手持凈瓶、楊枝,常戴女式風貌和披肩長巾。(2)龍頭觀音:造型為云中乘龍。(3)持經(jīng)觀音:坐在崎嶇巖石上,手持經(jīng)卷。(4)圓光觀音:合掌坐于巖石上,身后現(xiàn)圓光火焰。(5)游戲觀音:乘五色云,左手放于偏臍處。(6)白衣觀音:身披白衣,左手持蓮花,右手作與愿印。(7)臥蓮觀音:臥于池中蓮花之上。(8)瀧見觀音:坐巖石觀賞瀑泉。(9)施藥觀音:手持藥草。(10)魚籃觀音:手提魚籃。(11)德王觀音:趺坐于巖畔,左手置膝上,右手持樹枝。(12)水月觀音:法相現(xiàn)身月色水光中。(13)一葉觀音:乘一片蓮花飄于水面。(14)青頸觀音:坐于斷巖,右膝立起,右手置膝,左手扶巖壁。(15)威德觀音:坐巖畔,左手執(zhí)金剛杵,右手持蓮花,作觀水狀。(16)延命觀音:頭戴寶冠,或著白衣,手持草藥赤檉柳。(17)眾寶觀音:坐地上,右手向地,左手放在彎膝上,身掛寶物。(18)巖戶觀音:在山洞中打坐,欣賞水面。(19)能凈觀音:佇立海巖邊上,望海沉思。(20)阿耨觀音:左膝倚于巖上,兩手相交,眺望海景。(21)阿摩提觀音:三目四臂,乘白獅,身有光焰,天衣瓔珞,手持寶棍,怒目瞋容。(22)葉衣觀音:四臂,身披千葉衣,頭戴寶冠,冠上有無量壽佛像。(23)琉璃觀音:乘一片蓮葉,雙手捧琉璃壺,輕浮水面。(24)多羅觀音:直立乘云,合掌持青蓮花。(25)蛤蜊觀音:乘蛤蜊上,或居于兩扇蛤蜊殼中。(26)六時觀音:左手執(zhí)摩尼寶珠,右手持梵筴,立像,常作居士裝束。(27)普慈觀音:頭戴天冠,身披天衣,立于山岳之上,為大自在之化身形象。(28)馬郎婦觀音:右手持《法華經(jīng)》,左手持頭骸骨,為民婦形象。(29)合掌觀音:合掌立于蓮臺上。(30)一如觀音:坐于云中蓮座上,立左膝,作飛行狀。(31)不二觀音:兩手重疊,在水中坐蓮葉上。(32)持蓮觀音:坐蓮葉,持蓮莖,常作童女或童男面孔。(33)灑水觀音:又稱“滴水觀音”,右手執(zhí)灑杖,左手執(zhí)灑水器,作灑水相;或作右手持瓶瀉水狀。
除三十三觀音外,中國民間還有大量各不相同的觀音,如自在觀音、不空羂索觀音、送子觀音、三面觀音、不肯去觀音、鰲頭觀音等等。觀音變化形象之多,在佛教圣眾中可以說是獨一無二,這一現(xiàn)象本身也就是觀音菩薩最受萬民百姓崇信的證明。即是說,是因為萬民百姓最崇敬觀音菩薩,相信觀音菩薩,萬民百姓才創(chuàng)造了這樣眾多的觀音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