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花薝葡紋盞?趶15厘米,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南宋吉州窯窯變釉罐
南宋吉州窯剪紙貼鳳紋碗
宋代虎皮紋長頸瓶,吉州窯址出土
傳世吉州窯盞幾乎均存在或多或少的釉層剝落現(xiàn)象
吉州窯是江西南部地區(qū)一座歷史名窯,坐落在吉安縣永和鎮(zhèn)。永和鎮(zhèn)乃古東昌縣城所在地,屬吉州管轄,故名為吉州窯,又可稱為永和窯。吉州窯窯工們發(fā)明了多種獨特的裝飾手法,例如剪紙貼花、彩釉裝飾、釉面刻花剔花等等,其中黑釉木葉貼花裝飾僅見于吉州窯。近年來國際市場吉州窯各類彩繪瓷器價格普遍走高,2010年法國拍賣一件宋吉州窯剪紙貼花圓盞,成交價為130萬。
黑釉木葉貼花裝飾為獨家
明《東昌志》載:“永和名東昌,地舊屬泰和,宋元豐間割屬廬陵,遂以泰和為西昌,永和為東昌。東昌之名肇于此。”“至五代時,民聚其地,耕且陶焉。”“周顯德初,謂之高唐鄉(xiāng)臨江里瓷窯團,有團軍主之。及宋寑盛,景德中為鎮(zhèn)市,置監(jiān)鎮(zhèn)司,掌磁窯煙火事,辟坊巷六街三市,附而居者至數(shù)千家。”這段記載十分清楚地陳述了吉州窯的發(fā)展情況。而《吉安縣志》卷八載:“宋末,(吉州窯)土盡窯變,故移之浮梁。”《青原山志》卷二也說:“宋時開窯取雞崗、龍度膩土作器,四方鱗集,炳火數(shù)千家。宋末土盡窯變,故多之余干。”明代早期人曹昭在其《格古要論》中說:“(吉州窯)今其窯尚有遺跡,永樂年中掘有遺物。”可見宋末吉州窯已漸衰落,或還有不成規(guī)模的個體行為繼續(xù),而元代終于停燒。到了明早期就只剩下一片廢窯遺址了。
在中國陶瓷史上,吉州窯的地位十分重要,是宋元時南方彩繪瓷器的代表,與北方的磁州窯遙相呼應,一脈相傳。吉州窯窯工們發(fā)明了多種獨特的裝飾手法,例如剪紙貼花、彩釉裝飾、釉面刻花剔花等等,其中黑釉木葉貼花裝飾僅見于吉州窯。
剪紙貼花紋飾多樣趣味足
傳世吉州窯木葉貼花器有單葉、雙葉,還有三葉分檔的,以單葉為最多。
剪紙貼花也是非常獨特的一種裝飾手法,紋飾多樣,趣味盎然。通常見有兩兩相對的飛鳳或一鳳一花,或三朵窗花相對成鼎式,或四點吉祥圖案分列成菱形,或多朵梅花散落于盞中,間或亦有見于窗花之外再加剪紙花邊的。吉祥窗花常伴有吉祥文字,如“金玉滿堂”,“福壽康寧”,“壽山福海”,“福祿壽”等等。
吉州窯器釉層易開片脫落
吉州窯器的彩繪與北方磁州窯系的彩繪有許多共通之處,多以民間常見生活現(xiàn)象以及中國傳統(tǒng)的吉祥圖案入畫,如蓮池鴛鴦紋、折枝牡丹紋、雙鴨戲水紋、喜(鵲)上眉(梅)梢紋、躍鹿靈芝紋等等。這也說明吉州窯瓷器銷售市場是在國內,且產品定位主要是面向民間。
吉州窯器普遍磁化程度低,以手叩之,聲沉而啞,這是因為窯溫略低所致。故吉州窯器釉層極易開片,且開片之后容易脫落,特別是口沿部分更是如此,因此,傳世吉州窯盞幾乎均存在或多或少的釉層剝落現(xiàn)象。過去常見以補彩方式進行修復以冒充完整器,近來又見有鑲嵌銀口再加做舊以掩蓋口沿剝釉的方式出現(xiàn),須引起注意。
吉州窯在裝飾技藝上,除釉上彩繪外,還有一部份是釉下彩繪,這對后來的青花瓷的發(fā)展具有非常大的影響。
市場
黑釉剔彩大梅瓶估價超過300萬美元
近年來國際市場吉州窯各類彩繪瓷器價格普遍走高,2010年法國拍賣一件宋吉州窯剪紙貼花圓盞,成交價為130萬,2007年德國納高拍賣行拍出一件吉州窯綠地黑花彩繪花卉紋玉壺春瓶,成交價380余萬。去年下半年至今年初深圳博物館曾舉辦中國黑釉器特展,其中展出不少吉州窯精品,一件宋吉州窯黑釉剔彩大梅瓶十分引人注目,估價超過300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