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期陶瓷的文化可謂登峰造極,清代共有帝皇十個,均有帝皇紀年款的瓷器傳世,他們依次是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tǒng)。清代陶瓷生產(chǎn),除以景德鎮(zhèn)的官窯為中心外,各地民窯都極為昌盛興隆,并得到很大的成就,尤其西風漸進,陶瓷外銷,西洋原料及技術(shù)的傳入,受到外來影響,使陶瓷業(yè)更為豐富而多采多姿,也由於量產(chǎn)及仿制成風,畫院追求工細纖巧,雖有驚人之作,但少創(chuàng)意而流於匠氣。
一、順治時期
順治官窯器并不多見以書寫“大清順治年制”兩行六字楷書青花款為主,也有寫“順治年制”四字款。款字用筆有力、起筆見峰、劃多下拉、勾捺上剔,但整體布局不甚規(guī)整。民窯款較為多樣,有篆書堂名款,如“玉堂佳器”、“梓桑軒”等,有各式花押款、偽托款。祭器多用干支紀年款。
二、康熙時期
款識較多,其官窯款多為“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兩行或三行青花楷書款,晚期有少量篆書款。康熙民窯款識更為多種多樣,有圖記款,如秋葉、角、爵、,還有寓意性圖案,如一枝筆、銀錠、如意等。有光畫雙圈,不寫字的雙圈款。
三、雍正時期
雍正官窯款主要是“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兩行楷書青花雙圈款,也有雙方框款,其次是多用于單色釉瓷上的三行六字篆書款。雍正款識由專人題寫,所以各類瓷器上的字體大致相同?瑫钤缙跒槿须p圈,晚期為雙行雙圈或雙框。“雍正年制”四字篆書刻款主要用在仿均、爐均和茶葉末等器物上。“雍正年制”或“雍正御制”四字楷書堆料款僅用于琺瑯彩瓷。雍正細路民窯器大多數(shù)落各種堂名款,如“正誼書屋”、“澹寧堂”、“望吟閣”等,一般民窯器款則復雜多樣,如用靈芝、香爐、團花款、方塊款、豆腐干款、四朵花款等。
四、乾隆時期
乾隆朝瓷產(chǎn)量極大,官窯款用得最多的是“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書款款字一般以青花書寫為主,但亦有抹紅寫款,在白瓷、茶葉末、珊瑚紅等特殊器物上往往用“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刻款。乾隆民窯款形式也極豐富,堂名款和花押款多大體與正朝相同,故鑒定時有一定的難度。乾隆朝首次出現(xiàn)草記款。乾隆朝款,字體最多,書寫排列形式也最多,且官民窯款字體易混淆。一般來講,官款比民款精、秀、細、潤,而民窯款大都較為粗糙、草率,亦有仿宣德、成化款。
五、嘉慶時期
嘉慶官窯器一般都用“大清嘉慶年制”三行六字篆書款,主要為青花、無欄框。亦有少量楷書款。粉彩器上常見抹紅款。個別器物用刻劃款。 民窯器中有六字篆字方款,亦有“嘉慶年制”四字款,大多十分草率,有的僅寫半邊字,還省減筆劃,稱為草記款,故十分難認。
六、道光時期
道光官窯器一般以“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書青花款為主,也有抹紅款及描金款。茶葉末、爐均釉等器物上則為六字刻款。個別粉彩器上偶見“道光年制”四字紅地描金篆書款。道光時期落有堂名款的如“退思堂制”、“山解竹主人造”等,大多是精品。慎德堂是道光皇帝讀書的地方,后期也成為道光皇帝處理政務(wù)的地方,故題有“慎德堂制”紅款的道光朝瓷器應是道光皇帝的御用瓷。民窯款器亦多有六字或四字紀年款,一般均不太規(guī)整,開始出現(xiàn)百結(jié)圖記款。
七、咸豐及其后的同治、光緒、宣統(tǒng)時期
咸豐及其后的同治、光緒、宣統(tǒng)各朝再次興起楷書題款風氣,大多為六字雙行或六字三行“大清××年制”款?钔饩鶡o圈框,字體工整,清秀修長,有青花、紅彩、金彩、墨彩及刻款等形式。這一時期篆書款不多。其中光緒時署有“大雅齋”、“天地一家春”及“長春同慶”、“永慶長春”等款的官窯器最為精致。民窯款則多無定制,形式較多,同治時多有“同治年制”四字篆書戳記印款及抹紅款。光緒時多偽托款,一般是“康熙年制”或“若深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