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地黑花開光鴨戲紋梅瓶
宋代三彩牡丹紋枕
核心提示|除了花圃里盛開的牡丹,你見過開在文物上,千年不衰的牡丹嗎?昨日,記者走進洛陽博物館,探訪在各種器具上“盛開”的牡丹花:有的盛開在宋代的瓷枕上,有的盛開在清代的掛屏中;有的牡丹盛開在珍寶館里的白釉黑花梅瓶上,有的盛開在慈禧太后御用畫師的筆下。據(jù)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象征著富貴和吉祥的牡丹紋飾始見于唐代,北宋宮廷和民間的使用非常廣泛。洛陽博物館目前展出的文物中,有20余件繪制有牡丹相關的紋飾或者圖案。
【發(fā)現(xiàn)】洛陽文物上的牡丹紋飾始見于唐代
昨日上午,記者在洛陽博物館對開在文物上的牡丹進行探訪。
商代的獸面紋銅觚、戰(zhàn)國的彩繪蟠龍紋陶壺、戰(zhàn)國的狩獵紋銅壺……早期的精美文物不少,但紋飾多以動物、人物為主,到了漢代,彩繪陶器上開始出現(xiàn)花草紋飾,但大多造型簡單,并非“牡丹”。
“牡丹”到底在哪里?
隨后,記者來到展出五代北宋洛陽城文物的一樓第三展廳。牡丹終于出現(xiàn)了!一件青釉印花纏枝牡丹紋瓷碗引起了記者的注意,這個瓷碗外表看起來與現(xiàn)在使用的瓷碗差別不大,但碗內(nèi)有非常精細的牡丹紋飾,一朵牡丹“開”在碗壁上,周邊裝飾著各種枝葉。
在這個瓷碗不遠處,一批牡丹文物“集體”出現(xiàn)了:是宋代的瓷枕,包括珍珠地牡丹紋瓷枕和三彩牡丹紋枕等。據(jù)介紹,瓷枕最早出現(xiàn)于隋代,唐代以后開始批量生產(chǎn),北宋時期進入繁榮期,造型很多,從實用品轉(zhuǎn)為藝術品。記者眼前的這個三彩枕長32厘米,寬19.5厘米,高11厘米,枕面飾單瓣棕黃色牡丹一朵,花蕊呈綠、白色,周飾綠色,光澤濃艷。
“從考古發(fā)現(xiàn)來看,洛陽文物上的牡丹紋飾始見于唐代,興盛于北宋,這與當時人們對牡丹的推崇相吻合。”洛陽博物館一位工作人員說,自隋唐起,隨著牡丹在洛陽人工栽培成功,牡丹圖案開始作為裝飾出現(xiàn),寄寓了人們對生活的美麗憧憬和良好祝愿,還出現(xiàn)了具有獨特魅力和藝術成就的牡丹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