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天變·黑白”陶瓷藝術展在福建晉江五店市蘇獻忠藝術館舉行。德化白瓷和建陽建盞在同一展覽空間不期而遇,黑白交映,讓參觀者大飽眼福。據(jù)悉,展會將免費開放至3月22日,歡迎市民前往參觀。
大宋建窯創(chuàng)始人周建平展示作品
本次陶瓷藝術展展出了“蘊玉瓷莊”第四代傳人蘇獻忠、建陽市華生建盞燒制人廖設生、大宋建窯創(chuàng)始人周建平三位當代陶瓷藝術家的作品,展品包括飛天、仕女等白瓷作品以及兔毫盞、鐵銹斑展,油滴盞等黑瓷作品。
在中國陶瓷工藝史上,青瓷、白瓷、黑瓷三分天下,福建擁攬兩項。德化白瓷傳承千年,素以胎質(zhì)細膩致密、釉層晶瑩玉潤鑄成。建陽黑瓷俗稱“建盞”,始燒制于五代末,為宋代斗茶珍品。當光澤如絹的白瓷遇上古樸厚重的黑瓷會產(chǎn)生什么樣的火花?來蘇獻忠藝術館看看便知。
建盞大師廖設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廖設生,從事建盞研究30多年。這次,他帶來了十幾件作品參展。“欣賞建盞,主要是看它的釉面斑紋。釉面斑紋是燒制過程中自然形成的,坯的性質(zhì)不同,斑點也不相同。可以說,每一件建盞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是孤品。”廖設生說,白瓷細膩,比較多用于工藝品,黑白對比,別有趣味。
建陽市建窯建盞協(xié)會會長韋武說,本次藝術展是白瓷與建盞的首次合作。白瓷的細膩與黑瓷的厚重,相得益彰。他介紹說,建盞已經(jīng)成為建陽的一張文化名片,在中國陶瓷史的地位舉足輕重。黑瓷起源于五代末,宋代最興,受到文人雅客、王公大臣的青睞。在沉寂了800年后,近幾年,黑瓷又得到關注。為了更好地研究建盞,建陽于2013年成立了建窯建盞協(xié)會,并在廈門、廣州、上海、北京等地設立分會。僅一年多的時間,會員人數(shù)就達到了300多。
制瓷鑒定專家葉文程觀展
知名考古學家、制瓷鑒定專家葉文程、廈門華僑歷史博物院趙宏偉等也到場助陣,與制瓷藝術家們進行對話,用獨特的視角解讀白瓷文化和建盞文化。葉文程說,白瓷與黑瓷一黑一北、一南一北,分別被稱為“中國白”、“中國黑”,歷史悠久。倘若“黑白”能強強聯(lián)手,一定能大獲成功。
蘇獻忠是中國瓷都德化唯一百年老字號“蘊玉瓷莊”第四代傳人。他早前也接觸過建盞。他說,黑瓷和白瓷的燒制時間、方法不同,在工藝、材料、燒制等問題上還要斟酌、研究。他表示,如果時機恰當,又碰到好的題材,可以嘗試“黑白”跨界合作。(閩南網(wǎng)記者陳玉玲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