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造型,順治,康熙時,古拙,豐滿,渾厚硬朗挺拔,雍正時的造型秀氣柔和,乾隆時則顯規(guī)整,工藝復雜。嘉慶,道光以后則稚拙笨重。例如康熙時期有自己獨特風格的,如雙鹿尊等,是康熙時期獨有的?傮w來看,雍正、乾隆時期造型創(chuàng)新達幾十種,乾隆之后造型就沒有大的創(chuàng)新了,基本延續(xù)前期的造型特點和風格。
2、胎體,清康熙、雍正、乾隆時期胎土的淘煉發(fā)展到了一個新水平,胎骨結構更緊、更細密、有重量感、可塑性好,為這一時期的瓷器品種呈現(xiàn)多樣化提供了保證。清中晚期的胎土則又向粗糙發(fā)展,器物的胎質多有顆粒和雜質,也顯得疏松,整個瓷器的質量下降明顯。例如康熙時,胎體體重,質地堅硬細密。雍正時有胎質輕薄,細潤,潔白度高。道光以后的胎體厚笨,質地粗松。清代的琢器類腹,頸部接痕極為少見。明代瓷器露底處,常泛火石紅色斑到清代已基本消除。大件器物和早期器物,多為光滑的砂底。順治,康熙時瓷器足型較為多樣,有雙圈層底,斜削式底,二層臺式底,臥底,滾圓泥鰍背形足等。
3、釉面,不及明代肥厚光亮,施釉稀薄,色澤略顯青白。順治,康熙兩朝,釉面平整細膩,胎釉結合緊密,釉面分別呈青白,粉白,醬白,硬亮青等幾種色澤。雍正時釉面細白瑩,多有桔皮皺紋。乾隆時的平整泛青,嘉道以后的不夠平整,波浪明顯。晚清時施釉稀薄,釉質疏松,不夠堅致。清代青花呈色最好的是康熙中晚期,用云南明珠料,呈色是所有青花瓷器中最好的,俗稱“五彩青花”。雍正、乾隆青花有呈色濃郁深沉的特點。
4、紋飾,深受同時期繪畫的影響,御用官窯瓷器,圖案趨向規(guī)范化,用筆細致入微,構圖拘泥,繁縟。早期紋飾中的山水,樹木多采用斧劈皴,并加皴點,古裝仕女高髻秀麗,柔細的花繪采用沒骨畫法。晚期紋飾中的人物面部無神,鼻部隆大。這一時期龍紋形態(tài)不一,既有方頭大額,正肅蒼勁的,也有纖柔細身的,一般為獅子頭,龍發(fā)較多,龍腳明顯突出,兩支腳立體感強,龍身體粗笨,一般畫為四爪和五爪,如同雞爪。清代常常以八寶圖案為輪,螺,傘,蓋,花,罐,魚,腸。另外在清代,由于瓷器工藝受到了西方繪畫藝術的影響,因而在瓷器上出現(xiàn)了具有西方繪畫風格特點的花紋圖案。如在琺瑯瓷器和部分出口瓷器上,時?梢钥吹揭恍├L畫西洋人物,樓房,船和狗之類的花紋圖案。民窯瓷器,寫意寫實并存,用筆豪放。
5、款識,清官窯多署皇帝年號款,多六字、四字的,如“大清康熙年制”、“乾隆年制”等。民窯有干支年款,吉祥語款,私家款及圖記款等。有印,刻,青花,紅釉,金彩,料彩等多種,楷篆均有。例如康熙楷多篆少,前期字體寬大,筆畫粗重而挺拔,頓捺明顯;后期字體漸趨清秀。雍正時期楷,篆并用,款識己定為專人書寫,故各類瓷器上的字體基本一致?瑫秩袡M排雙圓圈體式,是早期流行的款識,款的書法一般寫得柔弱略草,也有少數(shù)款寫得工整有力。六字兩行圍有雙圈或方框豎寫的,時間略晚,字體工整秀麗。乾隆以后篆多楷少,大多書寫規(guī)整,筆道嚴謹,根平豎直,書法生動。嘉慶瓷器款識基本承襲乾隆款識特點:以篆書六字三行為主。官窯款字體工整,結構嚴謹。多用青花書寫,也有紅彩、金彩及刻款。還有少量楷書款。道光時期多篆書,少有楷書。篆款書體為鐵線篆,行筆圓潤流暢;楷書款,圓潤工整,篆書款,六字三行橫排的,無圈欄;六字一行橫排的,多數(shù)落于器外口沿下或中腰。楷書款,多六字三行橫式排列,圍以雙圈環(huán),有青花、金彩、紅彩款及刻款。白釉器青花款與刻款兼有,刻款為六字楷書兩行豎式。窯變釉、茶葉末釉及爐鈞釉器是刻款,為篆書六字三行橫式。
作者: 古市源 來源: 中國文物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