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的器型、燒制工藝、紋飾等是歷代文化藝術(shù)的結(jié)晶。歷代仿制、作偽之風(fēng)之所以盛行,究其原因,一為賞古悅舊,一為利之所趨。瓷器作偽的手法很多.,而其仿制水平也很精湛,幾可亂真。因此,我們不僅要了解作偽的手法,更要掌握歷代瓷器制品的基本特征,以此為標(biāo)準(zhǔn)來進(jìn)行鑒別、辨?zhèn)喂ぷ鳌?br />
1.作偽常用的幾種方法
(1)整器作偽
整器作偽即后人根據(jù)前代的某一器物,照樣或照文獻(xiàn)的記型并無定規(guī),有的甚至是自己創(chuàng)造。
為使所仿之器更酷肖真品,往往來用煙囂(用香火煙薰做舊,但嗅之有味);茶水煮(以土茶水煮器,使器面上有紅褐的茶銹痕);假出土(將所做之偽器故意長期埋入地下,以期整新如舊。尤其是低溫鉛釉的五彩、粉彩、三彩等器,更易于氧化或腐蝕而顯舊氣)等等。然后再入窯復(fù)燒,即復(fù)窯。值得注意的是,這一部分的偽器或仿制品特別多。
(2)部分作偽
部分作偽是指器物的部分(如足、流、手、底、口等)是后補或后配的。后補的有補缺(即在器物破碎后缺少的部分,用石膏、銅、錫、鐵、木、金漆、水泥、油漆等補上);補釉(即在器口磕缺部分或磨口處敷以釉汁,再入火燒之,但往往可看出后施釉面銜接邊際的接痕)。后配的有配腿(因香爐、雕塑、獸類等的腿或足傷殘不全而補配或改變足形);配手、插頭(指佛像等人物體、手、頭缺損而后配,但接口明顯);按把、鑲流嘴(即在缺損把、流嘴的器物上用其他的相類似的器物鑲配上去而成整器)。這一部分的器物在鑒定、辨?zhèn)螘r,只要仔細(xì)觀察基本是能找出其破綻的。因為,原來的器形或釉色與修補后的多少是有差別的,幾乎沒有不留下痕跡的。即使是再好的高手,補的顏色一開始與原器一樣,一段時間以后仍會顯出原形的。
(3)套口、鑲底、后加款
套口有幾種形式。一種是器物口頸破損后,旋削切去肩部以上部分,用另件的器與之嚴(yán)密地進(jìn)行插套鑲接。以肩部的黑線弦紋遮蓋接痕,或在折沿口的下邊內(nèi)外套,往往不易看出,若用手指伸于器口內(nèi)拭摸,即有觸感。另一種是舊器套舊、新口頸。即在舊的器物上套上新的或舊的相仿器物的口頸。如注意接口部分,也是能發(fā)現(xiàn)痕跡的。
鑲底器物底部損壞后,在器底近釉處精密游切,用同類品或其他合適的底足與之鑲接,一般不易顯露痕跡。如康熙器的二層臺階底處的接痕,更不易被發(fā)現(xiàn)。還有一種情況是將新、舊器的底取下,特意改裝,換鑲其他合適的且?guī)Ч俑G款的舊器底,以混充真品,這也是后加款中嵌底款的辦法之一。但往往會將瓶底款與碗、盤底款互用,而露出馬腳。一般講,琢器(如罐、瓶、爐等)的底款書寫得比較緊湊,而圓器(如盤、碗等)款則疏散,且雙圓環(huán)開闊;琢器底款外圍小,圓器底款外圈大。
后加款即在原無款的器物上加款,具體方法有:一種是在原無款的舊器或新仿器上加刻、加書稀有年號款,如有人在宋影青或定窯器上加刻“元祐”或加書“紹熙”、“嘉定”等年款。還有一種是將原無款或有款但損壞或普通款的器底旋切下來,換嵌上帶真款的同類或別類器的款。這種方法民國時較流行,且技術(shù)也很高明。
(4)后加彩
“后加彩”是比較常見的一種作偽手法。其表現(xiàn)手法:一是在舊器脫釉后加刻暗花,施釉后再上彩。如將康熙脫釉的舊器,施描成墨地三彩的品種;二是將舊器改造成新品種。一般將唐、宋、元、明、清各代的素白胎或青花器后掛各種彩色,以混充舊彩器,如將成化青花盤后掛紅釉,成為紅釉青花器等等;更多見的是在清代各朝的素器上后加彩,使其改頭換面,成為粉彩、斗彩、琺瑯彩、三彩、墨彩、金彩等較為名貴的品種。如民國時期,在康熙舊器上后加五彩的偽作很多,繪畫雖深,但神態(tài)不足,色彩也過于鮮艷,且釉面及彩上無自然形成的哈蜊光澤和彩暈;還有一種情況是原器物表面彩繪局部傷缺,按照原樣填補描繪,入明窯烘燒以后掛彩,一般以掛紅彩的較多。
2.辨?zhèn)纬S玫幕痉椒?br />
首先是掌握各時代各類器物的基本特征,將所需鑒別的器物與標(biāo)準(zhǔn)器物對照、比較。
其次,瓷器辨?zhèn)巫罡镜氖菑拇善鞅旧碇。因為,瓷器本身是由胎釉、造型、紋飾及款識和燒制工藝所組成,各時代有各自的特點。另外可以從瓷器所反映的外部特點入手,如瓷器所反映的各時代的文化特征(可以從器形、紋飾上體現(xiàn)出來),瓷器的用途(用作日常生活用器,各地域的不同使用情況)等來辨?zhèn)巍?br />
我們知道,仿瓷(或曰瓷器作偽)之難,第一是胎質(zhì)。因為各時代、各窯口燒制瓷器的胎土是各不相同的,且“瓷質(zhì)之貴,在于瓷泥”,不僅是瓷土的成份不同,其煉泥之法也不同,因此,燒制成器所表現(xiàn)出來的胎骨也是各具特征的。如龍泉窯器與哥窯器均為原處州(今龍泉縣境內(nèi))的窯口,使用的基本是同一地區(qū)的胎土,兩窯胎質(zhì)均白,微帶灰色。但龍泉窯淘煉最純,哥窯則別有紫泥、黑泥兩種。由此,就可分別出龍泉窯器與哥窯器。仿制、偽作之器的胎土則區(qū)別更大,由于時過境遷,很難找到相同的瓷土,這就是辨?zhèn)涡枵莆盏牡谝灰c。第二是造型品名。因為歷代所制之器,造型品名不盡一致,有的稱盤,有的稱盆,甚而有稱為洗的,加之尺寸規(guī)格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定制。歷代仿制作偽之器,一是照藍(lán)本模仿,雖形制正了,但盡寸規(guī)格又不能完全一致,此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仿制作偽之器是根據(jù)文獻(xiàn)或歷代相傳而作,故更差矣,而有些“創(chuàng)造性”的作偽則更無衡量的標(biāo)準(zhǔn)。第三是釉藥。歷代瓷制品的釉藥多為憑經(jīng)驗所得而無文字的記錄,除清唐英首先研究記錄制瓷的方法和釉藥的配方,在他之前幾乎無人做此工作,因些仿制、作偽的器物由于釉藥的配方,各種釉料的比例不同,加之燒造技術(shù),包括窯溫、氣氛的掌握不一致,燒制出來的釉色很難與原器相同,另外,瓷器的紋飾(包括筆法、題材、表現(xiàn)手法)、款識、青花料、彩料等要仿制得如同真品一樣,確實很難。
辨?zhèn)未善饕话悴捎玫姆椒ㄊ牵?br />
(1)分類法:即將各時代的同類器(包括相同器形、相同紋飾題材)理成發(fā)展序列,找出它們的共同點,再找出其不同點,來摸索它們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各時期的特征。
(2)比較法:主要是利用考古發(fā)掘出來的、有地層年代的器物作為標(biāo)準(zhǔn)器物,將所需鑒定、辨?zhèn)蔚钠魑锱c之比較,從而得出鑒別的結(jié)論。
(3)鑒別法:即利用同時代的同類器或不同類器上的時代特征來對照、比較所需鑒別的器物,從而得出綜合鑒別的比較合理的結(jié)論。
總之,鑒定、辨?zhèn)沃袊糯善,用以上三種方法,再從胎質(zhì)、造型、釉料、紋飾、燒制工藝、款識、青花料等幾個方面著眼,在掌握了出土的或傳世的標(biāo)準(zhǔn)器物的前提下是一定能鑒定出好壞,辨別出真?zhèn)蔚摹?br />
有相關(guān)問題需解決可以聯(lián)系小編微信:18521599346 歡迎前來咨詢。槟愕牟仄疯b定評估) 朱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