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人潮事
潮州是“中國瓷都”,而近年來“瓷板畫”藝術發(fā)展更是迅猛,以大型系列瓷板畫《二十四孝圖》的問世為標志性事件而讓潮州瓷板畫藝術名聲大噪。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有誰知道,潮州瓷板畫如今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輝煌的業(yè)績,背后卻有這么一個 群體在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自甘寂寞默默耕耘,“70后”瓷板畫師陳雄(上圖)就是這個群體里的一個典型代表,他在瓷板畫藝術道路上的堅守是又一個“笨鳥先飛”的勵志故事。
啟蒙于老彩瓷廠的作品
自稱“瓷畫人”的陳雄出生于1972年,其被人熟識是因從2009年至今這短短的幾年間,他獲得了國家、省部級各獎項20多項,作品被省級珍品館收藏,自己也評上了高級工藝美術師職稱,并正在申報“省級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然而,對于這些,他沒有半點驕傲,當羊城晚報記者希望他能給講講自己瓷板畫的“藝術人生”時,他謙虛地笑說:“我這還達不到‘藝術’的高度吧,我只是‘瓷板畫匠’。”他說,與其說“藝術人生”,不如說是“奮斗人生”更恰切。
陳雄介紹,自己“瓷板畫人生”的最初熏陶來自于父母工作的那個潮州老彩瓷廠,孩童時期他經(jīng)常跑去該彩瓷廠找父母,所以經(jīng)?吹侥切┚赖奶沾衫L畫作品,他說:“每次看到那些精美的圖畫,我就覺得心里特別舒暢。”而老藝人在陶瓷上輕靈畫畫的技藝更讓他看呆了。“看著老藝人嫻熟的技法,在那么光滑的瓷器上繪畫仍能那么自如,似乎那畫早就在老藝人心中了。”陳雄在回憶這個場面時雙眼發(fā)亮,似乎到現(xiàn)在,老藝人的技法仍活靈活現(xiàn)于其眼前。“那一刻,我愛上了瓷畫!”后來,他就開始央求父母讓他進廠去學習繪畫,那一年,他才14歲。
那個時候,學徒工想成為該潮州彩瓷廠的正式員工先得經(jīng)過嚴格培訓。于是,他決定買書本自學。為了買書,他拼命加班掙錢,有時買上一本精印版的繪畫工具書,就要花掉他半年的積蓄,但他覺得花再多的錢也是值得的。
至此,陳雄每天花在彩瓷廠培訓、自學繪畫的時間不少于16個小時。耳濡目染加上自身努力,他在陶瓷繪畫上的技能突飛猛進,幾年里就由學徒工到能自己設計、生產的正式技術工階段,而后再發(fā)展到成熟的個體創(chuàng)作階段。1994年,他設計出來的樣品已大受歡迎,訂單不斷,他也掘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為能讓更多資金投入到自己喜歡的陶瓷繪畫里邊,他把這第一桶金拿來自己辦廠。
憑著對瓷畫的熟悉及良好的理解力,1997年,他還獨創(chuàng)出很多能提高生產力的技術,比如將手工彩繪陶瓷改為“半手工”形式,使生產速度和質量均提升一個檔次,其參與設計的生產窯爐適合流水線作業(yè),因而擴大了銷售規(guī)模。在這個階段,他繼續(xù)精益求精,1998年11月,他創(chuàng)作的兩件作品被選送參加“廣東省首屆工藝美術名家作品展”,其中一件獲得優(yōu)秀獎,同時兩件均被廣東省工藝美術館收藏。這對他來說,無疑是一個極大的鼓舞,這些,都給他之后的“瓷板畫人生”奠定了雄厚基礎。
逆襲于自家瓷廠的倒閉
由于在工廠擴大生產時資金鏈斷裂,1999年底,陳雄自創(chuàng)的工廠意外倒閉。人生之路總是那么的坎坷,但這反而成了他“瓷板畫人生”的一大轉折點。接下來的十年,他嘗試各種各樣的工作來維持生計,包括開網(wǎng)吧、教小孩畫畫等,但不忘繪畫,還擠時間飽覽國學哲學、人文歷史、天文地理等方面的書籍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蘊,并慢慢地潛心研究起國畫的山水畫來。之所以選擇山水畫,是因為山水能使人心胸開闊,更顯“澄懷觀道”的思想,由此將山水畫融入了瓷板畫藝術范疇。
2008年年底一次偶然的機會,陳雄遇到潮州陶瓷界的名師謝金英,謝師看到其作品后提醒他,不妨去參加一些“工藝美術評比活動”。受啟發(fā)的他決心試試。于是,陳雄把自己的作品拿去參評,沒想到竟獲得了人生第一項“工藝美術獎項”—“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展”銀獎。從此,他開始進入“山水瓷板畫”的藝術創(chuàng)作這一全新領域。
他笑說:“我有一個夢想,那便是在有生之年能夠走遍名山大川,汲取更多大自然的精華和人文精華,化作山水畫的詩情畫意,記錄在潮州瓷板畫這一藝術載體的作品里,讓后人也能感受到潮州瓷板畫的人文魅力,接受潮州博大精深‘潮文化’的熏陶,這是我的瓷板畫‘潮州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