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文物大展將于今天下午在國家博物館拉開帷幕。這場本年度最重要的展覽匯聚了全國16個省區(qū)市的400余件文物精品,多層面立體地向世人展示了絲綢之路的燦爛文化,其中張騫墓出土的封泥等一批國寶更是首次亮相。
張騫墓出土的封泥,是自1938年出土以來首次與觀眾見面;法門寺地宮出土的鎏金銀捧真身菩薩,是首次離開法門寺對外展出;董欽鎏金佛造像則是西安博物院的鎮(zhèn)館之寶……此次展覽中的每件展品都背景深厚。展覽首次將草原絲綢之路、沙漠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統(tǒng)一起來,觀眾可以在2900余平方米的展廳內,將這些歷史一覽無遺,感受從漢晉至隋唐時期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印記。
據(jù)了解,此次展出的400余件文物分別來自新疆、青海、甘肅、寧夏、陜西、山西、河南、廣東、福建、湖南、上海、江蘇、山東、安徽、四川等16個省區(qū)市的44家文物機構,年代跨度從戰(zhàn)國至明清,質地包括金、銀、銅、石、玻璃、織物、紙、陶、瓷等,類別涉及青銅器、金銀器、玻璃器、陶瓷器、絲綢、文書、壁畫、石雕等,其中大部分文物是一級文物。
展覽將持續(xù)到2015年1月4日。其間,國博還將推出4場以“重游絲綢之路”為主題的公共教育活動�;顒右�6歲至12歲少年兒童為主體,通過“繪制地圖”、“展廳參觀”、“動手體驗”等環(huán)節(jié),讓小觀眾比較系統(tǒng)全面地了解“絲綢之路”所帶來的中西文化交流與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