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是中國古代的偉大發(fā)明之一,在西晉,甚至更早的東漢時期,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盛唐時期,中國的陶瓷已能大量生產(chǎn),并成為商品進入國際市場,東銷日本、朝鮮,西銷中亞、西亞、阿拉伯地區(qū),成為各地人民喜愛的實用藝術品。唐代外銷的產(chǎn)品,除了絢麗多姿的“唐三彩”陶器外,主要是南方的越窯系青瓷和北方的邢窯系白瓷。
到了宋元時期,航海事業(yè)也迅速發(fā)展,中國陶瓷是海洋貿(mào)易中重要的商品之一,其貿(mào)易范圍也遠超過唐代,西線海運可達地中海、紅海及東非海岸一帶。又自北宋以來,中國海舶都用陶瓷作為壓艙物。當時的貿(mào)易瓷,大多為阿拉伯商人所壟斷,其中一部分通過土耳其的伊斯坦堡等地,轉口貿(mào)易全歐洲。
在元明時期,首先受到西方世界歡迎的是青花陶瓷。最初,青花瓷的產(chǎn)地僅景德鎮(zhèn)一地,只銷往南洋和近東一帶,但到了明代,其制作和銷售有了極大的擴展。明永樂、宜德時期,鄭和七次下西洋,他的船隊帶出去許多陶瓷,擴大了中國陶瓷在世界的影響和銷售。
明代后期,中國陶瓷傳到了歐洲大陸,其高雅的藝術風格與精湛的制作技術,吸引了那些自詡為物質文明的歐洲上流社會人士,皇家的書室廳堂、王公貴族的婚誕慶典場所,中國的青花瓷被列為上品。新航路的開闢,使歐洲成為擁有大量中國陶瓷的地區(qū)。由于消費者的喜愛,大批西方商人乃直接到中國訂購、定燒陶瓷。
歐洲國家的上流社會,以收藏中國陶瓷為榮,甚至法王路易十六亦不惜代價收購,今日的凡爾賽宮裡,還保存著許多明清時期精美的中國陶瓷。
自十六世紀初,葡萄牙商人率先與中國進行直接的陶瓷貿(mào)易以后,許多歐洲國家相繼而來,后來各國成立了東印度公司,使這種貿(mào)易更為擴大且直接。因此,中國陶瓷傳過了歐洲,后來又轉口運到美洲,再擴大到澳洲。在宋代以前,中國是世界上唯一能制作陶瓷的國家;此后,制作技術先傳至朝鮮,才有更多的國家開始生產(chǎn)陶瓷。甚至在十六世紀物質文明豐富的歐洲,也只能生產(chǎn)陶器,后來雖漸漸地學會了燒瓷,但只是一些火候不高的軟質陶瓷。直到西元1710年左右,德國人試燒成功第一件硬質陶瓷,歐洲才有真正的、名副其實的陶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