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瓷質(zhì)手雷
中國文物網(wǎng)訊 (編輯 張艷)面對紛繁復雜、真假難辨、窯口眾多的古陶瓷,如何收藏?收藏什么?當下又應從什么樣的題材介入?哪些收藏題材具有升值空間?對于這些問題,有30多年從業(yè)經(jīng)驗的古陶瓷收藏鑒賞家汪幫宏認為,在高古瓷收藏方面,有六大題材值得關注:文房用具、茶具、香具、塑像、文史題材和名人名家題材,他表示這六類高古瓷器題材收藏有較大升值空間:
一是古陶瓷文房用具的收藏。文房用具制作精良、小巧別致,又由于是文人愛把玩的,經(jīng)常和琴棋書畫、品茗焚香等高雅活動聯(lián)系在一起,廣受大家喜愛,歷來是經(jīng)典的收藏選項。古陶瓷文房用具制作古樸典雅、色澤清麗、藝術(shù)水準更高,是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器。
宋代湖田窯醬釉茶盞
二是古陶瓷茶具的收藏。茶,是中華民族的舉國之飲,伴隨飲茶而出現(xiàn)的茶具也成了愛茶之人必不可少的器物。中國茶具具有悠久的歷史。按現(xiàn)有史料而論,我國最早談及飲茶使用器具的是西漢王褒的《僮約》,其中談到:“烹荼盡具,已而蓋藏”。這里的“荼”指的是“茶”、“盡”作“凈”解。由于早在唐朝時期,茶已成為國人的日常飲料,時人講究飲茶情趣,因此,專業(yè)的茶具也應運而出。隨后,從唐宋到元明清,各種器型且制作精美的茶具大量出現(xiàn)。
改革開放后,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茶葉需求也在逐漸加大,對茶葉和茶具的認識也在逐步地提高。因嗜茶而愛茶具是顯而易見的。茶具不僅是飲茶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器具,并有助于提高茶的色、香、味,具有實用性,而且,一件高雅精致的茶具,本身又富含欣賞價值,且有很高的藝術(shù)性。此外,古董茶具不僅歷史悠久,遺存豐富,還有一定的喜好人群,且目前還處于價格洼地,古董茶具的收藏前景可期。但同時我們也需注意,收藏古董茶具應有戰(zhàn)略眼光,切不可急功近利、盲目攀比。
三是古陶瓷香具的收藏。中國用香歷史悠久,香文化博大精深,近代用香出現(xiàn)了斷層,甚至把用香當做迷信活動對待。但隨著人們對香認知的逐步提高,在一些大中城市,品香已經(jīng)成為一種時尚,高檔香制品,如沉香價格就出現(xiàn)了暴漲。香具,作為品香的重要載體,勢必會引起大家的關注,香具收藏可能成為下一個投資亮點。目前,香具收藏還處在一個起步階段,除香爐以外還有很多香具不為人知,當下收藏香具入手早,可拔頭籌。
元代三彩武士俑
四是古陶瓷塑像的收藏。此類題材中,人物塑像、動物塑像和植物塑像的高古陶瓷收藏值得關注。國人對佛教的尊崇不言而喻,高古陶瓷佛造像收藏也是人物塑像里比較受歡迎的題材。談及佛造像收藏,不禁讓人想起一則拍賣紀錄。在2013年香港蘇富比秋拍中,一尊明永樂鑄銅鎏金釋迦牟尼坐像最終以2.36億港元成交,刷新中國單體佛像造像成交紀錄。天價效應也再次將人們的視線吸引到佛像藝術(shù)品的收藏投資上來。當下,不僅“青銅佛造像”受人關注,其他材質(zhì)如高古陶瓷佛造像也頗受市場注目。
除了佛造像以外,還有動植物塑像,目前這類題材的高古陶瓷價位很低,還未引起廣泛的關注,一些制作精美的動植物塑像高古陶瓷也值得藏家關注。
五是古陶瓷文史題材的收藏。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重大歷史事件多。帶有文字的高古陶瓷紀實清楚、文學性強,收藏帶文字的陶瓷制品,不僅能夠加深對這些重大事件的理解、傳承中華文化,還容易得到市場的認可。我們知道,青銅器上的銘文附加值很高,一字萬元,價高也恰恰說明了器物銘文的重要意義。陶瓷上出現(xiàn)文字同樣也是加分項,對于藏家來說更具收藏意義。唐代的茶壺上出現(xiàn)了中國最早的廣告,該茶壺與同類別無字茶壺相比,價值孰高孰低高下立現(xiàn)。與文字有關的高古陶瓷收藏具有較大升值空間。
六是與名人名家有關的古陶瓷的收藏。大家收藏過的藝術(shù)品與市場上流傳的藝術(shù)品,二者之間市場價格相去甚遠。例如王世襄收藏的藏品,其拍賣價格要比同類別的藏品高出幾倍甚至幾十倍。在北京匡時五周年秋拍“錦灰吉金―王世襄藏銅爐專場”中,一件明代崇禎沖天耳金片三足爐以1512萬元高價成交,刷新了中國銅爐拍賣的世界最高紀錄。王世襄藏“大圣遺音”琴,在2003年嘉德“儷松居長物”專場中,曾拍出了891萬元的高價,創(chuàng)造當時中國古琴的最高拍賣紀錄,到2011年5月,此琴再次現(xiàn)身拍場,并以1.15億天價成交。名家收藏傳承有序,藏品質(zhì)量有保證,真假鑒別上也多了一層保障,所以名家收藏歷來是拍賣場上的寵兒。此理同樣適用于高古陶瓷的收藏。(來源:中國文物網(wǎng))
專家介紹
汪幫宏,北京市西城區(qū)文學藝術(shù)界聯(lián)合會黨組書記,國際茶業(yè)科學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中華藏品鑒定委員會委員,古陶瓷收藏鑒賞家,“古紅堂”主人,從事古陶瓷收藏3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