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白瓷,它有著“冰肌玉骨”之譽的儀態(tài),完成了我國制瓷技術發(fā)展過程中由半透明釉發(fā)展到半透明胎的第三次飛躍;
青白瓷,在我國陶瓷史上獨樹一幟,影響大半個中國,生產(chǎn)時間長達幾百年;青白瓷,它彌補了南方的青瓷不能迎合蒙古族的色彩觀念、北方的白瓷又觸犯了宮廷的傳統(tǒng)禁忌的缺憾,曾成為皇室用瓷的最佳選擇;
【用途寬泛】
涵蓋生活用器、賞玩和冥器各類
我國的陶瓷工藝從唐及宋進入真正意義上的全盛期。景德鎮(zhèn)青白瓷窯系是宋、元、明初幾個朝代在數(shù)百年間以江西景德鎮(zhèn)為中心所燒制,并影響到江西省的南 豐、吉州等地及安徽、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廣西、廣東等廣大地區(qū)的一個著名陶瓷品種,甚至在河南禹縣鈞瓷窯場中也發(fā)現(xiàn)有宋代時用當?shù)氐脑、工藝仿?的具有北方特點的“青白瓷”。各地所產(chǎn)的“青白瓷”,根據(jù)其所采用的原料、制作工藝和燒成方法的差異,所燒制出的“青白瓷”在胎質(zhì)、釉色、紋飾等方面雖各 有千秋,但其品質(zhì)高者,首推江西景德鎮(zhèn)湖田窯所產(chǎn)“青白瓷”。青白瓷又稱影青,“影青”一詞,始見于清代,許之衡《飲流齋說瓷》說:“青瓷甚薄,雕花紋而 映出青色者謂之影青”。
根據(jù)出土的實物和各方的研究情況,青白瓷大體可分為日常生活用器類、陳設賞玩藝術類和神煞冥器類。其中日常生活用品類最為廣泛,涉及日常生活的各個方 面,包括有碗、盤、碟、缽、罐、瓶、注壺、水注、香爐、盒子、盞托、臺盞、香薰、洗、磨、燈、枕、瓷雕、筆架等。陳設賞玩藝術類包括人物俑和動物俑以及 尊、瓶、罐等造型。神煞冥器類則包括佛教中菩薩像、道教中的道士像以及魂瓶等。
【題材豐富】
碗盤取樣花鳥,瓶罐取景山水
題材豐富、內(nèi)容廣泛,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宋元青白瓷紋飾的選材特點。瓷藝師們把生活中人們所熟悉和崇尚喜愛的動植物或山水人物等,濃縮、提煉、升 華,以優(yōu)美生動的形象,用各種超脫嫻熟的技巧,根據(jù)不同事物的特征,用高度概括、夸張、變化的手法表現(xiàn)于瓷坯之上。同時,瓷藝師們還要根據(jù)不同的器形來安 排選擇不同的裝飾內(nèi)容。使生動的紋飾與器形完全相容協(xié)調(diào):比如在對于碗、盤、碟、盞等類器物,裝飾紋樣多取花鳥、魚水、龍鳳、水禽等,而山水人物則不多 見。而在瓶、罐、壺等器物上,則選取更為廣泛的花鳥、魚藻、瑞獸、山水、人物等題材。對于圓形器物,紋飾圖案必然是連續(xù)的回旋效果。方的器物,則選取多種 紋樣,既保持各面的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同時各面又有相對的獨立性。瘦高的紋樣則選擇挺拔的或多層次安排,扁矮的紋飾則選擇橫向回旋展開的。
【工藝獨到】
刻花劃花技法,沒有半分多余
青白瓷不但造型美,紋飾美、其工藝手法更是獨步青云,在紋飾工藝上,突破晚唐、五代舊制,出現(xiàn)了刻花、劃花、印花、剔花、鏤空和釉上加彩等多種工藝手 法和裝飾方式。特別是刻花、劃花技法。其構圖飽滿,線條流暢,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粗線條先垂直刻一刀,再沿線斜刻一刀。這不由得讓人聯(lián)想到漢代玉雕之 “漢八刀”工藝。瓷藝師們根據(jù)構圖需要,刻痕深淺、斜線坡度、斜面寬窄等等都富于變化。每根線條都明顯起頓,猶如中國書法之提、按、頓、捺。細線條則以深 淺寬窄變化,表現(xiàn)花、葉、水波、娃娃等范圍輪廓。流暢有力,有韻律美感。線條的起頓銜接,準確而自然。瓷藝師們專業(yè)而有自信,手法嫻熟,正可謂“庖丁解 牛”。劃花是用一種竹制成用以劃花水波紋的扁平斜口面竹筆,形似現(xiàn)在的排筆,寬1——2厘米,筆端削成階梯狀排列的一根根細竹絲。通過手腕的提按頓捺,劃出 長短不一的脈絡,使看似紛繁的紋飾,變得自然和諧有趣。無論是刻花還是劃花,根本找不出一根可有可無的線條,僅此一點,足以想象當時匠師是何等胸有成竹之 “高人”。而模印紋飾工藝的推廣,使青白瓷提高了生產(chǎn)量,降低了制瓷成本,迅速將這個以其清秀挺拔,釉色青中有白,白里泛青,溫文爾雅青白瓷推廣到大江南 北、遠至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