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設計師伯納特·屈尼借助3D陶瓷打印完成了一項“每天一個咖啡杯”的計劃,在30天的時間里,每天制作出一個造型獨特的陶瓷咖啡杯。每個杯子從構思、設計、成型、燒結到完成,所花費的時間都控制在24小時之內。首先,在平鋪的陶瓷粉上3D打印有機粘結劑,每建成一層,在頂部繼續(xù)添加陶瓷粉和粘結劑,直到整個模型完工。
其次,模型將會被送入爐中加熱,這樣帶有的粘結劑就會被固化。再次,出爐后掃掉外層的陶瓷粉末,得到實體模型。最后,噴釉后再進行加熱,得到亮麗光澤的咖啡杯。雖然不是每一個咖啡杯都具有實用性,但該新鮮的想法和技術在設計界引起了轟動。
本文通過介紹陶瓷3D打印技術的定義、原理、與現有陶瓷磚3D效果的差異、發(fā)展現狀,來探討其在日用陶瓷及建筑衛(wèi)生陶瓷行業(yè)應用的趨勢。
一、定義與原理
3D打印技術是指通過連續(xù)的物理層疊加,逐層增加材料來生成三維實體的技術。3D打印按工藝過程可劃分為:逐層粘結法和直接成型法,直接成型法能直接打印更為復雜的含閉孔結構。逐層粘結法指利用噴嘴向待成型的陶瓷粉床上噴射結合劑粘結劑,打完一層后,在料床表層添加新粉,再噴粘結劑,如此重復進行,最后除去未噴射粘結劑的粉料即可得到立體物件。直接成型法是將待成型的陶瓷粉與結合劑制備成陶瓷墨水,通過3D打印直接成型。
二、與現有陶瓷磚3D效果的差異
陶瓷磚宣傳的3D效果分兩種,一種是通過圖案的設計達到立體的視覺效果,另外一種是表面凹凸不平的實際效果。實現表面凹凸不平的效果有四種手段:凹凸模具、噴下陷釉(墨水)、色釉料及墨水的堆積(常規(guī)色釉料的絲網膠輥印刷,常規(guī)墨水、大顆粒墨水的噴墨打印)、水刀的后期雕刻。瓷磚現有3D效果主要是在陶瓷磚表層達到視覺立體或凹凸不平的裝飾效果,而非通過3D技術的逐層打印形成主體結構。
三、發(fā)展現狀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在1993年發(fā)明了3D打印技術,利用金屬、陶瓷粉末,通過粘結劑再一起成型。美國華盛頓大學通過調整玻璃粉劑和粘合劑的混合比例與加熱溫度,研發(fā)出3D玻璃打印技術,可幫助建筑師測試哪種玻璃設計最適合哪種的環(huán)境。
上海理工大學在2007年,用石膏粉末、聚乙烯醇、白碳黑等配成漿料,通過3D打印技術打印出結構致密、尺寸變形量小的石膏模具。西北工業(yè)大學在2013年以硅粉為原料,糊精為粘結劑,采用3D打印技術制備出多孔硅坯體,通過反應燒結得到高孔隙率的螺釘、螺母等氮化硅陶瓷部件。
四、發(fā)展趨勢
陶瓷3D打印技術具有成型速度快、可打印復雜部件、個性化產品成本低等優(yōu)點,將來可用于制備光纖連接器用的陶瓷插針、電子陶瓷器件、多孔陶瓷過濾件、陶瓷牙齒等尺寸小、形狀復雜、精度高的產品。陶瓷3D打印技術在日用及建筑衛(wèi)生陶瓷領域也有巨大的潛力,如藝術品陶瓷的個性化制備、浮雕狀腰線磚的快速打印、潔具模具的制造、特殊形狀陶瓷磚的樣板訂制等等。人工做一套衛(wèi)生陶瓷的模具可能要花費一個月的時間,利用3D打印技術只需要一到兩天。
與此同時,陶瓷3D打印技術的商業(yè)化還面臨著一系列的問題:制造速度、產品的材料性能、機器和材料成本、成型精度及質量等等。如何有效地堆積出尺寸精確、結構復雜的陶瓷物件,燒結時復雜燒結體中殘余應力如何消除,如何保證燒結出致密的陶瓷制品,以及如何制備更穩(wěn)定的陶瓷墨水等一系列的技術難題都需要進一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