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潮州瓷輸入“金石氣”
說起“西泠印社”,或許每一個關心中國文化史的人都有印象。這個中國最有名氣的印社,全球僅有380多位社員,入社者都是書畫、篆刻、文史名家。我市藝術家、國家高級工藝美術師李俊,是目前潮州本土唯一一位西泠印社的成員。這位在篆刻、書法、繪畫、瓷藝領域四棲的才子,多年來堅持個性創(chuàng)作,把書法、繪畫、篆刻的文化精髓融會、運用到潮州瓷的彩繪中,給潮州瓷注入了“金石氣”力圖創(chuàng)作出更多潮州瓷藝精品。
本土西泠印社“第一人”
在潮州大道李俊的工作室,記者見到了這位傳說中的才子。品著工夫茶,我們從篆刻的藝術聊起。“別小看一枚小小的印章,里面可是包含了四種藝術的語言。”李俊掰著手指說,一種是石頭的語言,一種是刀的語言,一種是字的語言,還有一種是紅白的語言。
他隨手拿出一枚刻著“妙不言說”的印章,向記者解說起來:“印章材質(zhì)是石頭,文字用刻刀刻出來,要呈現(xiàn)給觀者一種石頭、刀的剛健力量,而從文字布局來看,‘言’和‘說’的偏旁相同,我在布局時有意將兩者稍微向左上角傾斜,在右下角則避免過多留白來支撐整個畫面,看起來就十分協(xié)調(diào)。”這種對篆刻的心得,是他經(jīng)過多年的實踐打磨才慢慢體會出來的。
說起學習篆刻的初衷,李俊開玩笑說,這于他而言就是一種快樂的游戲。孩提時,他經(jīng)常和小伙伴一起用刀子在木塊上雕刻,那是一種孩童間的游戲。而篆刻從游戲變成夢想,則源于小學時的一次經(jīng)歷。李俊回憶說,當時父親帶他去看電影,電影開始前播放了部介紹西泠印社的短片,他發(fā)現(xiàn)這個印社有許多名書畫家。從此,西泠印社成為他為之奮斗不止的夢想之地。2011年,李俊憑借自己精湛的書畫、篆刻能力,成為潮州本土第一位西泠印社的社員。
陶瓷彩繪中融入“金石氣”
篆刻做得好,關鍵還在于書、畫的功夫底子好。今年57歲的李俊,出生于書香世家,爺爺是民國時期韓山師專的校長,爸爸是重點中學的教師,因此他從小就有條件開始學描紅和白描,并自幼浸淫于金石碑帖。后來,他又到江西陶瓷學院學習,對陶瓷知識有了系統(tǒng)的認識。正是因為兼具書、畫、印、瓷四個不同藝術領域的知識積淀,李俊的陶瓷彩繪有著不同于別人的藝術家氣息。這種氣息,被他自己稱為“融合了書畫印的金石氣”。
在李俊的工作室里,記者看到一個《事事吉祥》的橢圓缸。這個直徑大約40厘米的缸,邊緣足有四五厘米厚,看起來十分厚重,缸表面彩繪了一群小雞和幾個大紅色的柿子。釉里紅彩繪的柿子,表面堆疊了好幾層色彩,看上去頗有立體感。“這個器型很有重量,彩繪的內(nèi)容也必須有厚度,所以顏料彩繪得厚一些。”李俊告訴記者,整個器型的畫面構圖集中在中心凸起的部位,而題字、落款則處理在上方邊緣處,更契合器型的特點。
“有一些潮州瓷的作品是靠著精細技法去彩繪的,缺乏一種藝術的氣息,看不到藝術的靈魂。”李俊笑著說,他拒絕做技巧熟練的“工匠”,也拒絕重復、模仿,要做有創(chuàng)作意識的陶瓷“藝術家”。在他的陶瓷作品中,要實現(xiàn)的是陶瓷器型、構圖、色彩的完美結合。
追尋平淡生活中的美
有人說,字如其人。這句話放在李俊身上,應該是書、畫、印、瓷也如其人。書法散淡飄逸,繪畫尋常見味,印章方寸有真情,陶瓷彩繪自然大氣,這種融入其作品深處的閑適淡泊之心,便是李俊個人的精神寫照。
李俊說,他的作品中要傳播的就是這種淡然的生活態(tài)度,一種有別于浮躁生活的正能量,一種隨緣的心境。他曾經(jīng)畫過幾幅用菜根為題材的作品:《菜根滋味長》、《林泉閑居得清靜,樂于菜根長結緣》、《菜根已足一餐飽》。“這幾幅作品,我就是想通過菜根這樣一種普通的東西,表達一種平常日子的滿足感。”李俊說,現(xiàn)在城市的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人們的心境也越來越浮躁,很少有時間靜下心來體味生活的美,他的書、畫、印、瓷作品,就是要尋找生活中那些平淡的美,為人們傳播一些向上的、陽光的正能量。
采訪結束,李俊起身送記者離開。這時候,記者不經(jīng)意間發(fā)現(xiàn),他光著腳隨意趿著雙拖鞋。也許,正是這種隨意的生活態(tài)度,這種不修邊幅的淡然,才讓李俊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在喜愛的藝術事業(yè)上,在書畫印瓷領域不斷去攀登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