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汝窯(河南寶豐清涼寺)
汝瓷雄居宋代汝窯瓷、官窯、哥窯、定窯、鈞窯五大名窯之首,后因宋金戰(zhàn)亂而失傳,傳世品僅有65件(臺北、北京故宮博物院分別為21和20件,其余20余件分別流落在日、韓、英、美等國家)。汝瓷胎質(zhì)細膩,工藝考究,以名貴瑪瑙入釉,色澤獨特,隨光變幻。其釉色,如雨過天晴,溫潤古樸;其釉面,平滑細膩,如同美玉。器表呈蟬翼紋般細小開片,釉下有稀疏氧泡,在陽光下時隱時現(xiàn),似晨星閃爍,在胎與釉結(jié)合處微現(xiàn)紅暈,給人以賞心悅目的美感。史稱“汝窯為魁,天下第一”。
2、官窯(河南開封)
官窯瓷器選料精細,用料考究,胎質(zhì)細膩,胎色呈紫黑色,足邊及口沿釉薄處呈紫褐色,故有“紫口鐵足”之稱。官窯瓷器釉厚如凝脂,釉面瑩潤如玉,光澤柔和。釉面有粉青、翠青、灰青、米黃等多種。釉面紋片是官窯器物的特征之一。它無精美的雕飾以嘩眾,也無艷彩涂繪以媚人,唯以古樸莊重的造型、瑩潤如玉的釉色、鱗鱗如波的紋片協(xié)同紫口鐵足之美,形成了和諧優(yōu)美、神完氣足的藝術(shù)珍品。
3、哥窯(浙江)
哥窯器物胎色較深,胎質(zhì)細膩,足邊及口沿釉薄處也可見深色胎,制作工藝精湛,裝燒方法亦采用支釘支燒或墊燒,一些盤爐器物的足底有極為規(guī)整的圓形支燒痕。哥窯瓷釉色以青灰、米黃為多,釉質(zhì)肥潤,釉面有細碎的片紋,紋分兩種,一種開較大的黑色片紋,另一種是在黑色片紋中又開細小的黃色片紋,俗稱“金絲鐵線”,是哥窯瓷器最顯著的特點之一。
4、定窯(河北定州)
定瓷堅密、細膩,釉色透明,柔潤媲玉。定窯瓷以裝飾見長,其刻花奔逸,印花典雅,輔助以剔花、堆花,各得其趣。定窯以白色為多,之外有紅、黑、紫、綠諸色。
5、鈞窯(河南禹州神垕)
鈞瓷以釉色窯變見長,素有“入窯一色、出窯萬彩”,“鈞瓷無雙”的特點。同樣的釉色,入窯經(jīng)1350度高溫?zé)珊,每?a style="color: rgb(43,43,43); text-decoration: none" href="javascript:void(0)/*312*/">鈞瓷呈色不一樣,并出現(xiàn)人們意想不到的景觀效果。
6、江西景德鎮(zhèn)窯
在今江西景德鎮(zhèn),故名。景德鎮(zhèn)官窯于明洪武年間創(chuàng)設(shè),代代相傳,一直沿續(xù)到清代,清代制瓷技藝精進,康、雍、乾時期攀登了我國制瓷歷史上的高峰?滴跷宀、三彩、琺瑯彩,雍正粉彩、墨彩,以及乾隆古銅彩、玲瓏等品種精妙絕倫;這一時期的郎窯紅、美人醉、鈞紅、天青、茶葉末和爐鈞、琺翠等高、低溫顏色釉豐富多彩,取得了超越前古的成就。
7、耀州窯
耀州窯始于唐代,當(dāng)時燒黑、白、青瓷,宋代青瓷得到較大發(fā)展,北宋末為鼎盛期。其窯址位于陜西省銅川市黃堡鎮(zhèn),舊稱同官,宋代時屬耀州,故名“耀州窯”,包括陳爐鎮(zhèn)、立地鎮(zhèn)、上店鎮(zhèn)及玉華宮等窯在內(nèi)。是宋代北方民間青瓷的主要產(chǎn)區(qū)之一。
8、磁州窯
磁州窯瓷器面向大眾而品相紛華,在宋元眾多瓷窯中風(fēng)騷獨領(lǐng)。它以施用化妝土為基本特征,創(chuàng)造了豐富的裝飾技法,即有各類色釉裝飾、刻劃花、剔花、白地黑花、白地釉下繪劃花,又有紅綠彩、低溫鉛釉三彩和印花白瓷、印花青瓷等三十多種;尤其是鐵銹花技法突破了五大官窯單色釉的局限,具有傳統(tǒng)水墨畫的藝術(shù)效果并把中國的傳統(tǒng)繪畫、書法技藝與制瓷工藝結(jié)合起來,創(chuàng)造了新的綜合藝術(shù),開拓了古代陶瓷美學(xué)的新境界;
9、建窯
宋代名窯之一。亦稱“建安窯”、“烏泥窯”。窯址在福建建陽縣水吉鎮(zhèn)。以燒黑釉瓷聞名于世。小碗最多,胎骨烏泥色,釉面多條狀結(jié)晶紋,細如兔毛,稱“兔毫盞”。也有燒成“鷓鴣斑”和“銀星斑”的,別致美觀。釉下毫紋,是利用酸性釉料所后成的酸化痕跡作裝飾,因建窯瓷皆仰燒,釉水下垂,成品口緣釉色淺。由于器壁斜度不同,流速快,成纖細毫紋,流速稍慢則粗,就成兔毫之狀。有的器底,刻有“供御”和“進”琖等字樣,為貢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