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緒祭紅釉官窯瓷盤
2014年元旦過后的第4天,本報與揚州雙博館聯(lián)合舉辦的每月一次的公益鑒寶活動如期在天寧寺內(nèi)舉行,這也是癸巳年的最后一場鑒寶會。而甲午新年的第一場鑒寶會則將在3月1日的上午舉行。
唐代鈷藍(lán)釉三彩小水盂
雖說已進(jìn)入“數(shù)九寒天”,但鑒寶的當(dāng)天卻令人毫無身在“九天”的感覺,很是舒適。當(dāng)記者匆匆趕到鑒寶現(xiàn)場時,專家的鑒寶臺前已圍滿了前來鑒寶的藏友。天氣給力,當(dāng)天的藏友們也很給力,第一件亮相的“寶貝”就博得了在場專家的一致好評。這是一件品相完好、器形飽滿、小巧精致、時代特征明顯的“唐代河南鞏縣窯口的鈷藍(lán)釉三彩陶瓷小水盂”。“這種小水盂很難碰到!”專家一邊細(xì)細(xì)觀賞一邊解說道,“河南鞏縣窯是唐代的重要窯口,始燒于隋代,唐代最盛,到五代初時衰退。鞏縣窯也是已發(fā)現(xiàn)的燒造唐三彩的最主要的窯址。而鞏縣窯燒造的三彩陶器胎呈灰白色,釉色有黃、綠、紅、藍(lán)、白、褐等多種,其對后來的宋遼三彩和元明清的琺花、素三彩、五彩瓷的影響都是非常大的。像今天這個小水盂這種純藍(lán)釉色的真的很少見。”經(jīng)過與藏友的協(xié)商,這件稀見的唐代小水盂最后被揚州博物館當(dāng)場收購。
清光緒祭紅釉官窯瓷盤
隨后的一位藏友拿出的藏品同樣精彩。“這對瓷盤是我的一個朋友轉(zhuǎn)讓給我的,而朋友則是他的父親傳給他的,請專家看看。”說話的藏友是一位中年男子,只見他從隨身的一個藍(lán)色盒子中,小心翼翼地取出了一對紅色的瓷盤遞到了專家的手中。“這對瓷盤是清代光緒年間的祭紅釉官窯瓷形制優(yōu)美、品相完好。你看,這口沿的一圈白釉,就是俗稱的"燈草口"。你的眼力不錯。”專家贊道。“謝謝專家!其實,當(dāng)時朋友轉(zhuǎn)讓給我時,一方面我知道朋友急用錢,另一方面,我一見真是非常喜歡。所以當(dāng)時在朋友開價的基礎(chǔ)上我又加了他一些錢。”因為太喜歡,這位藏友還特地為這對祭紅瓷盤定做了盒子,精心保管至今。聽完這位藏友的講述后,專家特地詢問了一下他當(dāng)時的收藏價,得知后,專家笑著告訴他,“如今是遠(yuǎn)遠(yuǎn)不止了。”
清代官服刺繡補子
除了上述瓷器外,本次鑒寶會上的刺繡藏品也是相當(dāng)出彩,一位藏友將他家傳的民國初年的湘繡《秋景圖》剛一拿出來就吸引了在場專家以及觀者的眼球。“不錯、不錯!畫意盎然,繡工精致,是中國四大名繡之一的湘繡。”聽到專家的贊揚,這位藏友試探著問了一句,“那現(xiàn)在的價值是多少?”聽聞此言,專家說道,“既是家傳,并且一直精心保管至今很不容易,賣了也就沒有了。只要不差錢用,還是不要賣,好好保存下去,畢竟留有幾代人的氣息呢。”另一位藏友拿出的刺繡補子也引起了大家的興趣。“這是清代文官官服上的刺繡補子。”專家說。這件文官官服上的刺繡補子,為深藏青色底,補子的中心位置繡有一只似鶴似錦雞似鳳凰的鳥禽,上部有祥云繚繞,下部為海水紋,海水紋的兩邊各有一朵紅色靈芝,鳥禽上面以及鳥禽的腹部下各有一只寓意吉祥的蝙蝠。整個補子圖案精美、工藝精湛,應(yīng)該屬于較高品級的文官官服上的補子。
民國象牙鏤雕13層套球
這邊藏友剛剛將這文官的補子收起,那邊的藏友已拿出另一件官員上朝用的象牙笏板請專家鑒定。這件象牙笏板長約40厘米,有大小頭,品相完好。“這是古代官員上朝奏事用的笏板,電影電視中常?梢砸姷降。古人上朝,事先將要啟奏的事項寫在這笏板上備忘,到時可以照著念,下朝再擦掉。”專家詳解道。“不瞞您說,我就喜歡收藏象牙的東西,專家您再看看這件東西怎么樣?”這位藏友又拿出來一件象牙制品。“這是民國年間廣州工的象牙鏤雕套球,很精巧,這球總共有多少層?”專家一邊說一邊反問道。“總共有13層。”藏友回答。記者看到,這件象牙鏤雕套球,分為球體與底座兩個部分,球體部分層層相套,雕工之精美令人不由不對制作者的精湛技藝心生感佩。據(jù)相關(guān)文獻(xiàn)載:牙雕套球又稱“同心球”、“鬼工球”,取鬼斧神工之意,其制作相當(dāng)繁復(fù),工藝要求極高。這件“民國象牙鏤雕13層套球”當(dāng)是此類牙雕套球中的精品。見大家如此感興趣,這位藏友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又拿出一件象牙人物雕像來。這件象牙雕像約有20厘米高,雕刻的是八仙中的鐵拐李,形神兼?zhèn)、惟妙惟肖,自然再次引來了現(xiàn)場觀者的叫好聲。“您說,這象牙鏤雕套球有什么用?沒什么用!但我就是喜歡這巧奪天工的工藝,喜歡象牙這種材質(zhì)的高貴。閑時,看看都覺得這牙雕藝人真是了不起!這得需要多大的耐心和多靈巧的一雙手!”我想,這百年前老玩意的作者如能聽到這位藏友的話,定會將之引為知己邀其共飲三杯的吧。
其實,對于任何一件老物件曾經(jīng)的擁有者來說,無論是字畫、瓷器、老家具,還是如這件象牙雕套球樣的工藝精品,之所以能夠穿越千年、百年,歷經(jīng)數(shù)代人之手得以留存下來,不都是這些老物件的制造者在不同時代尋找到的各個知音嗎?也因此,從一定的角度來看,收藏,有時就是一個對話的過程,是一場穿越時空的知己酬唱!
記者 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