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青銅方彝—貯酒器
宋代溫碗注子—溫酒器
清末黑釉玉壺春瓶—盛酒器
清犀角荷葉杯—飲酒器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這是中唐詩人白居易膾炙人口的五言絕句《問劉十九》。全詩意氣昂揚,輕松灑脫,窗外天晚欲雪,窗內(nèi)圍爐煮酒,與知己舉杯暢飲的溫馨場景至今打動人心,直入胸懷。品味詩句之余,讓人忍不住想在這“晚來天欲雪”的冬天,同好友一起去重溫那場千年之前的酒局。
顧名思義,酒器酒具是指用來盛酒的器具。古人云,“非酒器無以飲酒,飲酒之器大小有度”。一般來說,酒器按用途可分為貯酒器、溫酒器、盛酒器和飲酒器四類。
綠蟻新醅酒—貯酒器
從詩中描述的情景來看,新釀的美酒,色綠香濃,當(dāng)然還在剛剛啟封的貯酒器中。貯酒器最為常見最為經(jīng)典的便是青銅貯酒器,在漫漫歷史長河里,青銅貯酒器更像是中華民族最本質(zhì)的血液,在人類進化、文明演變的歷程中始終保持固有的體溫和心跳,它鼎立持重不乏鮮活凌厲,溫和典雅又滿是狂野鏗鏘。
青銅貯酒器以其雄渾古樸的造型、絢麗精美的紋飾、等級森嚴的形制著稱,金尊美酒不僅彌漫著濃烈的醇香與癲狂,也彌漫著上古三代“封邦建國,天子威赫”的禮樂與尊崇。在青銅貯酒器中,氣勢雄偉、精美絕倫的四羊方尊便是貯酒器的典范。作為彰顯帝王倫常的器具,青銅酒器在每一個封建王朝都被統(tǒng)治階級用來祭天祀祖、宴饗賓客、歌功頌德,待其死后則與其同葬于墓中。對于國家來說,青銅酒器和鼎之類重器多被人們看作是社稷的象征、威權(quán)的體現(xiàn)。而對于個人,則更多體現(xiàn)身份和地位。
除尊以外,在青銅酒器家族中,鐘、鈁等均為貯酒器,鐘即圓形壺,鈁即方形壺,但形體均較大?梢哉f,后世材質(zhì)不一,形制多樣的貯酒器大多是由尊、鐘、鈁演變而來。李白詩中“金樽美酒斗十千”中的金樽,也是貯酒器,但從字形來看,在原先的“尊”旁邊加上“木”,這是因為漢代以后,貯酒器不再是威武鼎盛的青銅禮器,而變成更為平易近人的木制漆器或陶器,即便高貴一點的,也是玉器、鎏金器之屬。
紅泥小火爐—溫酒器
“紅泥小火爐”當(dāng)稱得上千古名句,在色彩與氣味,陶土與火焰之中奇趣天成、渾若一體,它所描繪的便是大名鼎鼎的溫酒器了。古人飲酒喜歡溫?zé)岷笤亠,溫酒不傷脾胃,能夠起到保健作用。同時,溫?zé)岬木坪绕饋砭d甜可口,可以讓人體會到“溫酒澆枯腸,戢戢生小詩”的意境。
因為常常要溫酒,便有了專門用來溫酒的溫酒器。關(guān)于溫酒器的記載,早在商周時期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漢代,已有溫酒樽這種酒器,配以勺,便于取酒。漢代溫酒器一般呈圓筒形,兩側(cè)有輔首銜環(huán),上不沿飾,寬帶,其間浮雕有峰巒、龍、鳳、虎、鹿、牛、羊、蛇、狐、兔、禽等!度龂萘x》中多次寫到“煮酒”、“熱酒”,都是將酒溫?zé)崃嗽俸,?ldquo;青梅煮酒”一詞更成為英雄相惜、高端探討的代名詞。晉代文人左思在《魏都賦》中就有“凍體流澌,溫酎躍波”的詞句,明確說到溫酒。唐代開始出現(xiàn)大量的金銀材質(zhì)的溫酒器具,造型華麗端莊,制作精細。不過,以白居易當(dāng)時的身份背景,顯然是無法享用金質(zhì)溫酒器的,所以詩中提到了更加原生態(tài)的“紅泥”,即陶瓷,這與宋代溫酒器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宋代,使用成套溫酒器來溫酒的習(xí)俗頗為流行,一般是注子與溫碗。加熱方法有兩種,一是直接將酒瓶放置炭火之上加熱,如河南鞏義市出土的宋代廚娘溫酒圖;二是用溫碗注子給酒加熱,是將盛滿酒的注子放入溫碗之中,碗內(nèi)加注熱水,用以溫酒,然后斟入臺盞或杯中飲用。由于碗內(nèi)的熱水可隨時更換,因此使用這套酒器可以達到時刻保溫的目的。
晚來天欲雪—盛酒器
《問劉十九》詩第三句,便由景及情,漸入佳境。天黑在即,大雪將下,該拿出精美的盛酒器,與朋友一起賞詩論道了。如果說貯酒器與溫酒器只是基礎(chǔ)和點綴的話,盛酒器便是酒器中的中流砥柱了,它與飲酒器一起構(gòu)成了酒席之上最為活躍和生動的部分。盛酒器講究的是含蓄和容納,在吞吐交融之間展現(xiàn)自身之美,盛酒器最能讓人迸發(fā)想象的器形便是玉壺春。
唐代王昌齡詩云:“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無論是實指玉雕壺具還是瓷壺,人們都不能不把它當(dāng)做玉壺春瓶最早的出處。玉壺春瓶的造型定型于北宋時期,無論當(dāng)時后世都是一種裝酒的實用器具也是中國瓷器造型中的一種典型器形。玉壺春瓶的基本造型是由左右兩個對稱的“S”形構(gòu)成,線條優(yōu)美柔和,典雅高貴,優(yōu)美舒朗,常用來比作女子。唐代司空圖《詩品·典雅》中有“玉壺買春,賞雨茆屋;座中佳士,左右修竹”的句子;蘇東坡賦“玉壺先春,冰心可鑒”也算是一種絕佳的贊嘆,可見玉壺春瓶在唐宋時期流行之廣,影響之大。雖然收藏界一般認為玉壺春瓶起源于北宋,其實它的造型正是由唐代寺院里的凈水瓶演變而來,其造型上的獨特之處是:頸較細,頸部中央微微收束,頸部向下逐漸加寬過渡為杏圓狀下垂腹,曲線變化圓緩;圈足相對較大,或內(nèi)斂或外撇。
能飲一杯無—飲酒器
無論是舉杯遙祝還是捧觴對酌,“能飲一杯無”這樣輕松灑脫的語句只能在手持飲酒器,面對傾心知己之時。無論是天然材料還是陶、青銅、漆、瓷、玉乃至后來的金銀牙犀,都可以作為制作飲酒器的材料,且每個時代都有相應(yīng)的特色。飲酒器一般有觚、觶、角、爵、杯、舟幾種。
飲酒之人則雅致成性,總能用一種極為精巧有趣的酒杯喝酒。據(jù)載,三國曹魏時代,鄭公愨及其幕僚們發(fā)明了一種碧筒飲。所謂碧筒飲,就是采摘剛剛冒出水面的新鮮荷葉盛酒,再將葉心捅破,使莖葉相通,然后從莖管中吸酒。酒香夾裹著蓮香,實在是香冷美妙的天然飲品。受碧筒飲的影響,唐宋的能工巧匠,用金、銀、玉、瓷、琥珀等質(zhì)材,模仿荷葉的形狀,制作成各種各樣的酒杯,世稱“荷葉杯”。與荷葉杯的奇思妙想相比,飲酒器誕生之初卻有著極為嚴格的形制和紋飾,《禮記·禮器》有云:“貴者獻以爵,賤者獻以散”、“尊者舉觶,卑者舉角”。可見,王公貴族們使用酒杯,依身份高低貴賤而又嚴格的規(guī)定和區(qū)別,否則就是僭越。在當(dāng)時,諸侯朝拜天子或會盟,以青銅酒器飲酒,并非只為飲酒,更體現(xiàn)了“禮”。正因為諸侯們使用不同等級的飲酒器,后來出現(xiàn)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沿用至封建王朝的覆滅。
劉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