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溫碗、注子
“紅泥小火爐”當稱得上千古名句,在色彩與氣味,陶土與火焰之中奇趣天成、渾若一體,它所描繪的便是大名鼎鼎的溫酒器了。古人飲酒喜歡溫熱后再飲,溫酒不傷脾胃,同時,溫熱的酒更加綿甜可口,可以讓人體會到“溫酒澆枯腸,戢戢生小詩”的意境。因為常常要溫酒,便有了專門用來溫酒的溫酒器。關(guān)于溫酒器的記載,早在商周時期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漢代,已有溫酒樽這種酒器,配以勺,便于取酒。漢代溫酒器一般呈圓筒形,兩側(cè)有輔首銜環(huán),上不沿飾,寬帶,其間浮雕有峰巒、龍、鳳、虎、鹿、牛、羊、蛇、狐、兔、禽等。《三國演義》中多次寫到“煮酒”、“熱酒”,而“青梅煮酒”一詞更成為英雄相惜、高端探討的代名詞。晉代文人左思在《魏都賦》中就有“凍體流澌,溫酎躍波”的詞句,明確說到溫酒。唐代開始出現(xiàn)大量的金銀材質(zhì)的溫酒器具,造型華麗端莊,制作精細。不過,以白居易當時的身份背景,顯然是無法享用金質(zhì)溫酒器的,所以詩中提到了更加原生態(tài)的“紅泥”,即陶瓷,這與宋代溫酒器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宋代,使用成套溫酒器來溫酒的習俗頗為流行,一般是注子與溫碗。所以南方瓷窯多有燒造,除安徽外,在江蘇、江西、浙江等地的宋墓中多有出土,北方如河南禹縣白沙宋墓壁畫、洛寧樂重進石棺畫像中均繪有形制與之相近的成套酒器;內(nèi)蒙古、遼寧等地遼墓中亦有出土,就連傳世的南唐古畫《韓
熙載夜宴圖》中也有與之相同的溫碗、注子。給酒加熱一般來說有兩種方法,一是直接將酒瓶放置炭火之上加熱,如河南鞏義市出土的宋代廚娘溫酒圖;二是用溫碗、注子給酒加
熱。按宋代的飲酒習俗,是將盛滿酒的注子放入溫碗之中,碗內(nèi)加注熱水,用以溫酒,然后斟入臺盞或杯中飲用。由于碗內(nèi)的熱水可隨時更換,因此使用這套酒器可以達到時刻保溫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