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同場拍賣中,主推拍品——清乾隆時期御制紫泥繪貼泥荷塘如意詩文壺,是以清代已趨成熟的泥漿堆繪工藝制成,集詩書畫印于一壺,為龔心釗舊藏,該件作品估價450萬港元至550萬港元,最終成交價為664萬港元。此外,清代制壺大家楊葆年款紫泥鋪砂鐘鼓形壺為宋芝芹舊藏,成交價為484萬港元;清道光紫泥吉安款行有恒堂平蓋蓮子壺以484萬港元成交,而玉成窯王東石款段泥刻詩文扁石壺則以412萬港元成交。
在其他幾家拍賣公司的紫砂專場拍賣上,也能看到類似的行情——老壺價格與成交率反不如近現(xiàn)代紫砂。比如,在北京保利“中國高端工藝品——紫砂壺”專場中,清乾隆御制描金紫砂山水詩文茶具成交價為402.5萬元,清代陳曼生、楊彭年合作的延年壺成交價僅為 287.5萬元。在“一丈房——海外淘砂”專場中,清康熙陳鳴遠制廉齋銘烏泥束腰壺以989萬元成交,創(chuàng)藝術(shù)家個人作品最高成交紀錄,但整個專場23件作品流拍率異常高,僅有11件成交,成交率不及50%。
與此相比較,雖然當代紫砂今年的行情并不好,市場處于理性回調(diào)的狀態(tài);但當代紫砂工藝師的作品還是再創(chuàng)新高。12月7日,何道洪的歪嘴梅樁套壺在北京翰海拍賣中,估價300萬元至350萬元,最終以1265萬元成交,不僅刷新個人作品成交記錄,也創(chuàng)下當代紫砂拍賣新紀錄。
被譽為現(xiàn)代“壺藝泰斗”的顧景舟最推崇清代制壺名家邵大亨,曾在他的自傳中評價邵大亨“堪稱集砂藝大成,刷一代纖巧糜繁之風……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然而,在市場上,邵大亨單件作品最高成交價為481.6萬元,而顧景舟的一套提璧組壺最高成交價已高達1782.5萬元,兩者價格懸殊近4倍。
老紫砂市場為何難有大作為
在業(yè)內(nèi)行家看來,短期之內(nèi),老紫砂市場仍舊難有大作為。
紫砂研究專家張明強總結(jié)了老壺價格難以提升的幾點原因:首先,從藝術(shù)價值而言,除時大彬、陳鳴遠這類具有標桿性、創(chuàng)造性的明清制壺大師的作品外,老紫砂壺大多按照日用器制作,只是當時的一門手藝,從原料到成型的制作程度而言,沒有什么講究,更不會像現(xiàn)在這樣精雕細琢,早期紫砂壺在文化性、藝術(shù)性上的積淀甚至不及現(xiàn)當代,這是客觀的原因。
“另一個原因在于保存完整、流傳有序的老紫砂屈指可數(shù)。和瓷器收藏一樣,只要有殘或者瑕疵,價值就大打折扣,除了出土紫砂器外,保存完整、流傳有序的紫砂老壺非常少。”張明強表示,由于日常損耗,以及戰(zhàn)爭等人為破壞等原因,完好的老紫砂非常少。明清兩代的紫砂壺存世量少,即使在各大博物館也不多見。據(jù)統(tǒng)計,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明清兩代紫砂壺總數(shù)不過400多件,而明代紫砂壺存世僅有50多件。“缺乏流通的量,這也是老紫砂壺難在市場上形成氣候的重要原因。”
此外,從誕生之日起,各代紫砂壺都有很多仿制品,這種傳統(tǒng)一直延續(xù)至今。特別是民國年間,宜興紫砂制壺高手被請至上海,根據(jù)名家收藏的舊器實物,精心仿制歷代名家作品,市場上出現(xiàn)大量的仿制款,仿品制作精良,很難辨別真?zhèn)巍2粌H有歷代遺存的仿古壺,現(xiàn)在更有仿古作假的專業(yè)人員,市場上也充斥為數(shù)不少的仿古老壺。因此,業(yè)內(nèi)甚至有人表示,90%的紫砂老壺都是年代不遠的仿品。
“而且,老壺鑒定也沒有一個權(quán)威、認證的標準,大部分是根據(jù)買家的經(jīng)驗鑒定,鑒賞要求高,收藏門檻比較高,也是市場難有大起色的原因。” 紫砂真?zhèn)舞b定的難度遠大于瓷器,真?zhèn)沃g,價值有天壤之別,這也是紫砂器收藏、投資最大的難點。張明強說:“到目前為止,也沒有系統(tǒng)的研究和專著論述仿制紫砂器。”
香港邦瀚斯中國古董藝術(shù)專家王晰博表示:“紫砂進入拍賣場時間不長,買家對老壺的鑒別、鑒賞能力有限,相比而言,當代紫砂工藝師的作品更容易辨別真?zhèn)。大家對現(xiàn)當代紫砂壺市場更加重視,所以價格能超過老壺。另外,老壺的藏家屬于鳳毛麟角,尤其是現(xiàn)階段,國內(nèi)收藏者還沒有認識到這些老壺的價值?床欢、不敢買。”正因為如此,即便有的老壺品相很好,但如果沒有清晰可靠的流傳來源,藏家鮮少出手。
老壺真的賣不過新壺?
業(yè)界人士一直呼吁:老壺價值被嚴重低估,明清各時代紫砂高手優(yōu)秀作品,目前仍處于價格洼地。王晰博認為,老紫砂的文化含量是最大的,具有歷史、文化、科技與工藝多重價值。在張明強看來,老紫砂具有不可再生性,更具有歷史和文化性,在紫砂發(fā)展史上具有不可比擬的重要地位。公認的老紫砂精品的文化價值和市場價值都沒有體現(xiàn)出來,未來具有相當可觀的升值潛力。
顯然,老紫砂收藏者必須具備相當?shù)呢斄,更重要的是需要具備非凡的眼力和收藏的長遠眼光。
上海藏家許四海從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執(zhí)著地收藏老壺,在他看來,玩壺最高境界就是老壺,拼的是眼力。許四海收藏了1200多把紫砂老壺,其中包括被中央電視臺《國寶檔案》視為“壺王”的邵大亨制作的掇只壺,現(xiàn)藏于“四海壺具博物館”,這把大亨壺體型碩大,容量達2000毫升,F(xiàn)在市場上的估價達上億元,而許四海在90年代購買這把壺時,只花了近3萬元。
實際上,隨著紫砂收藏的持續(xù)升溫,老紫砂壺的藝術(shù)價值和市場價值逐漸被發(fā)掘,老壺行情也在逐步回暖。在剛剛結(jié)束的中國嘉德四季拍賣第36期“掌玩心悅”專場中,清雍正至乾隆時期楊季初款段泥泥繪山水紋筆筒估價在60萬元至90萬元之間,最終以316.2萬元成交。而在今年春拍期間,楊季初制月下包裝獨酌園紫砂筆筒在北京保利“燕閑清賞——翦淞閣文房古器錄”專場中就曾以586.5萬元的高價成交。在北京匡時秋拍紫砂壺拍賣會上,楊彭年的一把扁壺拍到了264.5萬元,再為古代紫砂行情添了一抹亮色。
而在收藏方面,具有清晰來源和名家收藏的紫砂壺明顯深受市場認可。例如,“八壺精舍”主人、畫家唐云收藏的老壺都來源有序,深受藏家追捧。2011年,香港邦瀚斯的“好善簃珍藏宜興紫砂”專場也受到藏家關(guān)注,100件作品成交86件。其中,清乾隆段泥彩繪“楊季初”篆印山水人物紋筆筒以386萬港元成交,清雍正紫泥泥繪策杖行旅圓形硯以842萬港元成交,清代陳鳴遠款紫泥方壺以434萬港元成交。
由此可見,并非老壺價格真不如新壺,而是限于當前收藏市場對老壺價值的認可局限,老壺價格沒有體現(xiàn)出來。業(yè)內(nèi)行家表示,在拍賣會上,只要具備高人一籌的眼力,現(xiàn)在正是老紫砂“撿漏”的機會。對于那些歷史上已有定位的孤品或精品老壺,因其稀缺性和藝術(shù)性,定價權(quán)取決于持有者,市場并不缺錢,缺的是流傳有序、品相完好的精品。隨著懂紫砂壺的人越來越多,藏壺的人也會越來越理智,大家在選擇紫砂壺的時候會更趨向于好的東西,老壺的價值遲早會被藏家認可。
截止日期:2013年12月18日(制表:李冉)
明清時期主要紫砂大師最高成交價一覽
年代 作者 作品名稱 成交價(元) 拍賣公司 拍賣時間
明 陳用卿 美人肩壺 212.8萬 北京保利 2010-08-02
明 徐友泉 梨皮仿古虎金亨紫砂壺 69萬 上海大眾 2011-08-25
明末清初 時大彬 圈扭壺 1344萬 西泠拍賣 2010-12-14
明末清初 李仲芳 圓扭壺 29.9萬 北京保利 2011-06-07
清早 惠孟臣 “辛卯仲冬日惠孟臣”款朱泥扁圓壺 34.5萬 中國嘉德 2013-11-20
清康熙 陳鳴遠 廉齋銘烏泥束腰壺 989萬 北京保利 2013-12-04
清嘉慶 楊彭年 合歡提梁壺(子繁銘) 552萬 上海工美 2011-06-26
清中 朱石梅 六逸尊兄“石鼓”錫包紫砂胎 28.75萬 北京保利 2013-12-04
清道光 邵大亨 制紫泥大德鐘壺 481.6萬 中國嘉德 2010-11-21
清末 楊季初 月下包裝獨酌園紫砂筆筒 586.5萬 北京保利 2013-06-04
清末 黃玉麟 魚化龍 161萬 長風拍賣 2011-11-24
(來源:中國文化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