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古陶瓷是與明清瓷器相對的一個概念,泛指明清以前各朝代燒制的陶器和瓷器。清風(化名)就是洛陽市一名高古陶瓷收藏愛好者,在他的眼里,高古陶瓷雖然沒有明清瓷器多樣的色彩和華麗的紋飾,甚至價格也遠在明清瓷器之下,但是它古拙素雅不失美感,在未來,升值潛力不可限量。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清風正式踏入收藏領域,是從一次被騙開始的。2006年在搬家的過程中,他找到了自己于1991年花45元購買的一對戰(zhàn)馬護耳(戰(zhàn)國青銅器),為驗證真假,他到老城古玩市場找一個老板咨詢。這個老板沒有給出明確的答復,只是說:“咱們交換吧,我店里的東西你喜歡啥就拿啥。”最后,他選擇了一對漢代陶罐。
幾個月后,清風從朋友處得知了一個令他懊惱的消息,他的那對戰(zhàn)馬護耳被那個老板以8000元的價格賣了出去,自己拿回來的漢代陶罐則是現(xiàn)代的仿制品。
16年時間為什么這對戰(zhàn)馬護耳能從45元飆升到8000元?這得先說說之前的事情。1991年,洛陽還沒有專業(yè)的古玩市場,清風是在百貨樓附近閑逛時購買的這對戰(zhàn)馬護耳,買回來之后懂行的人說價錢給高了。買后一周,那個賣家找到他說可以以更低的價格再賣給他4對戰(zhàn)馬護耳,但他沒有購買。“現(xiàn)在想來真后悔,當時的吃虧可能就是現(xiàn)在的占便宜,這都是因為自己沒有專業(yè)的收藏知識。”清風說。痛定思痛,正是有了這次被騙的經(jīng)歷,他從這一買一換中看到了收藏的魅力,從此真正踏入收藏領域。
摸清門道巧收藏
之所以將收藏門類定為高古陶瓷,清風說,他作為工薪階層,資金有限,所以收藏過程中沒有選擇最為火熱的品類,而是選擇了有升值潛力的品類。目前,在國內的古玩市場上,高古陶瓷的市場占有率還不到10%,且價格與價值嚴重不符。相反,在國際古玩市場上,高古陶瓷廣受追捧,經(jīng)常在拍賣中拍出高價。2012年3月20日,紐約蘇富比有限公司曾以236588元的價格拍出了一件漢代彩陶女俑,類似的藏品目前國內市場參考價不超過8000元。就此情況來看,高古陶瓷在國外市場的價格是國內市場價格的10倍至50倍。
在清風看來,這主要是由于國內古玩市場藝術品的價格不能充分反映其內在價值,古玩收藏者可以利用這種市場的不對稱找到真正有價值且目前國內價格較低的藏品。對于怎么判斷藏品是否真正有價值,清風說,可以通過《國寶檔案》欄目,看哪些品類的藏品屬于國之瑰寶,堅決不能受市場人為炒作的影響。
撿漏兒心態(tài)不靠譜
如果把收藏看作投資,那么也應該有相應的投資策略。有的人抱著一夜暴富的幻想,購買價格已經(jīng)到高位的藏品,并期望別人以更高的價格購買,這是一種“博傻”行為,并不是明智的投資。有的人則是期望能夠在市場上撿漏兒,這種做法也不對,投機并不等于投資。
要想在收藏中實現(xiàn)藏品升值,就必須對古玩市場有所了解,能夠對藏品的真實價值和未來價格走勢做出估計,從而入手有升值潛力的藏品,即目前市場價格不高,但是在未來有望成為熱門的藏品。當然藏品的價格上漲到一定程度需要時間,所以收藏必須進行長線投資,藏家需要用長遠眼光來看待收藏。
清風在收藏過程中最慶幸的是自己的藏品幾乎都是真品,他說這與心態(tài)有很大關系。作為工薪階層,他從不靠感覺購買東西,而是在確保藏品是真品的前提下綜合考慮價格、價值、升值潛力等多方面因素后才決定是否出手。這些年,他在自己的經(jīng)濟能力范圍內從沒有買過價格明顯高于其內在價值的藏品,也正是他的腳踏實地、量力而行,幫助他在繁雜的古玩市場中找到了屬于自己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