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尋寶》欄目中,藏友展示的一件青花瓷器,稱是明永樂青花熱水瓶。
網(wǎng)友曬出的青花電視機、沖鋒槍、蘋果等PS照片。
央視近日播出的一期收藏節(jié)目《尋寶——走進晉江》中,一位藏友展示了讓人震驚的明永樂青花“熱水瓶”,他稱這件瓷器是朋友轉(zhuǎn)讓給他的,是件難得一見的珍寶,如果是真品的話,市場價值至少在一百萬元以上。
“這是鄭和下西洋裝開水用的。明代的時候沒有膽,那個時候還沒有這個工藝,裝開水進去用棉被包起來(用以保溫)。”這位藏友的說法把現(xiàn)場的專家和觀眾都逗樂了。雖然大部分觀眾認為該藏品不切實際,但仍有現(xiàn)場觀眾支持他的看法,認為青花熱水瓶上的神獸圖案是明代的紋飾。
該藏友言之鑿鑿,而他的“有力”證據(jù),就是青花熱水瓶底的文字:“明成祖內(nèi)閣司禮太監(jiān)御寶、大明永樂六年戊子秋。”內(nèi)閣司禮指的就是鄭和。在場的專家立刻否定了他的說法,并認為破綻就在瓶底的字上,“一般來說,沒有把皇帝的帝號(寫上去的),明成祖,清世宗,沒有這么寫的。”專家還調(diào)侃說:“感謝陶瓷創(chuàng)作者豐富的想象力”、“如果鄭和地下有知,肯定打噴嚏”、“對中國歷史和中國陶瓷史全方位的突破,太有才了”……
青花瓷熱水瓶曝光之后,迅速在網(wǎng)絡(luò)“走紅”,許多網(wǎng)友還曬出青花沖鋒槍、青花電視機和咬了一口的青花蘋果等PS照片。
專家提醒
推薦兩本入門書,多學習少貪念
像晉江藏友那樣還沒入門的收藏愛好者非常普遍。湖南省收藏協(xié)會文物司法鑒定中心鑒定專家王曉夫認為,自身的專業(yè)知識儲備不足之外;許多藏友抱著“撿漏子”的心態(tài),讓一時的貪念蒙蔽了常識,是造成買到贗品的兩大重要原因。
王曉夫告誡瓷器收藏者,鑒定瓷器要看本質(zhì),所以要相當了解瓷器知識,少聽信別人口中的故事。王曉夫向藏友推薦了兩本書:《中國陶瓷史》和《明清瓷器鑒定》是瓷器收藏的必備讀本。另外,多看收藏類電視節(jié)目和報紙專欄,多聽專家的分析和點評,也是提高收藏知識的有效途徑。
雷人
藏品
珍藏遺物原是一頁掛歷
王曉夫從事多年的鑒定工作,他坦言,百分之七八十的藏友拿去鑒定中心要求鑒定的“寶貝”都是贗品。
“曾經(jīng)有位退休的女士,拿著一幅山水畫找我們鑒定,說是死去丈夫的珍藏遺物,結(jié)果竟然就是從掛歷上撕下來的印刷品。”
湖南省收藏協(xié)會副會長、錢幣專家盧伯雄也有類似的經(jīng)歷。“有人拿一張第三套人民幣中貳元車工的錢幣找我鑒定,一看一摸就是假鈔,連紙張都不是印幣紙,就是普通紙質(zhì),根本就沒有凹凸感。”盧伯雄表示,還有一些藏友直接從報刊、雜志上將郵票剪下來收藏,這些收藏品連贗品都算不上,因為基本的仿真度都沒有。
美國大使贈荷蘭月球石系贗品
荷蘭國家博物館近日表示,館內(nèi)珍藏的月球石原來只是一塊木化石。1969年美國人登月之后,美國駐荷蘭大使把一塊石頭送給了當時的荷蘭總理。1988年,總理死后,這塊石頭就轉(zhuǎn)送給了國家博物館,因為是從美國大使手上來的,沒人懷疑這塊月球石的真假,博物館一直視為館寶之一,只有特殊場合才拿出來展覽,還為它投保了50萬美元。
辨別
每個年代的青花瓷藍得不一樣
大麓珍寶古玩城賣家劉老板就是個瓷器行家,他認為向全國觀眾展示明代青花熱水瓶的晉江藏友根本不了解瓷器知識,才會犯這樣低級的錯誤。
劉老板表示,瓷器鑒別一般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看:一是胎,即瓷器的原材料,材料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瓷器的價值;二是顏料,元代、明代、清代都有青花瓷,但每個年代的藍色是不一樣的,因為顏料不一樣,從顏色上可以區(qū)分。古代用的是礦物石顏料,現(xiàn)代工藝用的則是工業(yè)染料;三是時代背景,每個時代都有特定的風格,基本可以通過外形辨別是哪個時代的器物。